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3)
- 2023(14710)
- 2022(12097)
- 2021(11038)
- 2020(9421)
- 2019(21716)
- 2018(21114)
- 2017(40014)
- 2016(21736)
- 2015(24511)
- 2014(24402)
- 2013(24616)
- 2012(22926)
- 2011(20672)
- 2010(20705)
- 2009(19675)
- 2008(19844)
- 2007(17854)
- 2006(15661)
- 2005(14390)
- 学科
- 济(107219)
- 经济(107109)
- 业(90014)
- 企(79384)
- 企业(79384)
- 管理(74687)
- 方法(48369)
- 数学(39684)
- 数学方法(39436)
- 农(35873)
- 业经(33115)
- 财(32233)
- 中国(27398)
- 农业(25513)
- 务(22322)
- 财务(22305)
- 财务管理(22275)
- 企业财务(21085)
- 贸(20439)
- 贸易(20429)
- 制(19978)
- 易(19925)
- 技术(18565)
- 地方(18045)
- 和(17338)
- 策(17025)
- 划(16568)
- 学(16331)
- 理论(15549)
- 体(14937)
- 机构
- 学院(327905)
- 大学(323919)
- 济(147941)
- 经济(145463)
- 管理(128820)
- 研究(110877)
- 理学(110814)
- 理学院(109680)
- 管理学(108254)
- 管理学院(107645)
- 中国(87335)
- 京(67852)
- 财(66832)
- 科学(65361)
- 农(60530)
- 所(56570)
- 财经(53432)
- 研究所(51160)
- 中心(50001)
- 江(49196)
- 经(48606)
- 业大(48527)
- 农业(47742)
- 经济学(46539)
- 北京(42662)
- 经济学院(42262)
- 财经大学(39335)
- 院(38832)
- 范(38436)
- 州(38218)
- 基金
- 项目(212031)
- 科学(168865)
- 基金(157278)
- 研究(154492)
- 家(136958)
- 国家(135777)
- 科学基金(117034)
- 社会(102286)
- 社会科(97122)
- 社会科学(97095)
- 基金项目(82586)
- 省(81860)
- 自然(73972)
- 自然科(72351)
- 自然科学(72330)
- 自然科学基金(71199)
- 教育(69447)
- 划(68125)
- 资助(64186)
- 编号(60481)
- 部(48185)
- 成果(47918)
- 重点(47733)
- 发(46646)
- 创(46594)
- 业(44612)
- 国家社会(43619)
- 创新(42921)
- 教育部(41389)
- 课题(41220)
- 期刊
- 济(165230)
- 经济(165230)
- 研究(96489)
- 中国(61400)
- 农(57699)
- 财(55256)
- 管理(49999)
- 学报(49305)
- 科学(47807)
- 农业(39875)
- 大学(37678)
- 学学(35991)
- 融(29149)
- 金融(29149)
- 技术(28892)
- 业经(28473)
- 财经(27473)
- 经济研究(27324)
- 教育(25426)
- 经(23879)
- 业(23869)
- 问题(22017)
- 技术经济(19779)
- 贸(19125)
- 世界(18123)
- 统计(16335)
- 国际(16202)
- 商业(15931)
- 版(15889)
- 现代(15517)
共检索到488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敏
本文利用规模较大的8909家零售企业2013-2017年间微观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使用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以企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析与分解,并首次尝试分析中国零售业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2013-2017年间,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城乡差异较为明显;乡村地区零售企业生产率增速于2017年首次超过城镇,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互联网+"背景下,技术进步对企业生产率增长有一定贡献,但其增速近年来有所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构效应在下降,说明生产要素在城乡区域间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不高仍是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因此,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简政放权和进一步放开部分商业领域的准入门坎以及加大电子商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等措施,多途径改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带动城乡消费品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
城乡差异 零售业 增加值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叶萌 祝合良 孙鹏
以2008—2015年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各9个一级细分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估计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可分析批发和零售业各细分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和个体差异。2008—2015年间,批发业9个细分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呈负增长状态,零售业9个细分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呈正增长状态。其中农、林、牧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贸易经纪与代理,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汽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叶萌 祝合良 孙鹏
以2008—2015年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各9个一级细分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估计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可分析批发和零售业各细分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和个体差异。2008—2015年间,批发业9个细分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呈负增长状态,零售业9个细分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呈正增长状态。其中农、林、牧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贸易经纪与代理,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无店铺及其他零售等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增长状态;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其他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等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增长状态;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稳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魏芳兰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关键词:
DEA方法 零售业 技术进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蕾
基于数据包括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1—2011年我国51家零售业上市公司1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TEC)和技术进步(TC)。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1年间,零售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1%,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效率在11年间提高了3.6%,而技术进步指数仅提高了0.5%。同时,全国七大经济区零售商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业态比较单一,以百货类为主。最后给出了一些提高零售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子文 刘向东
