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5)
- 2023(16232)
- 2022(13622)
- 2021(12799)
- 2020(10475)
- 2019(23875)
- 2018(23090)
- 2017(44536)
- 2016(23286)
- 2015(26034)
- 2014(25420)
- 2013(24873)
- 2012(22894)
- 2011(20693)
- 2010(20522)
- 2009(18934)
- 2008(18134)
- 2007(15488)
- 2006(13812)
- 2005(12383)
- 学科
- 济(115940)
- 经济(115840)
- 管理(68092)
- 业(62977)
- 企(50668)
- 企业(50668)
- 方法(46761)
- 数学(42113)
- 数学方法(41663)
- 中国(30428)
- 农(28100)
- 财(26508)
- 地方(24359)
- 贸(23464)
- 贸易(23454)
- 易(22878)
- 业经(22405)
- 制(19408)
- 学(18423)
- 农业(18390)
- 环境(17259)
- 银(15785)
- 银行(15779)
- 融(15647)
- 金融(15645)
- 行(15250)
- 策(15012)
- 地方经济(14901)
- 务(14813)
- 财务(14769)
- 机构
- 学院(331385)
- 大学(331290)
- 济(157912)
- 经济(155298)
- 管理(131342)
- 研究(114191)
- 理学(113939)
- 理学院(112784)
- 管理学(111167)
- 管理学院(110539)
- 中国(87882)
- 财(70566)
- 京(67621)
- 科学(62520)
- 财经(56616)
- 所(53866)
- 中心(52126)
- 经(51803)
- 经济学(51147)
- 研究所(48700)
- 江(46806)
- 经济学院(46007)
- 农(44674)
- 财经大学(42291)
- 北京(42269)
- 业大(41822)
- 范(41671)
- 院(41605)
- 师范(41367)
- 州(36327)
- 基金
- 项目(223614)
- 科学(180921)
- 基金(168734)
- 研究(166811)
- 家(145292)
- 国家(144175)
- 科学基金(126371)
- 社会(113313)
- 社会科(107811)
- 社会科学(107788)
- 基金项目(88076)
- 省(82949)
- 自然(78409)
- 自然科(76699)
- 自然科学(76683)
- 教育(76151)
- 自然科学基金(75345)
- 划(70215)
- 资助(68757)
- 编号(64758)
- 部(52119)
- 成果(51771)
- 重点(49946)
- 国家社会(49044)
- 发(48911)
- 创(46686)
- 教育部(46152)
- 人文(44945)
- 课题(44192)
- 创新(43797)
- 期刊
- 济(171821)
- 经济(171821)
- 研究(103716)
- 中国(58420)
- 财(52836)
- 管理(49436)
- 科学(43276)
- 学报(41773)
- 农(40459)
- 大学(34067)
- 学学(32330)
- 融(31882)
- 金融(31882)
- 经济研究(29948)
- 技术(29055)
- 财经(28811)
- 教育(27943)
- 农业(27923)
- 业经(25270)
- 经(24995)
- 问题(22788)
- 贸(21390)
- 国际(18580)
- 世界(18053)
- 技术经济(17827)
- 统计(17340)
- 策(15620)
- 现代(14971)
- 业(14591)
- 商业(14384)
共检索到491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李欣 曹建华 杨莉莉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无论采用官方的人均GDP还是卫星监测的稳定灯光亮度指标,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雾霾污染随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而加剧的阶段;二产畸高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人口的快速集聚及公路交通运输强度的提升共同促使雾霾污染加剧,而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未发挥出应有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该文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碳排放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与相应的碳减排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均对碳减排起到积极影响;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省域在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进程的同时,也应该把加强区域碳减排合作提上日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该文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碳排放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与相应的碳减排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均对碳减排起到积极影响;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省域在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进程的同时,也应该把加强区域碳减排合作提上日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冷青松
集聚理论认为,人口集聚可能通过外部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变化,而且由于空间的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表述二者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该文选取2003年—2016年中国20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人口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1)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效应.2)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在跨过门槛值3.961之前,人口集聚会加剧雾霾污染;在跨过门槛值之后,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出现边际递减现象.由此,提出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联防治霾政策、重点关注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灵活处理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非线性关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集聚 雾霾污染 空间溢出 门槛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禹圻 孙铁山
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带来了雾霾污染的加剧和空气质量的恶化,同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城市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相比以往基于地理邻近讨论产业集聚环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区域污染扩散机制,关注基于城市网络联系的空间溢出效应。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利用区域之间的制造业投资联系构建投资权重矩阵,使用2004~2018年的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基于城市网络联系的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当地的雾霾污染水平,且通过基于城市网络联系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降低产业联系紧密区域的雾霾污染。此外,科研投入也有助于减少区域内的雾霾污染;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会加剧本地雾霾污染,并且通过空间溢出加剧产业联系紧密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同时,基于网络联系的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外部性表现出了区域的异质性。
关键词:
城市网络 产业集聚 雾霾污染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欣 杨朝远 曹建华
我国雾霾污染治理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推动,公众参与常被忽略。基于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的事实,本文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获取了2000-2012年各省份关于大气污染词条的网页数量,并将网络舆论作为非正式环境规制程度的度量指标,重点采用动态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在考察解释变量内生性、雾霾污染时间演变特征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条件下,分析了网络舆论对雾霾污染的缓解作用。研究表明:(1)我国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动态持续特征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若考虑其他大气污染类型,该结论并不一定成立;(2)用网络舆论表征的非正式环境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欣 杨朝远 曹建华
