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1)
2023(9930)
2022(8140)
2021(7604)
2020(6433)
2019(15232)
2018(14610)
2017(27992)
2016(15216)
2015(17639)
2014(17543)
2013(17761)
2012(16776)
2011(15393)
2010(15273)
2009(14279)
2008(14346)
2007(12785)
2006(10918)
2005(9968)
作者
(45072)
(38051)
(37970)
(36378)
(24063)
(18398)
(17286)
(14928)
(14307)
(13323)
(13057)
(12562)
(12220)
(12036)
(11965)
(11879)
(11467)
(11251)
(10979)
(10978)
(9352)
(9298)
(9165)
(8733)
(8547)
(8532)
(8396)
(8176)
(7698)
(7602)
学科
(71735)
经济(71669)
管理(39386)
(38917)
方法(34832)
数学(31841)
数学方法(31645)
(29181)
企业(29181)
中国(22809)
(19600)
贸易(19595)
(19233)
(19067)
(17909)
(13328)
(13261)
业经(13097)
农业(12600)
(12455)
地方(11558)
(10867)
银行(10832)
(10521)
金融(10519)
(10441)
环境(10205)
(9629)
(9504)
财务(9487)
机构
大学(232217)
学院(228132)
(107479)
经济(105763)
管理(85102)
研究(83403)
理学(73614)
理学院(72769)
管理学(71690)
管理学院(71265)
中国(63711)
(49024)
科学(48801)
(47120)
(42559)
(39846)
研究所(38941)
财经(38326)
中心(37467)
经济学(36301)
(35170)
经济学院(33146)
业大(33125)
(32360)
农业(31720)
北京(31324)
(29491)
(28909)
财经大学(28694)
师范(28627)
基金
项目(152213)
科学(120223)
基金(113919)
研究(109684)
(100054)
国家(99311)
科学基金(83980)
社会(72919)
社会科(69361)
社会科学(69342)
基金项目(59346)
(55548)
自然(52526)
自然科(51355)
自然科学(51337)
自然科学基金(50480)
教育(49934)
(48109)
资助(47443)
编号(41991)
(36107)
重点(34592)
成果(34354)
(32996)
国家社会(32086)
(31205)
教育部(31055)
中国(30743)
科研(29666)
创新(29332)
期刊
(110092)
经济(110092)
研究(69182)
中国(42722)
学报(37339)
(35841)
(35647)
科学(33901)
管理(28761)
大学(27963)
学学(26336)
农业(24349)
(20276)
金融(20276)
经济研究(19951)
财经(19737)
教育(19630)
技术(17979)
(17129)
(16897)
问题(15834)
业经(15611)
(14402)
国际(14272)
世界(13350)
技术经济(12211)
统计(11876)
(10720)
理论(10391)
(10228)
共检索到336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敏  
进出口贸易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不断上升,隐含能出口给中国带来的能源环境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大量能源的隐性出口是否为我国带来了合理的利益是评价隐含能出口是否值得的关键。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了1997年、2002年以及2007年中国隐含能出口的就业效应,结果发现中国隐含能出口的就业效应随时间下降,从而揭示了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出口贸易对就业增加的贡献在不断弱化,而加剧我国能源环境压力的作用却越来越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石红莲  张子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中国在大量出口产品的同时,也向国外出口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利用投入产出法,采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3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得出结论,随着中国对美国出口量的增加,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也在增大,并提出了减少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洁华  
文章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行业煤炭、原油、天然气以及一次电力的消耗密度,据此考察中国出口的隐含国内能源,并比较分析了出口与其他最终需求部分所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计算结果表明,在2002~2007年期间,中国各类型能源消耗密度普遍降低,其中原油消耗密度下降最快、天然气下降最慢;十大出口行业的煤炭、原油和电力消耗密度在下降,且低于所有行业的总体水平,而天然气消耗密度却在上升。中国出口隐含国内能源在上升,其中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上升较快、原油上升相对较慢,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在保持出口增速下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占总需求对国内能源消耗的比重有所上升,拉动经济增长相同幅度时消耗的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菲  李娟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俊伶  王克  邹骥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最新的GTAP8数据库,分析了2004年和2007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隐含碳流向、结构及变化,结果显示中国均为隐含碳净出口国。基于LMDI法对隐含碳净出口进一步分解发现,影响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隐含碳净出口的因素不同,贸易顺差和排放系数差异是导致中国对发达国家隐含碳净出口的关键因素,行业结构差异和排放系数差异是影响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净出口的关键原因。这与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密切相关。2004-2007年,中国出口结构逐渐转向高端制造业,生产技术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未来随着中国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出口结构优化,隐含碳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云凤  杨来科  