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增长模式及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甄别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深化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认识。零售业在我国社会化商品流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测度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04年外资进入和2008年金融危机;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无货铺零售业、综合零售业、家电产品零售业以及服装日用品零售业的低速发展;从生产率分解的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此外,本文还发现我国零售业具有典型的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同时资源扭曲配置的现象长期存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子文 刘向东
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增长模式及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甄别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深化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认识。零售业在我国社会化商品流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测度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04年外资进入和2008年金融危机;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无货铺零售业、综合零售业、家电产品零售业以及服装日用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建红 徐建军
利用非参数Ma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4.8%,并且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和地区差异特征。从时间上来看,除了整顿提高阶段和调整创新阶段TFP的增长率为负以外,其他阶段TFP均实现了增长,并且表现为要素投入驱动和生产率提升双重驱动的特点,其中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占主体;从三大地带来看,乡镇企业TFP从东向西渐次降低;从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北部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乡镇企业TFP增长率最高,东北和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其他四个综合经济地区相对较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培标
提升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突出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采用零售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使用不同内涵的劳动力指标,对D E AMalmquist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入世后零售业TFP有所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占绝大部分,而推动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素质;我国三大经济区T F P增长和技术进步都呈现"中部塌陷",其原因是员工素质的差异。因此,应该尽快提高零售业员工素质,这对中西部地区尤其重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培标
提升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 F P)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利用后WT O时期零售业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SF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模型和利润模型的TFP增长分别为6.0%、10.9%,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其增速下降较快,其次是纯技术效率提高,而规模效率下降轻微阻碍TFP增长;收入模型和利润模型的纯技术效率分别为81.4%、63.7%;在影响纯技术效率的环境因素中,物流成本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行业竞争的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对收入模型的影响不显著、对利润模型的影响显著为正,外商直接投资对收入模型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利润模型的影响不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荣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现阶段分行业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高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这与先前文献所得到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完全相反,对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及改革成就提供了证明。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行业加总的国有企业实证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分解,并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但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故而政策上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激励,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丽霞
本文在现代经济学生产理论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索洛增长核算框架,寻求乡镇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从而对乡镇企业的增长类型做出一个基本判断。研究表明:从各增长因素的贡献来看,资本和劳动投入对于乡镇企业增长的贡献将近70%,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小,即乡镇企业产出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的增加,表明乡镇企业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粗放经营特征。为推动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应尽快实现其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增长方式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温继锦
财务柔性提升了企业应对高竞争环境的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企业系统性的综合资源利用效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21年上市零售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柔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特征是零售企业利用财务柔性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渠道。具体而言,具备财务柔性能够使零售企业更大程度地利用供应链金融、降低供应链集中水平,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类供应链特征的机制作用在具体的现金柔性与负债柔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有所不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珍 杨龙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建波 张丽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07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模型估计及假设检验,并据此对中国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经济板块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区域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