我国雾霾污染治理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推动,公众参与常被忽略。基于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的事实,本文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获取了2000-2012年各省份关于大气污染词条的网页数量,并将网络舆论作为非正式环境规制程度的度量指标,重点采用动态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在考察解释变量内生性、雾霾污染时间演变特征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条件下,分析了网络舆论对雾霾污染的缓解作用。研究表明:(1)我国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动态持续特征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若考虑其他大气污染类型,该结论并不一定成立;(2)用网络舆论表征的非正式环境规制有助于缓解雾霾污染,该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3)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的动态累进特征最为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的溢出效应大于西部,网络舆论的增加有助于缓解中西部地区的雾霾污染,但对于东部地区该结论并不显著;(4)环境行政规制和环境经济规制是影响网络舆论的雾霾抑制效应的中间机制,但政府污染监管的中介作用并不突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世强 张航 齐莹 刘勇
基于1998—2016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雾霾污染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在考虑雾霾污染时空滞后效应条件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高值集聚特征,高排放俱乐部稳定地分布于黄河下游城市;黄河全流域PM2.5浓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低效率的能源使用、低水平的人口集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导致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雾霾污染背后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低效率的能源利用以及偏向于生产技术提升的研发投入导致了黄河上游流域雾霾的加重,而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则主导了黄河中游流域雾霾污染的加剧,在黄河下游城市仅有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此,文章认为建立区域协同联防治霾机制、实施差异化分区治理策略、实现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雾霾治理的重要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铁山 刘禹圻
工业生产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鲜有研究从城市网络的视角探讨城市工业基于产业投资联系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4—2018年京津冀城市间制造业企业投资数据,分析京津冀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特征,并创建城市间制造业投资联系矩阵,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基于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的京津冀城市工业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间制造业互投资中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增长最显著,且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制造业投资,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更加分散,是造成城市工业对雾霾污染影响溢出的重要渠道。从时空演变来看,京津冀城市间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不断扩张,可能造成城市工业对空气质量更广泛的跨地区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城市工业通过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带来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这种溢出的传输机制是通过城市间的产业投资联系,且和投资的产业类型有关。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制造业投资,污染型制造业投资联系造成的雾霾污染溢出效应最强。因此,城市群地区需要统筹协调好城市间的产业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区域环境挑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丽梅 张晓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慧峰 王鑫 张书宇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PM2.5日数据,采用AR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雾霾污染的持续性特征,进一步基于Hsiao(1981)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相邻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雾霾污染存在较强的持续性,PM2.5指数表现为高度的自相关和区制转换特征,高污染状态较难向低污染状态转换,高污染状态存在粘滞效应;(2)不同城市间的雾霾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北京对其他周边城市均存在领先滞后关系,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北京雾霾浓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均会产生正向冲击、且衰减速度较慢。政策建议是简单的产业转移并不能解决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问题,必须通过产业升级和清洁技术引进、区域综合治理、调整政绩考核方式等手段来从根本上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冠一 修春亮
基于2006—2015年辽宁省57个行政单元PM2.5年均值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全省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直接影响以及对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取决于城市化不同路径的选择。工业污染是造成大面积持续雾霾的最主要因素,污染严重企业未转移至其他地区,依然留在原地,成为城市主要经济来源;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减轻本地和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建成区面积、城市供暖、经济指标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加剧本地和邻近地区雾霾污染;环境治理投资对本地和邻近地区雾霾污染起到有限的抑制作用,由于环境规制等警示作用的影响,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中,雾霾污染的促增作用没有得到有效抑制,治理措施不充分,导致雾霾污染持续频发、愈演愈烈。因此治霾政策必须联防联控、常抓不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利用2012年中国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1—2012年中国89个城市的日度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构建基于动态空间面板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对城市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即短期内属地城市和邻域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分别提升了20.4%与18.8%,长期的促增作用则分别达到46.9%和64.8%;当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和路径依赖特征时,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对城市空气污染的促增作用被高估2.4%,同时泄漏效应以及建立在乘数效应基础上的更为严重且更为深远的长期影响亦被忽视;在排除收割效应的影响后,上述促增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晓菲
当前,虽然“黑云压城”式雾霾污染状况得到一定缓解,但是雾霾污染时空溢出并未完全消除,实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空气污染协同治理,仍然是“十四五”期间城市治理中面临的重大难题。笔者基于274个地级市层面的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交通发展如何影响城市雾霾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能够在雾霾自身时空溢出的基础上,更为有效地衡量交通发展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整体上,交通发展投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负向地影响了周围地区,而交通发展产出则正向地促进了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交通发展投入对雾霾的溢出效应表现为“U型”,而交通发展产出对雾霾空间溢出及雾霾污染自身的时空溢出表现出“倒U型”结构;为有效降低污染时空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应做好针对雾霾治理长期攻坚战的准备,在大力促进交通发展水平的同时,努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有效开展区域联防联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引进外资和技术研发投入的分配比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能生 李建明
从产业空间布局视角出发,将反映城市间交通联系的运输距离矩阵及经济距离矩阵引入空间杜宾模型,采用地级城市AOD和AQI两套雾霾数据,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与交通运输互动对雾霾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交通因素后,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显著地产生了雾霾污染的区域传输效应,多样化集聚作用不明显;(2)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加大交通运输压力引起的雾霾区域传输效应对大中小城市均作用显著,多样化集聚仅对中小城市作用显著,而对大城市表现出促进减排的负向溢出效应;(3)产业集聚与交通运输相互作用产生的区域传输效应存在有效边界和最强作用区间。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城市差异化产业空间布局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