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1)
- 2023(10028)
- 2022(8098)
- 2021(7438)
- 2020(6308)
- 2019(14346)
- 2018(13841)
- 2017(26313)
- 2016(13888)
- 2015(15600)
- 2014(15093)
- 2013(15383)
- 2012(14016)
- 2011(12622)
- 2010(12626)
- 2009(11939)
- 2008(12080)
- 2007(10676)
- 2006(9487)
- 2005(8896)
- 学科
- 业(72962)
- 济(71110)
- 经济(71031)
- 企(66576)
- 企业(66576)
- 管理(55776)
- 方法(32851)
- 数学(25452)
- 业经(25411)
- 数学方法(25341)
- 农(23785)
- 财(22287)
- 中国(18417)
- 农业(17243)
- 务(17236)
- 财务(17231)
- 财务管理(17223)
- 企业财务(16278)
- 技术(15644)
- 贸(14928)
- 贸易(14920)
- 易(14612)
- 制(13793)
- 策(13214)
- 划(13005)
- 和(12831)
- 体(11374)
- 理论(11043)
- 企业经济(10586)
- 技术管理(10353)
- 机构
- 学院(212433)
- 大学(208574)
- 济(103303)
- 经济(102021)
- 管理(87730)
- 理学(75799)
- 理学院(75125)
- 管理学(74428)
- 管理学院(74039)
- 研究(70904)
- 中国(58517)
- 财(44731)
- 京(43505)
- 科学(39311)
- 农(37779)
- 财经(36353)
- 所(35283)
- 经(33361)
- 经济学(32596)
- 研究所(31937)
- 中心(31061)
- 江(30415)
- 业大(30097)
- 农业(29881)
- 经济学院(29533)
- 北京(27581)
- 财经大学(26945)
- 商学(25754)
- 商学院(25532)
- 经济管理(25441)
- 基金
- 项目(137672)
- 科学(111963)
- 基金(105190)
- 研究(101209)
- 家(91313)
- 国家(90534)
- 科学基金(79465)
- 社会(69893)
- 社会科(66604)
- 社会科学(66587)
- 基金项目(54903)
- 省(51185)
- 自然(49665)
- 自然科(48633)
- 自然科学(48621)
- 自然科学基金(47917)
- 教育(44316)
- 资助(42854)
- 划(42514)
- 编号(37761)
- 业(34291)
- 部(32154)
- 创(32083)
- 国家社会(30722)
- 重点(30465)
- 发(30196)
- 创新(29136)
- 成果(28815)
- 教育部(27975)
- 中国(27834)
- 期刊
- 济(113689)
- 经济(113689)
- 研究(64133)
- 中国(38461)
- 管理(37052)
- 财(36731)
- 农(35429)
- 科学(29864)
- 学报(27861)
- 农业(25083)
- 大学(22371)
- 学学(21505)
- 业经(19572)
- 经济研究(19431)
- 技术(19099)
- 融(19028)
- 金融(19028)
- 财经(18960)
- 业(16766)
- 经(16608)
- 问题(14944)
- 技术经济(14210)
- 世界(14140)
- 贸(13927)
- 教育(12705)
- 国际(12126)
- 现代(10978)
- 商业(10537)
- 统计(10256)
- 财会(9754)
共检索到316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子文 刘向东
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增长模式及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甄别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深化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认识。零售业在我国社会化商品流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测度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04年外资进入和2008年金融危机;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无货铺零售业、综合零售业、家电产品零售业以及服装日用品零售业的低速发展;从生产率分解的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此外,本文还发现我国零售业具有典型的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同时资源扭曲配置的现象长期存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子文 刘向东
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增长模式及驱动因素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甄别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深化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认识。零售业在我国社会化商品流通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的测度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04年外资进入和2008年金融危机;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无货铺零售业、综合零售业、家电产品零售业以及服装日用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魏芳兰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关键词:
DEA方法 零售业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培标
提升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突出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采用零售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使用不同内涵的劳动力指标,对D E AMalmquist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入世后零售业TFP有所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占绝大部分,而推动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素质;我国三大经济区T F P增长和技术进步都呈现"中部塌陷",其原因是员工素质的差异。因此,应该尽快提高零售业员工素质,这对中西部地区尤其重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培标
提升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 F P)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利用后WT O时期零售业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SF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模型和利润模型的TFP增长分别为6.0%、10.9%,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其增速下降较快,其次是纯技术效率提高,而规模效率下降轻微阻碍TFP增长;收入模型和利润模型的纯技术效率分别为81.4%、63.7%;在影响纯技术效率的环境因素中,物流成本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行业竞争的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对收入模型的影响不显著、对利润模型的影响显著为正,外商直接投资对收入模型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利润模型的影响不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泽 刘海军
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顶梁柱”、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从基本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阶段,消费转型升级步伐日益加快,这使得产业利润空间加快上升,进而促进了产业发展步伐、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收集了2001-2021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消费转型升级对物流业和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旨在助力各地区合理制定消费刺激政策、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蕾
基于数据包括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1—2011年我国51家零售业上市公司1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TEC)和技术进步(TC)。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1年间,零售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1%,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效率在11年间提高了3.6%,而技术进步指数仅提高了0.5%。同时,全国七大经济区零售商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业态比较单一,以百货类为主。最后给出了一些提高零售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姝言 张启文
零售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转。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嬗变,智能化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是行业内的一场革命,更是全球商业格局的深刻变革。本文致力于深入挖掘智能化发展对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重点分析知识溢出效应这一中介变量的作用,旨在为零售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深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对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知识溢出在智能化发展对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敏
本文利用规模较大的8909家零售企业2013-2017年间微观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使用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以企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析与分解,并首次尝试分析中国零售业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2013-2017年间,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城乡差异较为明显;乡村地区零售企业生产率增速于2017年首次超过城镇,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互联网+"背景下,技术进步对企业生产率增长有一定贡献,但其增速近年来有所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构效应在下降,说明生产要素在城乡区域间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不高仍是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因此,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简政放权和进一步放开部分商业领域的准入门坎以及加大电子商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等措施,多途径改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带动城乡消费品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
城乡差异 零售业 增加值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温继锦
财务柔性提升了企业应对高竞争环境的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企业系统性的综合资源利用效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21年上市零售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柔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特征是零售企业利用财务柔性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渠道。具体而言,具备财务柔性能够使零售企业更大程度地利用供应链金融、降低供应链集中水平,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类供应链特征的机制作用在具体的现金柔性与负债柔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有所不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乾
研究1999年至2003年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效率的变化三大因素。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但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不是因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影响而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萍 余康 黄玉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关键词: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剩余混合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战伟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兴建 罗刚飞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文章阐述了Fre-Primont(FP)指数测算TFP的优势,利用FP指数对我国1995-2012年省际TFP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之前我国TFP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03%,2008年之后下降至-32.6%,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要素投入,主要原因是TFP效率下降;由于2008-2012年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下降较多,使得三个地区TFP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而东部地区仅技术进步下降较大,TFP降幅相对较小;东部和东北省份的TFP水平值相对较高,省际差异基本呈现扩大趋势,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