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6)
2023(16768)
2022(13880)
2021(13204)
2020(10626)
2019(24322)
2018(24112)
2017(45465)
2016(24654)
2015(27870)
2014(27737)
2013(27125)
2012(24596)
2011(22290)
2010(22049)
2009(20045)
2008(19377)
2007(16741)
2006(14856)
2005(13303)
作者
(71014)
(59336)
(58537)
(55976)
(37667)
(28202)
(26691)
(23259)
(22484)
(20933)
(20118)
(20085)
(18773)
(18772)
(18236)
(18098)
(17593)
(17367)
(17025)
(16768)
(14723)
(14613)
(14111)
(13319)
(13228)
(13150)
(13059)
(12924)
(11758)
(11598)
学科
(101340)
经济(101242)
管理(70944)
(66472)
(53564)
企业(53564)
方法(43728)
数学(37711)
数学方法(37329)
中国(30240)
(29127)
业经(23611)
(23311)
(22654)
地方(20173)
农业(19746)
技术(19276)
(19244)
贸易(19233)
环境(19022)
(18719)
(17088)
(16333)
理论(16152)
(14739)
银行(14698)
(14644)
(14589)
(14181)
(14144)
机构
大学(352889)
学院(350227)
(141727)
经济(138807)
管理(138005)
研究(123061)
理学(119320)
理学院(117924)
管理学(115985)
管理学院(115348)
中国(91068)
科学(76883)
(76789)
(61327)
(61066)
(56571)
研究所(56434)
中心(54776)
业大(52736)
财经(49968)
(49257)
北京(48821)
(48035)
师范(47643)
(45665)
(45097)
农业(44146)
经济学(42879)
(40386)
师范大学(38894)
基金
项目(245510)
科学(193828)
研究(180388)
基金(179152)
(157306)
国家(156076)
科学基金(133447)
社会(114616)
社会科(108615)
社会科学(108586)
基金项目(95440)
(93406)
自然(85916)
自然科(83885)
自然科学(83867)
自然科学基金(82362)
教育(81416)
(79668)
编号(73145)
资助(72207)
成果(59003)
重点(55373)
(54185)
(53031)
(50888)
课题(50009)
国家社会(47993)
创新(47602)
科研(46365)
教育部(46286)
期刊
(153246)
经济(153246)
研究(102581)
中国(66660)
学报(56904)
科学(53308)
(51916)
管理(48979)
(43917)
大学(42531)
学学(39680)
教育(39112)
农业(36775)
技术(30904)
(26873)
金融(26873)
经济研究(24975)
业经(24452)
财经(23786)
图书(21881)
(20388)
问题(20307)
(19940)
科技(18203)
资源(17539)
技术经济(17506)
理论(16633)
(16169)
(16038)
现代(15760)
共检索到508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贵瑞  何洪林  刘新安  牛栋  
论文提出了构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化信息系统的基本设想,并且在回顾国内外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研究的现状基础上,评价了已有的气象/气候信息要素空间化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的技术途径,概要地介绍了研究小组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展望了这些成果的应用前景。我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和数据产品的开发是生态学、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但建立一个适应于不同科学研究的精度、时空分辨率要求的陆地生态信息空间数据库需要较长期的努力和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也需要大量的作为科学研究基础数据平台建设的国家投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新安  于贵瑞  范辽生  李正泉  何洪林  郭学兵  任传友  
利用国家气象局722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分析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等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对气温、降水、空气湿度等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生成国家尺度的1km×1km栅格各种要素气候图180多幅。经检验,平均绝对误差,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为0.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1.5℃左右,平均风速为0.4m·min-1;而平均相对误差,≥0℃、5℃、10℃、15℃的积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多在5%以下,降水量和饱和差在10%左右;其空间化的精度基本上达到了实用要求。为生态学、地学、资源与环境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与研究平台。研究表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洪林  于贵瑞  刘新安  苏文  牛栋  岳燕珍  
论文以MTCLIM模型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建立了适合我国的基于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式。提出了太阳总辐射空间化的模式,即先参数化,然后采用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论文中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实现空间化。同时鉴于逐日太阳总辐射空间化工作量庞大,提出了在计算月均日结果的基础之上,采用线性插值技术快速得到逐日太阳辐射值。从而得到了中国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飞  王春  赵军  郑佳佳  
将海拔高度等反映区域特性的因子作为变量引入GIS空间化模型是提高气象数据估算精度的重要途径。根据聚类的思想,将研究区域进行聚类分区,使分区内积温分布特征一致性趋强。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寻找各分区年积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以获得较高精度的估算结果。论文提出的基于分区DEM修正反距离空间化方法,与常用的空间化方法如克里格法、反距离平方法相比,解决了积温空间分布复杂性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的稀疏性、不均匀性以及受海拔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对积温分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适合于较大范围的年积温空间化。另外,由于气象台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区域,高海拔区域积温估算精度很低,利用此方法解决了高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斌  王绍强  刘荣高  宋婷  
本研究利用基于光能利用率理论的区域尺度遥感参数模型(C-Fix模型)估算了2003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模型输入数据包括叶面积指数数据(LAI)、中国地面气象站的逐日气温数据、逐日降水数据和太阳总辐射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模型输出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均为1km2,时间步长为1天。模拟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陆地总NPP和平均NPP分别为4.37 Pg C和640.32 g C/(m2.年),NPP的主要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小;其中海南岛南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年NPP最大,在1 800g~2 500g C/(...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同小娟,陶波,曹明奎  
