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3)
- 2023(8448)
- 2022(7030)
- 2021(6928)
- 2020(5743)
- 2019(13433)
- 2018(13217)
- 2017(25114)
- 2016(12904)
- 2015(14973)
- 2014(14232)
- 2013(13852)
- 2012(12556)
- 2011(11608)
- 2010(11668)
- 2009(10967)
- 2008(10765)
- 2007(9276)
- 2006(8129)
- 2005(7320)
- 学科
- 济(59894)
- 经济(59851)
- 管理(37434)
- 业(35085)
- 方法(30414)
- 企(29502)
- 企业(29502)
- 数学(27385)
- 数学方法(26878)
- 贸(22449)
- 贸易(22436)
- 易(21876)
- 中国(18424)
- 技术(13873)
- 农(12976)
- 业经(11322)
- 财(10628)
- 技术管理(10203)
- 制(10056)
- 出(9562)
- 银(9512)
- 银行(9506)
- 理论(9305)
- 行(9238)
- 关系(9109)
- 融(8886)
- 金融(8885)
- 学(8785)
- 地方(8500)
- 环境(8064)
- 机构
- 大学(185199)
- 学院(184175)
- 济(90191)
- 经济(88930)
- 管理(72154)
- 研究(64493)
- 理学(62587)
- 理学院(61985)
- 管理学(60843)
- 管理学院(60516)
- 中国(50868)
- 京(39007)
- 财(36528)
- 科学(34897)
- 所(30794)
- 财经(29766)
- 经济学(29668)
- 研究所(28089)
- 中心(28008)
- 经(27397)
- 经济学院(26770)
- 北京(25304)
- 江(24449)
- 院(23499)
- 农(23026)
- 业大(22545)
- 财经大学(22341)
- 范(21967)
- 师范(21819)
- 商学(20257)
- 基金
- 项目(122370)
- 科学(98394)
- 基金(92055)
- 研究(90732)
- 家(80073)
- 国家(79558)
- 科学基金(68817)
- 社会(61044)
- 社会科(58313)
- 社会科学(58300)
- 基金项目(46832)
- 省(44530)
- 自然(42509)
- 教育(41807)
- 自然科(41701)
- 自然科学(41694)
- 自然科学基金(40982)
- 资助(39045)
- 划(38018)
- 编号(34416)
- 部(28607)
- 创(28317)
- 重点(27639)
- 成果(27387)
- 国家社会(27013)
- 创新(26856)
- 发(26576)
- 中国(25583)
- 教育部(25297)
- 课题(24119)
共检索到27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钟棣 张秋菊
在传统的贸易模式下,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引起“三高一低”,即原材料的高强度消耗、高度污染、对国外市场的高依赖及低附加值,我国需要“三低一高”的新贸易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图表和数据说明了旧贸易模式的危害及在旧贸易模式下我国处于不利地位,我国需要转变原有的贸易模式,并总结了将旧贸易模式转变为新贸易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
贸易模式 三高一低 三低一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振东 董家佳 尚瑜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深入分析中国企业的传递贸易新模式。具体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的视角出发,构建大样本微观计量模型,依次对POT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二元边际增长、目的国市场竞争强度与POT企业出口结构调整、POT企业的质量筛选机制与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这种新贸易模式促进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由此提出"立足微观、宏微观结合"加速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振东 董家佳 尚瑜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深入分析中国企业的传递贸易新模式。具体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的视角出发,构建大样本微观计量模型,依次对POT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二元边际增长、目的国市场竞争强度与POT企业出口结构调整、POT企业的质量筛选机制与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这种新贸易模式促进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由此提出"立足微观、宏微观结合"加速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坤
本文在分析东亚新贸易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此次东亚贸易转型的核心即为中国经济的转型。随后,本文运用传统简化的引力模型,从分产品的视角考察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按产品分类还是按行业分类,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随着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新三角贸易"格局下作为地区出口平台的结果;中国提供的最终产品市场以资本品市场为主,最终消费品的吸收能力仍较弱;未来,中国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将有赖于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而这又取决于中国国内最终消费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新贸易模式 东亚转型 中国消费规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若锦
荷兰与中国同为农业贸易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都很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荷兰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相似性,但两国对外贸易出现不同的状况,2003年起荷兰保持持续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双顺差,而中国则存在巨额的货物贸易顺差与服务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从影响荷兰服务贸易的因素来分析为什么情况相似却造成不一样的贸易结果,并为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变服务贸易逆差局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贸易结构优化 服务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文东伟
文章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并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研究发现,亚洲三角贸易模式夸大了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规模。通过参加亚洲三角贸易模式,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关键词:
亚洲三角贸易模式 贸易增长 加工贸易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顺武 陈杰
中国加工贸易呈现出典型的"三角贸易"(TTP)模式的特点,该模式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贸易成本影响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两个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出口距离和进口距离的增加均会减少中国加工出口贸易额;与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相比,中国对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加工出口贸易对出口距离的变化更敏感,而对进口距离的变化相对更不敏感。基于OLS和HT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假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树全
