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2)
- 2023(16112)
- 2022(13808)
- 2021(12964)
- 2020(10757)
- 2019(24950)
- 2018(24722)
- 2017(47489)
- 2016(25819)
- 2015(28760)
- 2014(28658)
- 2013(28586)
- 2012(26806)
- 2011(24513)
- 2010(24522)
- 2009(22250)
- 2008(21627)
- 2007(18914)
- 2006(16767)
- 2005(15131)
- 学科
- 济(112222)
- 经济(112119)
- 管理(67777)
- 业(67106)
- 企(52088)
- 企业(52088)
- 方法(46732)
- 数学(40781)
- 数学方法(40397)
- 中国(34610)
- 农(31722)
- 地方(26775)
- 业经(24364)
- 财(23674)
- 学(23352)
- 农业(21553)
- 贸(21427)
- 贸易(21411)
- 易(20768)
- 制(19924)
- 银(17449)
- 银行(17391)
- 环境(17367)
- 融(16862)
- 金融(16860)
- 行(16832)
- 和(16729)
- 技术(16361)
- 理论(16231)
- 发(15856)
- 机构
- 大学(369383)
- 学院(366456)
- 济(154181)
- 经济(151111)
- 管理(142066)
- 研究(133227)
- 理学(122574)
- 理学院(121120)
- 管理学(119156)
- 管理学院(118498)
- 中国(99599)
- 科学(81861)
- 京(80851)
- 所(67865)
- 财(66911)
- 农(63200)
- 研究所(62057)
- 中心(58497)
- 业大(55554)
- 财经(53636)
- 江(53010)
- 北京(51993)
- 范(50238)
- 师范(49728)
- 农业(49400)
- 经(48963)
- 院(48025)
- 经济学(46938)
- 州(42802)
- 经济学院(42248)
- 基金
- 项目(249417)
- 科学(196473)
- 研究(182345)
- 基金(181258)
- 家(158967)
- 国家(157639)
- 科学基金(134270)
- 社会(115546)
- 社会科(109548)
- 社会科学(109520)
- 基金项目(95865)
- 省(95764)
- 自然(86383)
- 自然科(84376)
- 自然科学(84352)
- 教育(83050)
- 自然科学基金(82879)
- 划(81498)
- 资助(75195)
- 编号(73253)
- 成果(60072)
- 发(57067)
- 重点(56289)
- 部(55583)
- 创(51366)
- 课题(51289)
- 创新(48032)
- 国家社会(47889)
- 教育部(47487)
- 科研(47327)
- 期刊
- 济(171336)
- 经济(171336)
- 研究(113247)
- 中国(74017)
- 学报(59576)
- 农(58209)
- 科学(55725)
- 管理(52633)
- 财(47358)
- 大学(44951)
- 教育(42702)
- 学学(42091)
- 农业(40769)
- 融(32943)
- 金融(32943)
- 技术(31358)
- 经济研究(28300)
- 业经(27803)
- 财经(26209)
- 问题(22623)
- 经(22560)
- 业(21392)
- 图书(19879)
- 技术经济(18168)
- 贸(17912)
- 科技(17763)
- 世界(17256)
- 理论(17071)
- 资源(16491)
- 现代(16357)
共检索到549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卓玛草
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2015年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从需求侧系统估算了最终需求增加值、生产总值的诱发结构并刻画了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边际贡献在于从需求结构分解影响总产出增长变化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结果表明:消费需求增加值诱发系数最高而其生产诱发系数最低,出口扩张增加值诱发系数最低而投资生产诱发系数最高;工业化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新常态"下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正在形成;增长因素结构分解揭示国内需求扩张效应是决定总产出增长变化的主导效应。启示在于:新阶段供给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在于形成从"需求为抓手、供给为动力"转向"供给为抓手、需求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内在诱发依存关系,决定了新动能培育路径是由供给主导向消费主导升级的根本性转换。
关键词:
需求结构 供给结构 动力来源 总生产分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刚
文章以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项最终需求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诱发效应与依存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的消费诱发效应十分突出;东北区域产业结构是以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的消费依存为主要特征;东部沿海区域建筑业在区域产业中投资诱发效应最大;西南区域建筑业在区域产业中投资依存度最大;南部沿海区域形成以纺织业出口带动为主导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西北区域近半数产业出口诱发系数很小;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大丰
针对扩大内需将增加中国碳排放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中国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利用中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诱发的碳排放。分析结果发现,与投资、出口需求相比,新增万元消费需求引发的碳排放最少。扩大内需在弥补出口需求不足的同时,并不会引起中国碳排放的净增加。因此,提升消费需求和适当控制投资需求将有助于中国的碳减排。
关键词:
最终需求 生产诱发 碳排放 碳减排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雷智豪
竣工结算是确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评审的竣工结算是工程尾款拨付的重要依据。在竣工结算环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会产生许多纷争,这些纷争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对竣工结算的质效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广州空港经济区政府投资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访谈、构建DEMATEL模型等方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争议诱发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得出诱发争议的关键因素。针对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建设单位视角,提出减少竣工结算争议发生的建议,以期为顺利推进竣工结算、提高竣工结算质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竣工结算 争议诱发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亚斌 冯迪 张杨
基于非位似偏好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布将会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本文通过包含了需求结构因素的重力方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分档次消费品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同一门类下不同档次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差异;同时,需求结构随需求规模在不同区间呈现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其政策含义是,适应并合理利用当前的收入分布状况和需求结构,尽快挖掘立足本土需求的内生驱动因素,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实现产品本地市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刚 陈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文章以全国199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项最终需求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影响,比较了不同区域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与依存度,以及同一区域不同产业、跨区域各产业之间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和依存度,为宏观调控和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诱发系数 依存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洁 张可云