土壤呼吸和氮矿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短期内温度升高能明显提高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和升温时间的延长,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升高的敏感性可能逐渐降低。由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与土壤水分含量、气候、植被、凋落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用一个固定的Q10(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来计算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响应的量,会给研究结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除了直接的反应外,还具有复杂的适应性。尽管模拟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暖将使土壤呼吸增加,但是有关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试验数据比较少.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呼吸的模拟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将促进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其影响程度的强弱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土壤基质的质量与数量、土壤水分、升温持续的时间等有关,这使目前有关研究结果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针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应统一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区分土壤呼吸各组分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在研究土壤呼吸和氮矿化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时结合考虑其它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金奇宪  
本文叙述了技术创新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相互关系,论述了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是信息化、重要途径是引进外资,阐述了信息化、引进外资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晓华  
为了解决词汇差异问题,词表构造在信息检索系统中有着重要意义。概念空间方法是利用计算机自动构造概念语义网络(词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概念检索的一种方法。由词语作为语义网络的节点,词语之间的关联权重以一个给定文档集合中词语的共现率来计算,其大小代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检索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激活与检索入口词相关的术语或概念,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检索用语建议。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文档和对象列表收集、对象过滤和自动标引、共现分析和联想检索四个阶段。这种方法多用于英文检索系统,但对我国的信息检索系统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念鹏  王秋凤  刘颖慧  任伟  于贵瑞  
如何实现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carbon sequestration)、如何科学地评估/认证其碳汇效应,目前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科学问题。本文探讨了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增汇途径,并对现阶段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人为管理措施的碳汇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从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看,许多人为管理措施均具有较明显的碳汇效应;但在确定技术或经济投入规模时,应充分考虑特定人为管理措施下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特征曲线,合理地控制投入,实现人为管理措施碳增汇效应最优化。此外,基于定性评价结果,本文分别针对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碳汇管理措施。建议相关科学家围绕这些已较大面积推广的管理措施,深入研究其碳收支过程及其机理,尽快提出科学的、可验证的碳增汇认证方法,为科学地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回香  陈姗  许颖颖  
通过分析个性化信息聚合的现状,揭示其在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上的缺陷,阐释基于Web 3.0的个性化信息聚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剖析基于Web 3.0的个性化信息聚合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Web 3.0的个性化信息聚合平台的基本架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伟萍  杨建林  
面对目前用户高效准确而又个性的信息需求,考虑在个性化的信息检索中运用相关反馈技术。从介绍相关反馈的研究现状及基本思想出发,在深入分析相关反馈的各种实现策略以及在不同系统中设计的差别后,提出完整的相关反馈技术和个性化信息检索结合的模型,最后讨论引入数据融合的思想来进一步改善反馈效果,以期实现检索系统性能的有效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怀清  王韵晟  陈永富  刘华  
以黑龙江省造林树种选择为例 ,通过林业空间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图像处理 ,生成主要造林立地因子的迭合矢量图层 ;为了适用于可视化查询和分析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 ,生成与遥感影像相迭加的DEM立体模型 ;建立适用于网络运行的空间信息库和造林专家知识库 ;采用ESRIARCIM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对象模型的二次开发 ,建立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运行的适地适树系统 ;实现林业空间信息、专家知识信息等的多种数据融合 ,以及空间信息的网络表达、分析和决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展小云  于贵瑞  郑泽梅  王秋凤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的过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格局,将有助于构建区域尺度土壤呼吸定量评价模型,也可提高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的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全球尺度碳平衡状况的能力。本文整合了中国区域土壤呼吸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温度敏感性(Q10)和土壤呼吸(Rs)的统计特征和区域差异,定量评价了中国区域Rs的时空格局及其在中国和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呼吸的Q10表现为森林>农田>草地,气候越寒冷,土壤呼吸Q10越大,并且中国区域的Q10值相对于其他国家偏低;②Rs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异,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Rs表现为森林>农田>草地,并且,中国区域Rs低于全球Rs;③月尺度上Rs随着经纬度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异,随着经度的增加,Rs的季节变幅也逐渐增加;④1995-2004年中国区域Rs的年总量的平均值为3.84 PgC,占全球土壤CO2排放的比例4.7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