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6)
- 2023(15555)
- 2022(13156)
- 2021(12157)
- 2020(10406)
- 2019(23721)
- 2018(23529)
- 2017(44094)
- 2016(24307)
- 2015(28038)
- 2014(28152)
- 2013(27826)
- 2012(26523)
- 2011(24406)
- 2010(24608)
- 2009(23407)
- 2008(23319)
- 2007(21266)
- 2006(18884)
- 2005(17370)
- 学科
- 济(115745)
- 经济(115604)
- 管理(70839)
- 业(63503)
- 企(51452)
- 企业(51452)
- 方法(45097)
- 数学(39473)
- 数学方法(39081)
- 中国(30959)
- 财(28329)
- 农(28188)
- 学(25939)
- 制(24420)
- 地方(23874)
- 业经(22817)
- 贸(20383)
- 贸易(20374)
- 易(19771)
- 农业(18223)
- 银(18134)
- 银行(18089)
- 体(18016)
- 融(17909)
- 金融(17900)
- 行(17384)
- 环境(16899)
- 务(16525)
- 财务(16478)
- 财务管理(16434)
- 机构
- 大学(368613)
- 学院(364157)
- 济(159743)
- 经济(156542)
- 研究(134493)
- 管理(131980)
- 理学(112105)
- 理学院(110744)
- 管理学(108792)
- 管理学院(108124)
- 中国(102795)
- 科学(80556)
- 京(79631)
- 财(74953)
- 所(70090)
- 农(63488)
- 研究所(63412)
- 中心(59684)
- 财经(58766)
- 江(56237)
- 业大(53544)
- 经(53165)
- 北京(51182)
- 经济学(50898)
- 农业(49581)
- 院(48396)
- 范(47989)
- 师范(47489)
- 经济学院(45591)
- 州(43503)
- 基金
- 项目(234776)
- 科学(183936)
- 基金(171286)
- 研究(170363)
- 家(150926)
- 国家(149753)
- 科学基金(125612)
- 社会(109639)
- 社会科(103861)
- 社会科学(103830)
- 基金项目(89523)
- 省(89170)
- 自然(79224)
- 教育(78094)
- 自然科(77342)
- 自然科学(77311)
- 划(76215)
- 自然科学基金(75978)
- 资助(70934)
- 编号(67263)
- 成果(57057)
- 重点(54120)
- 部(53395)
- 发(51079)
- 课题(48123)
- 创(47494)
- 国家社会(46449)
- 教育部(45549)
- 制(45103)
- 科研(44944)
- 期刊
- 济(184552)
- 经济(184552)
- 研究(113706)
- 中国(76021)
- 学报(61306)
- 财(59559)
- 农(58159)
- 科学(55948)
- 管理(49345)
- 大学(46495)
- 学学(43967)
- 农业(38619)
- 教育(37287)
- 融(35373)
- 金融(35373)
- 财经(30767)
- 技术(30691)
- 经济研究(30061)
- 业经(26932)
- 经(26596)
- 问题(24564)
- 贸(21140)
- 业(20862)
- 世界(19394)
- 国际(18903)
- 技术经济(18855)
- 版(18358)
- 统计(17931)
- 理论(16288)
- 科技(15720)
共检索到565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旭峰 吴水荣 宁攸凉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成为社会对集体林权改革的共识。因此,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变迁的研究,对于明确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方向、深化社会宏观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集体林权制度对于产权主体的不同界定,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运用经济学的生产与消费、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对4个阶段的经济动因做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历次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方向是与国家当时经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历次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实质均是国家基于宏观经济最优化目标下的制度安排,与在此安排下农民作出的微观理性选择的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施均是宏观制度安排与微观理性选择...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变迁 经济动因 理性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武贤 江华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试图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文章从行为主体角度探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林产品具有生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性,不同行为主体对林产品的特征偏好不同,常常存在目标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低效率制度长期驻存的过程,博弈的结果使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进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变迁 行为主体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平 傅一敏 冯亮明 董加云 卢素兰
基于新中国70年来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本及历史实践,运用产权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源起、变迁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权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大致经历了林权初始设置、集体林权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林权"分与统"的两难抉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确定与深化改革4个阶段,过程虽然曲折但总体是成功的。由于森林功能多样性及经营长周期性的特点,林权制度变迁选择与农地制度变迁不同的路径。改革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信念和认知的力量能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主导、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基因;面临不确定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时期,解决林业问题,制度是重要的,改革是不可间断的事业。
关键词:
林权制度 变迁 逻辑 经验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开宏 孙文华 陈江龙