论文基于已有研究将大城市病细分为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3种典型症状,采用2013年全国204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根据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口空间分布指标,首先运用OLS回归探讨城市规模、空间失衡、建设滞后、产业转型、体制弊病等5种主要致病因素对大城市病的影响;其次,建立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因素与大城市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病作为一种"综合病",具体到不同层面对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也大相径庭。其中,城市总体规模较大、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大城市中并不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相反地,产业结构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增加、行政权力的集中均有助于吸引和调动资源;此外,不论是城区人口总量的增加,还是分布结构的集中化,均显著不利于消除环境污染,并且非农产业比重的上升和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张也会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新途 朱容成 黄盈莹
经济金融化大背景下,企业金融化问题已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金融化现状,探讨了影响金融化的外部因素以及金融化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金融化程度较高;宏观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繁荣会促进企业投资和持有金融资产,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则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公司金融化程度加深有损实体资产利润率,最终伤害总体资产收益水平,且资产专用性在金融化与实体收益率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企业优化资产配置和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金融化程度 诱发因素 经济后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关冰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自然与人力资源禀赋不足、严重自然灾害、残疾和大病是当前农村的主要致贫因素,因此扶贫工作应以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培育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为主。 一、当前农村主要致贫因素 (一)自然资源缺乏、自然环境恶劣。扶贫重点县贫困农户有70%生活在山区,其中2002年和2003年连续2年生活在贫困标准以下的农户有76%生活在山区,46%的农户人均耕地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雷宝
从生成机理来看,公共财权资本化风险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缺陷的存在为理由或借口,政府公权力需要对资源实施一定程度上的垄断控制或强力支配。从经济学的角度,权力往往意味着公共资源的直接或间接控制力。辩证地看,政府部门及其决策官员掌握一定的公共财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缺陷以及保障其他政治权力正常运行的必要基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珏雯 穆月英
粮食安全涉及谷物进口贸易,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使得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中国谷物进口数据,运用三元边际分解法及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谷物进口来源和结构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谷物进口增长主要沿着集约边际路径增长,尤其是进口数量的增加,进口价格近年来接近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进口扩展边际。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引起国内谷物需求数量增加,在国内谷物产量增长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国内谷物价格,而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又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效果,导致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扩大,引起谷物进口增长。基于此提出优化谷物种植结构、加强国际谷物市场形势的跟踪监测和前景研判与预警、促进谷物进口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元边际 谷物进口路径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永琦 张宇璇
本文构建了中国对他国的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表,提出了最终需求对不同行业进口诱发效应的测度方法,考察了中国最终需求对从美国、日本、韩国(以下简称美日韩三国)进口诱发效应的不同作用和行业分布。本文主要结论如下:存货增加与贵重物品净值以及固定资本形成对从美日韩三国进口的诱发效应相对更强;家庭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大,对从日本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小;固定资本形成、出口、存货增加与贵重物品净值对从韩国进口的诱发效应最大,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效应的最小;最终需求对从美日韩三国56个进口行业所产生的进口诱发效应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产品及光学产品制造行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上。相对来说,中国最终需求对从美国进口的诱发能力较强的行业比较多元化,而对从日本进口的诱发能力较强的行业全部集中在制造业。因此,要充分分析和利用最终需求对从不同国家进口的诱发效应,实现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最终需求 进口诱发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莺 甘梅霞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就FDI对我国十类工业行业就业的诱发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综合就业效应来看,引进资金密集型产业的FDI与扩大就业不是矛盾的,同样,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并不一定是扩大就业的最优决策,相反可能会使得外资企业资本、技术优势的外溢作用得不到充分利用,进而不能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必须结合行业特性引进FDI。
关键词:
FDI 就业 诱发效应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高峰 杨浩东 汪琛
激发女性研发人员创造活力,对于中国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科研领域性别结构失衡是长期以来科学共同体内外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围绕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在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下简称创新TFP)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对三大创新主体的性别结构、创新TFP分布的演进进行描绘。其次,采用半参数核回归法探析科研人员性别结构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TFP间的关联。最后,选用Oaxaca分解法探究STEM研究生性别差异对R&D人员性别差异的解释程度。结果表明:相比研发机构和高校,企业研发人员性别失衡更为严重,相比人口大省、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对研发人员性别结构的“兜底作用”更显著;创新投入、产出与性别结构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研发人员女性占比越高的地区,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越高;STEM领域研究生数量上的性别差异可以解释约6成的研发人员性别差异,且解释程度呈逐渐增强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