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7)
- 2023(15791)
- 2022(13406)
- 2021(12464)
- 2020(10451)
- 2019(24383)
- 2018(23944)
- 2017(45408)
- 2016(24563)
- 2015(28004)
- 2014(28150)
- 2013(28047)
- 2012(26681)
- 2011(24292)
- 2010(24640)
- 2009(22707)
- 2008(22732)
- 2007(20421)
- 2006(18110)
- 2005(16709)
- 学科
- 济(110885)
- 经济(110760)
- 管理(65347)
- 业(63265)
- 企(48401)
- 企业(48401)
- 方法(43927)
- 数学(38208)
- 数学方法(37865)
- 中国(35815)
- 农(32021)
- 地方(26361)
- 财(25297)
- 业经(23337)
- 贸(22526)
- 贸易(22508)
- 学(22375)
- 制(21871)
- 易(21814)
- 农业(21311)
- 银(19082)
- 银行(19032)
- 融(18541)
- 金融(18533)
- 行(18435)
- 和(16264)
- 理论(16009)
- 环境(15895)
- 体(15523)
- 发(15417)
- 机构
- 大学(358069)
- 学院(356052)
- 济(153907)
- 经济(150810)
- 研究(132715)
- 管理(129969)
- 理学(110199)
- 理学院(108829)
- 管理学(106921)
- 管理学院(106256)
- 中国(101977)
- 科学(79077)
- 京(78323)
- 财(71224)
- 所(68670)
- 农(63885)
- 研究所(61953)
- 中心(59578)
- 财经(55554)
- 江(55041)
- 业大(51705)
- 北京(50519)
- 经(50477)
- 农业(49995)
- 范(49429)
- 师范(48942)
- 经济学(48291)
- 院(47288)
- 州(43634)
- 经济学院(43448)
- 基金
- 项目(228989)
- 科学(179861)
- 研究(169299)
- 基金(165459)
- 家(144722)
- 国家(143482)
- 科学基金(121076)
- 社会(108267)
- 社会科(102546)
- 社会科学(102518)
- 省(88014)
- 基金项目(86259)
- 教育(77832)
- 自然(75343)
- 划(75168)
- 自然科(73671)
- 自然科学(73647)
- 自然科学基金(72348)
- 编号(68411)
- 资助(68343)
- 成果(57482)
- 发(53860)
- 重点(52345)
- 部(51714)
- 课题(48668)
- 创(47285)
- 国家社会(45446)
- 创新(44246)
- 教育部(44210)
- 发展(43595)
- 期刊
- 济(177244)
- 经济(177244)
- 研究(112969)
- 中国(81792)
- 农(59853)
- 学报(57532)
- 财(54473)
- 科学(52807)
- 管理(49003)
- 教育(43770)
- 大学(43330)
- 农业(40400)
- 学学(40355)
- 融(36756)
- 金融(36756)
- 技术(30785)
- 经济研究(29633)
- 业经(28781)
- 财经(28091)
- 经(24361)
- 问题(23674)
- 业(22427)
- 贸(20996)
- 世界(18776)
- 国际(18763)
- 技术经济(17861)
- 图书(17604)
- 版(17060)
- 统计(16946)
- 商业(16328)
共检索到561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段毅 李琪
本文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角,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形成过程做了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笔者将集体劳动关系分为生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以笔者介入和接触的个案作为依据。笔者认为,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尽管发萌于个体劳动关系的土壤,但另有其生成的规律、发展的机理和成熟的标志,这些都是完全不同于个体劳动关系的。笔者还认为,在集体劳动关系的生成、发展和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工人(劳方)始终是自变量,资方和政府则是因变量,因此,政府难于在目前集体劳动关系尚处于生成阶段的时候,对其予以系统规制,适时出台促进集体劳动关系形成的劳工政策应是政府在此阶段的最佳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生成的内在逻辑是:思想理论基础是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统一性、依存性与基于劳动力成本二重性的互利合作空间;物质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是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公正的分配与管理制度、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动力机制是经济上的内源性动力与劳动伦理上的促进性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可以建立"思想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劳动关系和谐度"的现代分析框架。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生成逻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毛科君 杨映霞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约束,即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而劳动力相对富余,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的发展战略。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市场容量 国际分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斌 魏亚欣 丛龙峰
本文首先基于对劳动关系广义的理解,从劳动关系的交换本质入手,借鉴对交换形态的划分,将劳动关系区分为封建型、契约型、信赖型和网络型四种形态,并据此分析各国劳动关系的差异。进而指出劳动关系的各个子系统也可依此进行类型区分,而这些子形态有可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呈现不同的组合分布,造成一国劳动关系独有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最后,将以上分析应用于中国现实,指出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形态可能呈现出空间上多种形态共存、时间上发展阶段错位的复杂局面,以求对中国劳动关系发展路径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
劳动关系 交换形态 子形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平利
文章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统计年鉴面板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会组建情况等宏观因素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趋于缓和,集体争议案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城镇化、失业率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紧张,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
集体 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欢浪 陈琳
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企业中间品生产的全球组织模式及由此带来的技术溢出和劳动生产率进步,并刻画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垂直FDI和离岸外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这反过来又促使发展中国家承接更大比例的中间品生产。从具体的组织模式看,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垂直FDI,而对离岸外包的影响将是先上升后下降;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有利于离岸外包的发展,但不利于吸收垂直FDI。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别采用比较静态分析和内生性两种方法,均验证了上述的理论结论。本文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滞后于FDI流入的现象,而且我们还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带来的锁...
