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2)
- 2023(9854)
- 2022(8552)
- 2021(8247)
- 2020(7208)
- 2019(17351)
- 2018(17208)
- 2017(33102)
- 2016(17941)
- 2015(21061)
- 2014(21097)
- 2013(21121)
- 2012(19697)
- 2011(17970)
- 2010(18241)
- 2009(17164)
- 2008(17032)
- 2007(15095)
- 2006(12845)
- 2005(11684)
- 学科
- 济(81612)
- 经济(81537)
- 管理(45905)
- 业(44396)
- 方法(42418)
- 数学(38541)
- 数学方法(37955)
- 企(34709)
- 企业(34709)
- 中国(22785)
- 农(20164)
- 贸(19077)
- 贸易(19069)
- 易(18663)
- 财(17603)
- 学(15188)
- 业经(14085)
- 制(13867)
- 融(13126)
- 金融(13124)
- 农业(12958)
- 银(12848)
- 银行(12813)
- 地方(12664)
- 行(12285)
- 和(11750)
- 理论(11740)
- 环境(11036)
- 务(10006)
- 财务(9965)
- 机构
- 大学(266871)
- 学院(263867)
- 济(118371)
- 经济(116236)
- 管理(100623)
- 研究(93974)
- 理学(86750)
- 理学院(85768)
- 管理学(84127)
- 管理学院(83637)
- 中国(73040)
- 京(57295)
- 科学(55897)
- 财(50959)
- 所(48185)
- 研究所(44027)
- 农(43753)
- 中心(42411)
- 财经(41160)
- 业大(38152)
- 经济学(37970)
- 经(37583)
- 北京(37132)
- 江(36964)
- 农业(34688)
- 经济学院(34395)
- 范(33479)
- 师范(33174)
- 院(33167)
- 财经大学(30662)
- 基金
- 项目(172936)
- 科学(135746)
- 基金(127415)
- 研究(124471)
- 家(111487)
- 国家(110685)
- 科学基金(93888)
- 社会(79508)
- 社会科(75549)
- 社会科学(75528)
- 基金项目(65979)
- 省(64361)
- 自然(60435)
- 自然科(59107)
- 自然科学(59090)
- 教育(58183)
- 自然科学基金(58057)
- 划(55698)
- 资助(55150)
- 编号(49498)
- 成果(40765)
- 部(40125)
- 重点(39357)
- 发(36976)
- 创(35248)
- 教育部(34438)
- 课题(34338)
- 国家社会(33837)
- 科研(33618)
- 创新(33166)
共检索到389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芳 郭朝先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分析了中国隐含能源国际流动规模和流向。结果发现,中国一直是隐含能源净出口国,且是总的能源(直接能源+隐含能源)净出口国;中国隐含能源进出口呈现"双大于"特征;可喜的是,中国隐含能源出口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2013年和2014年增速已降低到2%以下。与此同时,中国隐含能源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流向传统重点贸易地区的隐含能源呈现增长停滞和下降的趋势,而流向世界其他地区的隐含能源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中国进口来自主要发达经济体隐含能源所占比重下降,而来自世界其他地区隐含能源所占比重上升。为适应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应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隐含能源出口规模,从而为降低中国能源直接进口规模创造条件;同时,应更加关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隐含能源流动问题。
关键词:
隐含能源 投入产出分析 国际流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远 骆佩
利用2015年EORA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测算RCEP成员国的隐含能源流动及隐含碳排放,并以中国作为子系统,测算中国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间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中国26个产业部门进出口贸易的隐含能源流动及隐含碳排放和自身各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最后对2015年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第一,RCEP成员国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均大于直接能耗及直接碳排放,其中生产侧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均大于消费侧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第二,中国中间品贸易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大于最终消费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制造业等大部分高耗能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都是出口大于进口流量,采掘业等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是进口大于出口。第三,中国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大都集中在制造业、水、气、电、运输业、服务业等高耗能部门,各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会影响其他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第四,强度效应对中国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
关键词:
隐含能源 隐含碳排放 RCEP 投入产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俊伶 王克 邹骥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最新的GTAP8数据库,分析了2004年和2007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隐含碳流向、结构及变化,结果显示中国均为隐含碳净出口国。基于LMDI法对隐含碳净出口进一步分解发现,影响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隐含碳净出口的因素不同,贸易顺差和排放系数差异是导致中国对发达国家隐含碳净出口的关键因素,行业结构差异和排放系数差异是影响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净出口的关键原因。这与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密切相关。2004-2007年,中国出口结构逐渐转向高端制造业,生产技术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未来随着中国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出口结构优化,隐含碳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本文在双边HOV基本框架下同时引入要素生产率(TFP)与综合贸易成本(CTC)的跨国差异,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多角度评估了在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背景下中国增加值贸易(TiVA)隐含的净要素含量流向扭曲程度。研究发现,资本与劳动力流向扭曲程度总体上趋于下降;相对于进口,出口隐含的资本流向扭曲程度较高、劳动力流向扭曲程度则较低;相对于高技能劳动力,中低技能尤其是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向扭曲程度较低;相对于跟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台湾等五个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隐含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流向扭曲程度较轻;受到中低技能特别是低技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建国 姜珮珊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隐含能 能源消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丽丽 王媛 毛国柱 赵鹏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锐 赵鹏 张宏伟 王媛 毛国柱
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消耗能源,能源的开采加工也需要消耗水资源,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能源贸易对水资源的影响入手,阐释两者的紧密关联。随着能源的国际贸易,能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消耗的大量水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将这部分水资源称为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选取原油、原煤、天然气等几种能源,计算出217个国家和地区近20年能源国际贸易中的能源隐含水净流动量。结果显示,1992-2010年间能源隐含水国际净流动量的平均值为42.11亿m3/a,占全球能源生产年耗水量的50%左右。巨大的能源隐含水国际流动使各国的水资源配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能源隐含水的大量净输出加重了一部分国家的水危机;同时能源隐...
