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7)
2023(16365)
2022(13955)
2021(13056)
2020(10917)
2019(25178)
2018(24805)
2017(47771)
2016(26016)
2015(29249)
2014(28939)
2013(28959)
2012(26507)
2011(24095)
2010(23890)
2009(21983)
2008(21300)
2007(18640)
2006(16461)
2005(14271)
作者
(77158)
(64628)
(63875)
(60852)
(40503)
(30949)
(28744)
(25534)
(24475)
(22681)
(21998)
(21649)
(20323)
(20267)
(19853)
(19573)
(19267)
(19017)
(18408)
(18124)
(16303)
(15792)
(15590)
(14642)
(14539)
(14233)
(14172)
(14169)
(13110)
(12809)
学科
(108744)
经济(108630)
(72718)
管理(66650)
(50064)
企业(50064)
(48830)
方法(47817)
数学(42566)
数学方法(42194)
农业(32325)
中国(30939)
业经(25721)
(24067)
(23207)
(21660)
贸易(21650)
(21137)
地方(21070)
(19600)
环境(16353)
技术(16126)
(15745)
银行(15670)
(15209)
(15017)
(14733)
(14706)
金融(14705)
(14425)
机构
大学(372293)
学院(371841)
(155779)
经济(152919)
管理(144743)
研究(131603)
理学(126697)
理学院(125291)
管理学(123217)
管理学院(122574)
中国(98297)
(83391)
科学(83327)
(79099)
(67445)
(65211)
业大(65210)
农业(64982)
研究所(62218)
中心(58995)
财经(53337)
(52195)
北京(49621)
(49061)
(47657)
师范(47112)
经济学(47017)
(46304)
经济学院(42651)
(41737)
基金
项目(261242)
科学(204292)
基金(190770)
研究(186378)
(169406)
国家(167986)
科学基金(142070)
社会(119084)
社会科(112586)
社会科学(112556)
基金项目(101649)
(100866)
自然(92969)
自然科(90806)
自然科学(90778)
自然科学基金(89188)
(85297)
教育(83635)
资助(77887)
编号(74556)
成果(59389)
重点(58753)
(58121)
(56643)
(54072)
课题(50734)
创新(50503)
科研(50134)
国家社会(49771)
教育部(48928)
期刊
(167970)
经济(167970)
研究(107168)
(82201)
中国(69783)
学报(67757)
科学(60119)
农业(56114)
大学(50724)
学学(48296)
管理(48275)
(45771)
教育(35652)
(32082)
金融(32082)
业经(31221)
技术(28648)
(27578)
经济研究(26768)
财经(25415)
问题(23295)
(21830)
(19766)
科技(19111)
业大(19028)
世界(18600)
技术经济(17855)
资源(16949)
(16894)
图书(16797)
共检索到536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吉祥  储凤玲  陈继东  
文章基于"偏离-份额"方法的分析表明,初始非农就业机会水平低的省份表现出了增长上的"后发优势"。回归分析表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经济外向型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非农就业机会的增长,但是,城市化却显著抑制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增长。基于此,本研究为,内地非农就业机会的快速增长可能更多地源于一种"后发优势"。因此,从长期来看,推动内地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改变内地中小城市在资源分配中的劣势地位,将是进一步提高非农就业机会增长速度的重要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吉祥  
非农就业机会差距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方面。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间,我国非农就业机会的省际差异显著下降。通过将非农就业机会的差距分解为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不仅是总差距的主要贡献者,而且它们的下降也是导致总差距下降的原因。但是,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扩散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目前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总差距的主要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桂英  岳昌君  
教育公平近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6月进行了第四次问卷调查,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年收入、父母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以及性别因素等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发现,高校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大的、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其对就业起薪的影响程度不及家庭背景对就业起薪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邢春冰  
分别对不同年份的CHNS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相关性有减弱的趋势。然而固定效应模型表明,这种相关关系有一部分是由家庭的不变特征决定的;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通过人力资本的投资来传递。消除固定效应后,户主对于子女的影响依然显著;多数结果表明,1997年和2000年的代际相关性要高于较早的年份。本文还分析了社区就业水平和外出打工对于代际流动以及非农就业机会的影响,并考察了单位所有制以及职业类型的代际流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何军  
本文详尽分析了农民务农收入变化规律并评价了主要农业政策的可能影响,通过计算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转移出大量农业劳动力,进而认为在公共政策层面上提高农民务农劳动收入的关键是扩大和统一劳动力市场,最终目标是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为此,政府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逐步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增加对农村教育支出的比重,加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民抓住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现实可能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雁洁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已成为我国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结构已经摆脱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基于此,对于农村非农参与比例的提升就应成为未来农村改革的重要环节,其对农村区域内部的就业结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影响个体劳动者就业方式与区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个体人力资本。因此,在既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条件下,非农就业比例的提升将主要决定于个体劳动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促进非农就业的关键就在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非农就业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欣  孙健  王康  