研究目的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中,建设用地价格的上升、农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宪法秩序的改变,导致了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权利的需求。农民采取黑市流转、变相流转等方式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改革意愿,突破了中央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中央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供给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前,由于放开流转给耕地保护和国有土地市场带来冲击,不能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后,由于中央政府在地方推动的制度变迁中分享了收益,同时维持原有制度安排的成本太...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晨婕 温铁军
以往30年集体林区三次林权改革表现了"分-合-分"循环的经验过程,所表达的主要是具有产业特性的林区业态下农户理性选择,及林区发展与外部财政金融等宏观制度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随2007年在南方集体林区全面推进林权改革而来的情况,也再次体现了这种相关性的作用。因此,建议以既照顾农民生计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社区林业"作为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谈判地位的前提下形成引入外部资本规模进入的条件,实现集体林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集体林区 制度变迁 财政金融 负外部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丽萍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交易成本极高、"搭便车"行为、"败德"行为、"少数派"侵占"多数派"利益、不能满足林农个体偏好多样性等经济缺陷,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克服上述经济缺陷,具有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激励与约束、将林业负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林业资源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等经济功能,并提出了实现其经济功能的途径:通过完善林权的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和安全性使林农拥有真正的私人产权;同时取消对商品林的采伐限额制度。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 改革 经济学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丽 吴潇雪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政策背景,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根据新疆林业经济统计数据,就林业科技进步、林业资本投入、林业劳动力投入、新增造林面积以及作为虚拟变量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要素,对新疆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科技进步、林业资本投入、林业劳动力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推进作用,作为虚拟变量的制度因素集体林权改革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新疆林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业资本的大力投入,因此新疆林业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必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林权证的发放,不仅要继续加大劳动力投入和科技投入的力度,而且要促进林业劳动力投入和科技进步的...
关键词:
集体林改 林业经济增长 贡献率分析 新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霄 张敏新 刘金龙
本文在客观描述周源村林权制度由林业股份合作制向均山制变迁的基础上,对比两种产权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认为集体林所在区域的特殊性决定了集体林产权安排必须兼顾农民利益、社区经济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林业股份合作制以及拍卖或招投标式的改革相比,均山制发挥了产权排他性、外部性内化以及资源有效配置等功能,能够促进农民利益增加、社区经济发展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多重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林业 股份合作制 均山制 制度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宁 翟印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吕金芝 王礼权 林海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吕金芝 王礼权 林海燕
(接上期)6.2对产权的影响分析相关政策直接影响到森林资源经营收益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人们对集体林产权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吕金芝 王礼权 林海燕
1949年以后,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发生了多次变迁,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并讨论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密切相关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产权制度是发展林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需要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产权的明确与清晰是集体林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不是全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生产的特征,力戒产权制度变迁的急躁冒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吕金芝 王礼权 林海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晓鸣 王蔷
集体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的产权制度。其中的集体股权分配制度在不同的制度变迁动因下,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以广东省南海区为案例,分析股权分配制度产生及演变的深层逻辑。研究表明:股权分配制创立之初时的"确权到人"具有法律和实践依据,而后因利益激励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交易费用不断增长,诱发了集体股权分配形式向"固化到户"的制度完善,从而实现股权分配制度的新均衡;在制度均衡条件下,新型股权分配制度构建了集体产权明晰的正式约束,重构了农村保障资源配置和乡村治理秩序,同时实现了制度逻辑下的净收益最大化。然而,新均衡下的股权分配制度仍存在产权残缺问题,集体股权在市场机制的完整建构下,应当突破内部流动限制,以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自由配置与完全流动。
关键词:
集体经济 股权分配制 产权制度 交易费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蔡琛
[摘 要]我国建国以来预算管理制度变迁大体经历了产生、长期相对稳定,“供给主导型”和“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并存等四个阶段。今后,“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将长期并存,随着制度变迁中新的“第一行动集团”的成熟,逐步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