关键词:
垂直FDI 离岸外包 外部性 技术溢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磊
构建集体协商制度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而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构建面临着劳动力分化、工会不给力、法律规制不到位等方面的约束和障碍。在构建中国式集体协商制度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提高工会覆盖率和战斗力,积极推进自上而下的集体协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集体协商机制的融合,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和经济性罢工的立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文华 何翘楚
互联网平台创造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共生生态系统,吸纳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分享其集群效应。这就从根本上消解了集体劳动关系的对抗基础,形成互利共生性的劳动关系。并且,信息鸿沟导致劳动者的分化,引起劳动关系结构的分层。为此,我国原有的旨在化解劳资冲突的集体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应进行变革。在协调主体上,应将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下的平台自治;在协调对象上,应将面向劳动者集体的整体协调转向适用于劳动者两极分化的分层治理;在协调方式上,应将工会领导下的集体协商转向更具民主性的双轨协商。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 去集体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小洪 葛陆媛
集体协商制度是自主协调劳资"利益争议"的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利益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缺乏有效规范。在现实中,"利益争议"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劳工群体事件"、"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利益争议"处理机制缺失导致劳资冲突转化为劳政冲突,极端的表现就是迫使执政者动用刑法对付劳动者,迫使劳动者将劳资矛盾指向政府,指向法律,甚至执政党。本文还提出了完善"利益争议"("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军 李雪艳
目前学术界对劳动关系问题的探讨缺乏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对劳动关系概念称谓、基本性质和演变规律缺乏卓有成效的系统研究。本文甄别了若干基础概念,认为劳动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内容特征,而劳动关系这一称谓更适合我国使用;总结了市场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分析了劳动关系现实冲击及其根由,提出了促进劳动关系趋向和谐发展的科学规制方法。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资关系 产业关系 概念演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微波
员工利益表达是一个研究企业劳动关系的新视角。员工利益表达概念的提出主要涉及到如下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产业关系系统"理论、"退出—呼吁—忠诚"理论以及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员工利益表达的模型包含了影响员工利益表达的因素、员工利益表达的行为模式、员工利益表达的机制和员工利益表达的结果。员工利益表达问题的实践价值体现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建立合作型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员工 利益表达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明娟 周易
我国沿海部分地区的劳资关系正经历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型过程,文章在比较制度分析的框架下,对其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路径及演变进行了讨论:集体劳动关系转型建立在劳资双方参与人认知变化和外界环境与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外部诱发性环境变化和相关域内部认知的累积性影响是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先决条件,学习和模仿等则是实现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关键路径,传声机制与非正式工人团体则充当了动员中介,为集体劳动关系转型提供了体制外的组织支撑,而政府作为外在的博弈规则,决定了劳动关系集体化形成与演进的制度环境,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有赖于政府角色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月友 凌永辉
考察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发现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强烈地表现出反周期现象。为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总劳动投入视角切入,将总劳动投入分解为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建立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利用美国2008~2009年季度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数量与劳动质量对劳动生产率变化存在相反方向的作用,其中,劳动数量的作用占据主导,进而我们认为,美国劳动生产率表现出反周期现象是由总劳动投入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这一发现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稳就业、保增长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反周期 金融危机 劳动投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路军 徐莹 吕梦捷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数量急剧上升,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集体性劳动争议事件不断发生。劳动关系调整已经处于从个别调整向集体调整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保障劳动者的集体权利,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和集体争议权以及民主参与权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010年12月11日-12日,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承办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伴随建制率逐年上升,覆盖面逐步扩大以及协商层级结构的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性日渐显现,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建设与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妥善处理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诸多核心要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遵循"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的"两基础、两保证"的基本原则来解决相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