基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HS1996的数据,计算了2001~2005年中国农产品的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RSCA)指数。运用统计描述、核函数密度估计、散点分布与线性回归、马尔可夫转换矩阵与流动指数和洛伦茨曲线等技术手段,对中国农产品的RSCA部门分布及其演变,以及部门内分布的跨时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农业贸易模式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是出现了一些值得令人关注的变化。
关键词:
农业贸易 贸易模式 动态分析 比较优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申明浩
对双边自由贸易组织的现实合理性及其过渡性分析发现,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选择双边先行的自由贸易体制。要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中国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贸易收益只取决于相对偏好和相对人口比例大小的条件下,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中国应加快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植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掌握先发的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贸易条件 比较优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中国的收入分配极有可能通过劳动要素、物质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促发了贸易模式的形成。以此为基础,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平等与净出口的关系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实证检验后,得出结论:第一,收入分配不平等总量上促进了我国贸易顺差的形成及持续扩大;第二,收入分配不平等所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出口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第三,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资本积累对贸易模式产生的影响具有"结构效应",其所带来的物质资本积累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其带来的人力资本的减少则不利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本文采用1985~2008年中国省际双边铁路货运贸易数据发现,省际铁路货运贸易模式是,各省的铁路货运贸易以本省及周边市场为主;在跨区域贸易上,铁路货运一直从内陆净流向沿海。这种省际贸易模式根植于省际铁路货运同时具有内需导向和外需导向。外需导向的省际贸易主要受外贸的影响,外贸的省际铁路货运贸易弹性是0.1;内需导向的省际贸易主要受国内贸易成本的影响,铁路里程的省际贸易弹性是-1.1,省内铁路货运贸易量是省际铁路货运贸易量的9.7倍。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揭示了中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省际贸易也融入或被纳入全球经济循环,产生为外贸而进行内贸的省际贸易。
关键词:
省际贸易 铁路货运 为外贸而内贸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龚刚 马丽
改革开放使中国从过去的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基于当时的比较优势,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是面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并以出口导向、吸引直接投资和弱势货币为主要特征的开放模式。然而,经过近四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新常态。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的人口大国,中国的GDP水平已位居世界第二。对此,美国产生了严重焦虑和高度警惕,并将中国过去的合作伙伴关系定义为战略竞争的"对手"。贸易战是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以来对中国在经济领域开展的一场阻截战。贸易战并非为贸易,而是以贸易为大棒,恐吓中国放弃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技术追赶模式。贸易战的结果不排除未来美国联合日欧等形成新的联盟,共同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果真如此,他们就失去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基础,使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不得不转向发展中国家。由此,作为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模式应转向主动扩大进口、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然而,中国对外开放模式能否成功转型取决于中国自主研发型的技术进步能否快速实现。
关键词:
对外开放 贸易战 一带一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秋锋 熊启泉
文章用Basto和Cabra(l2007)贸易模式的动态新指标,反映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转变。该指标把贸易模式的变化分解成三个不同的方面:增强一国原有专业化的产业间贸易、弱化一国原有专业化(专业化转变)的边际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其内部各行业间专业化发生了较大转变,专业化转变是产业间贸易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边际产业内贸易 专业化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永贤 牛占文
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得到高度重视。文章考察1978~2017年间中国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消费品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变化,发现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中间产品进口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消费品所占比例开始出现上升,中国进口模式开始出现显著变化。基于此,分析了进口贸易模式转换的动因和实现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促进进口贸易模式转化的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俭 布娲鹣·阿布拉 陈彤
本文基于比较优势和技术构成两个方面运用统计描述、指数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01-2012年双边农产品贸易模式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双边农产品贸易模式均发生了变化。中亚五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比较优势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出口日益向低技术附加值农产品集中;中国农产品在中亚五国市场整体竞争力恶化,出口日益向中等技术附加值农产品集中,且整体技术水平呈现下降。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形成的这种双边农产品贸易模式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改进空间,短期来看这种状态仍将持续,长期来看将会发生大的改变,中国当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