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排放的CO2很大一部分是隐含在出口产品中由国外消费的,了解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气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计算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从1997到2005年增加了14.64亿t(202%),其中出口量的上升是推动其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贡献高达237%;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分别使之增长了65%和5%;排放强度的降低只抵消了105%。其中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影响最大的五个部门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李惠民  徐明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在考虑隐含能和进出口能源产品的情况下,都按我国的能耗效率对进出口进行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我国的能源进出口基本持平,其中1999-2005年是一个微弱的能源净进口国,而1997,1998和2006年却是能源净出口国;按照日本的能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则是一个更大的能源净出口国,每年能源净出口量在10 000~50 000万t标煤之间,其中1997-2002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之后该数字迅速增长,2006年更高达18.8%。可见我国进口的能源(包括进口产品中的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肖丽  潘安  
通过构建MRIO模型和使用SDA方法,考察技术效应对1995—2011年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对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总体上降低了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分别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和正效应;技术效应对分行业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而该行业正是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最高的行业;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对来自金砖国家、欧盟国家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负效应,但对来自东亚及其他地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正效应。中国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运苏  孙辉煌  
本文构建了一个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贸易伙伴层面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出口总量的扩张是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隐含碳排放增长最主要因素,出口结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有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在短期内,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是中国抑制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是可行的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育琴  冯中朝  李谷成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从农产品出口CO2排放的部门来源、能源分布以及技术系数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实证表明,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尽管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占总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比例较小,但农产品出口CO2排放量随出口贸易扩大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一些工业部门。从结构特征来看,目前中国仍以中、高碳排放农产品出口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链上总体CO2排放水平大大上升。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会有效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达到发展低碳农业、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庞军  石媛昌  闫玉楠  黄少艺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整体及各行业2002-2007年的出口贸易隐含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变化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分析这三种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2002、2005及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分别占当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6.60%、41.23%和38.54%,出口商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出口规模扩大对于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增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则随时间和行业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最后,本文在总结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较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哲哲  龙如银  
随着全球性气候问题的出现,对贸易中隐含碳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于贸易环境的新思考。我国隐含碳的大量出口和净出口实际上意味着能源与环境资源的间接出口,如何利用最少的能源与环境资源损耗来获得最大的产出已成为问题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以隐含碳和出口贸易额作为投入产出的指标,建立行业合理性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合理性指数模型能很好的将出口部门中"低碳排放系数产品应多出口、高碳排放系数产品应少出口"的原则进行量化衡量,该模型也被验证了具有现实有效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任培强  黄梅波  
文章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控制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内生性后,考察中国在非投资存量对中国对非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非投资存量对中非出口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作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对16家中资企业在南非投资的出口效应的调研也证实了计量分析结论。继续扩大和深化对非投资,不仅能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也能将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销往非洲,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蒙英华  裴瑱  
通过利用EIO-LCA软件,我们对中国出口美国前十位货物的隐含碳进行分部门计算。结果认为:中国出口美国前十位货物的隐含碳总量约占总出口的75%以上.其中,隐含碳排放量较高的出口主要是: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杂项制品、电信和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等三类产品;较低的主要集中于以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为主的轻纺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