关键词:
水能关系 能源贸易 能源隐含水 资源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洁华
文章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行业煤炭、原油、天然气以及一次电力的消耗密度,据此考察中国出口的隐含国内能源,并比较分析了出口与其他最终需求部分所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计算结果表明,在2002~2007年期间,中国各类型能源消耗密度普遍降低,其中原油消耗密度下降最快、天然气下降最慢;十大出口行业的煤炭、原油和电力消耗密度在下降,且低于所有行业的总体水平,而天然气消耗密度却在上升。中国出口隐含国内能源在上升,其中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上升较快、原油上升相对较慢,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在保持出口增速下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占总需求对国内能源消耗的比重有所上升,拉动经济增长相同幅度时消耗的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雨微 赵景峰 刘航
本文提出了测算出口能源隐含流的新方法,并测算了2001—2010年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出口能源隐含流的规模与强度,通过计量分析探究了规制要素扭曲的制度对出口能源隐含流强度的效应。计量结果显示,规制要素扭曲的制度能够有效抑制能源隐含流的强度。而且,在扭曲越严重的行业和能源隐含流强度越高的行业中,此抑制效应越明显;在低资金流动性行业中,规制资本扭曲的制度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在高资金流动性行业中,规制劳动力扭曲的制度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红蕾 翟婷婷
文章应用投入产出法建立一个测算中澳两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模型,分别运用双区域和单区域投入产出表估算两国贸易商品的碳排放系数,并采用两国近1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对中国"碳排放"的净影响。研究发现,以2007年为分界点,中国在中澳贸易中由隐含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隐含碳净进口国;这意味着中国通过中澳贸易向其转移了碳排放,即中澳双边贸易有利于中国经济"节能减排"、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文章最后分析了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从行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变化的原因;并阐述了本研究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中澳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失衡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其国 陈慧婷 胡剑波
文章基于EIO-LCA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和隐含碳排放,进而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的最优投入量,最后计算出我国产业部门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结果发现:(1)2005—2017年,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建筑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小;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仍然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源头。(2)仅有34.62%的产业部门效率均值大于1,且三大产业部门样本期中后期的效率值整体上出现下滑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亟待提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旸 林辉 段文 刘逖
以往大量研究运用股票期权隐含波动率反映股票价格波动所导致的市场风险,但是,如何通过股票期权来反映股票的流动性,即股票期权隐含流动性的研究则相当匮乏。本研究构建了隐含流动性计量体系,提出隐含相对价差(IRS)、隐含相对深度(IRD)和隐含流动性比率(ILR)的计量方法,实证估计并将其应用于股市危机早期预警系统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检验效果。本文从股市系统之外——股票期权市场来揭示股市的流动性问题,具有"旁观者清"的效果,为刻画证券市场流动性、进行早期预警、防范股票市场危机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国际贸易通过隐含的CO2能够影响到一国CO2的排放。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一国出口中隐含的CO2由国内和国外排放所组成。本文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就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的CO2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第一,在单位出口产品隐含的CO2中,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减少,进口中间品中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增加;第二,在研究期间,环境贸易条件有略微恶化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出口含CO2强度平均来说都要小于进口中含CO2强度,说明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第三,国际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显著增强。因此,构建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中国低碳经济运行的需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娟 陈鸣
国际贸易隐含碳测算是调整能源消费与贸易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对中国与欧盟直接进出口以及中国从欧盟进口加工再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总量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指数分解法(LMDI)对影响中国出口欧盟隐含碳总量的出口规模、出口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效率以及生产技术五类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995—2011年的数据测算表明,中国对欧贸易的进出口隐含碳总量跨期增幅明显,且出口远高于进口。在效应方面,能源结构、出口规模要素与隐含碳排放呈稳定的正相关,生产技术要素与之呈稳定的负相关。大幅提高生产技术,优化贸易、能源消费结构是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李雪珊
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流动、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内能源的需求。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能源伴随着产品的进出口在全球流动。本文运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测算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考察了我国隐含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基于隐含能视角,2011年我国净出口隐含能达到60 206万吨标准煤,已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我国生产中消耗的11.84%的能源通过出口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其中,向美国输出的隐含能最多,占我国隐含能出口的18.84%。
关键词:
隐含能 多国投入产出模型 能耗贸易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