本文以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规模、强度、异质性、互惠性对于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样本中,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强度、互惠性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社会网络中四个特性对于非农就业无显著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互惠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奎  方创琳  马海涛  
城市化与就业是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充分认识城市化与就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指导中国城市化与就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梳理中国城市人口与就业统计口径变更的基础上,选用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利用莫兰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尺度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的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间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绝对增长均表现为大城市主导,相对增长则表现出向中心城市周边扩散的趋势;②莫兰指数揭示出中国2000-2010年间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空间分布呈现出极化趋势,且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类似;③通过对地理加权模型回归系数划分得到各区域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的关系类型,全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滞后区域主要有青海、甘肃中东部及四川盆地中部,重庆、新疆以及部分省会城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城市化超前。据此提出,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差异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甫宁  纪月清  
土地产权对农户农业投资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种共识。通过全面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地权的稳定性对农户农业投资总量并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土地租赁总量也没有显著影响;如果没有非农就业机会,土地产权、土地买卖和租赁本身并不会扩大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并刺激农业投资。由于农户土地规模小、农业用地的价值低,即使改革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接受农业用地作为贷款抵押物。本研究同时证实,土地经营收益不仅与贷款可获性一起对农户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自身影响农户的贷款可获性,因为土地经营收益是农户还款的重要保证。土地调整所表现的地权不稳定并不严重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收益的稳定性,也不影响农户的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波  陈昭玖  
本文基于农户风险分散的视角,构建了农户劳动力配置的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与务农收益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农户非农就业与反映农户生产、家庭和农业政策特征等解释变量之间的Tobit模型对江西省591户稻农的实证研究发现,作为风险规避型农户,农业收入对其非农就业影响呈负相关关系;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也与农户非农就业呈反向相关关系。农业政策取向应体现差异性,即针对规模大户应该加强农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其务农收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规模小户或散户则应该有选择性地推进农业技术服务政策,适时适度加强其非农就业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力度,促进其更好地实现非农就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明   陈绍军   张安若  
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家庭的三个阶段动态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人力资本改善和就业机会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易地扶贫搬迁使少数民族移民人力资本显著增加;第二,易地扶贫搬迁明显提升了少数民族移民的就业机会;第三,家庭人口、社会资本、政策感知、社会适应、公共设施、民族文化等因素对易地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有显著影响;第四,家庭人口、社会资本、政策感知、民族文化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第五,易地扶贫搬迁对少数民族移民的人力资本与就业机会有持续性正向影响。基于此,少数民族脱贫移民后期扶持需从发展县域产业、搭建就业平台、强化就业能力、扩宽就业渠道、促进多元化就业和多业态就业、建设民族多维互嵌型社区共同体等入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道明  田志宏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在对外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3个方面分析1995-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世界市场需求的扩张是拉动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竞争力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出口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但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大。农产品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坚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优化产品结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亮  章元  李韵  
本文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昆山市经济开发区样本检验了户籍类型、外地户籍以及出生地的不同对劳动力进入一级市场以及周工作小时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户籍劳动力进入一级市场的概率显著低于非农户籍劳动力,前者的周工作小时数明显更长;户籍登记地和出生地的不同对于劳动力能否获得一级市场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但是出生地的不同要比户籍登记地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更明显,这表明对于农民工进入一级市场的地域歧视主要由出生地不同导致的。并且,户籍登记地和出生地的不同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对不同类型劳动力的周工作小时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