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5)
- 2023(6372)
- 2022(5287)
- 2021(5036)
- 2020(4039)
- 2019(9153)
- 2018(8681)
- 2017(16043)
- 2016(8681)
- 2015(9951)
- 2014(9676)
- 2013(9983)
- 2012(9738)
- 2011(9141)
- 2010(9301)
- 2009(9035)
- 2008(7918)
- 2007(6347)
- 2006(5732)
- 2005(5279)
- 学科
- 济(44550)
- 经济(44519)
- 管理(19288)
- 方法(17382)
- 数学(16210)
- 数学方法(16089)
- 业(15831)
- 中国(14772)
- 地方(10846)
- 企(10542)
- 企业(10542)
- 农(9963)
- 贸(9864)
- 贸易(9859)
- 学(9684)
- 易(9635)
- 环境(7575)
- 融(7409)
- 金融(7408)
- 地方经济(7304)
- 财(6978)
- 制(6654)
- 农业(6652)
- 业经(6417)
- 银(6312)
- 银行(6303)
- 发(6274)
- 关系(6251)
- 行(6228)
- 出(5645)
- 机构
- 大学(132343)
- 学院(129193)
- 济(62470)
- 经济(61514)
- 研究(56743)
- 管理(44627)
- 中国(43637)
- 理学(38199)
- 理学院(37619)
- 管理学(36996)
- 管理学院(36758)
- 科学(34297)
- 京(30309)
- 所(29221)
- 研究所(27003)
- 财(24783)
- 中心(23783)
- 农(22725)
- 院(21491)
- 经济学(21346)
- 财经(20363)
- 北京(19853)
- 经济学院(19286)
- 业大(19113)
- 经(18899)
- 科学院(18206)
- 范(18016)
- 农业(17972)
- 师范(17850)
- 江(17390)
- 基金
- 项目(90580)
- 科学(72311)
- 基金(69115)
- 研究(63691)
- 家(62864)
- 国家(62492)
- 科学基金(51827)
- 社会(43271)
- 社会科(41180)
- 社会科学(41175)
- 基金项目(35766)
- 自然(32769)
- 自然科(31943)
- 自然科学(31931)
- 自然科学基金(31371)
- 省(30916)
- 划(28797)
- 资助(28680)
- 教育(27999)
- 编号(22623)
- 部(21660)
- 重点(21616)
- 中国(21189)
- 发(20960)
- 国家社会(20024)
- 成果(18266)
- 教育部(18166)
- 创(17968)
- 科研(17440)
- 创新(17205)
共检索到19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星霞 王洁瑛 蒋明亮 李小鹰
根据散白蚁和家白蚁的存在与否,将中国陆地分成无白蚁区、仅有散白蚁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区3个白蚁区域。整合中国腐朽分布图(根据Scheffer气象指数绘制)和白蚁分布区域图,将中国分成四大生物危害区域:区域Ⅰ,低危害区;区域Ⅱ,中等危害区,无白蚁;区域Ⅲ,中等危害区,有散白蚁;区域Ⅳ,严重危害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木材生物危害区域的划分和相应地图的绘制,既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在提高建筑耐久性、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方案设计上提供指南,又可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防治白蚁和腐朽危害措施的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星霞 蒋明亮 王洁瑛
【目的】通过研究近10年来Scheffer气象指数发生的变化,估测气候变暖对中国木材腐朽及白蚁危害区域划分的影响。【方法】以中国194个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及自动站2004—2013年1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每月日降水量≥0.1 mm的天数2组数据计算Scheffer气象指数,与原以1996—2005年10年数据计算的Scheffer气象指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新的Scheffer气象指数绘制新的木材腐朽区域划分地图;根据白蚁最新发现分布区域的报道修订原白蚁危害区域分布界限。【结果】最近10年气象数据计算出的Scheffer气象指数显示:全国194个观测站中除了9个地点的值没有变化、36个地点的值降低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明亮 王洁瑛 吴讯英 Morris Paul I
以国内194个气象观测点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天数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估测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可能性的Scheffer气象指数,对室外地上木材腐朽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并绘制出中国木材腐朽危害地图。南方大部分地区的Scheffer气象指数都高于70,属于木材腐朽高危害地带,此地区包括云南南部,四川大部分地区和重庆市,湖南、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和浙江南部,以及福建、广西、贵州、广东、海南、台湾。木材腐朽危害中等地带Scheffer气象指数在35~70之间,主要位于中国的中部,一个从西到东的狭长地带,包括西藏南部、云南北部、青海部分地区、甘肃部分地区、陕西部分地区、山西部分地区、河南部分地区、湖北大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柯 何凡能 席建超
本文从风能资源的丰富度、稳定度、人文环境对风能资源开发适宜度和自然环境适宜度等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有效风能密度、风能可用时数、人口密度、森林郁闭度四项量化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陆地10m高度风能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中北部、东北平原南部、山东和辽东半岛,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的沿海地带,风力资源优越,环境因子限制小,是风能规模开发潜力最高的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呼伦贝尔高原、新疆东部和西北克拉玛依地区、东北平原、河北北部和东部沿海(除了最高潜力地区)为次高潜力区;大兴安岭、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江苏大部、安徽中部...
关键词:
风能资源 环境因子 开发潜力 中国陆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付超 于贵瑞 方华军 王秋凤
准确估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总结讨论了近年来中国区域LUCC时空特征及其对陆地碳收支影响,为合理评价中国区域陆地碳平衡以及确定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已有大量研究对近年来中国区域LUCC主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利用卫星遥感方法和IPCC清单法对中国区域陆地碳源汇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土地利用活动,特别是农林活动正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研究结论之间差异很大,反映出中国LUCC导致陆地碳收支变化的评估结果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认为,中国未来的研究工作应着重于发展和利用基于土地利用相互转化面积的计量方法,以提高对中国区域LUCC导致陆地碳收支变化评估的准确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士洞 罗天祥
本文对国内外生物生产力区域尺度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评述。生产力机理模型是当前生产力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而区域尺度转换是全球变化模型研究的关键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植被叶面积指数是进行空间尺度拓展的连接点,而且叶面积指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进一步拓展生态系统定位站研究结果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关键词:
区域尺度转换,生物生产力,机理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江娜
针对突发事件后城市的应急物流问题,提出了城市应急物流需求区域的风险预评估模型,采用需求量、需求密度和比例三个指标对物流需求进行测度,并研究了三种需求区域等级划分的方法,并结合济南市10个行政区域的等级划分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需求区域划分方法正确有效。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物流 需求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昌河
本文在对黄河流域的环境和自然灾害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害环境的评估划分指标、区划系统、评估方法和区域划分方案,将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灾害带,14个灾害区和31个灾害小区,并对各灾害环境类型区的主要特征和整治重点作了概要描述。
关键词:
黄河流域,灾害环境,评估指标,区域划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保山 杨志峰
该文基于生态学的方法 ,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5个等级 ,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 ,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型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水需水量、防止岸线侵蚀需水量、净化污染物需水量等进行了重点探讨 ,提出了相关的指标标准和相应级别。同时在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 ,列出了各类型级别的需水量。以黄淮海地区作为案例 ,计算了该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强调了保证和维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要性。同时以相关规划为依据 ,对该区未来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展示 ...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陆庆光
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被称为外来种(exoticspecies)。外来种有害生物传入新区,被称为生物入侵(biologicalinvasion,即bio-invasion)。最近,美国世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柯 何凡能
从资源丰富度、稳定度和保障度3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和有效日照天数3项量化因子,利用多指标评分法对中国陆地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青藏高原大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和内蒙中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最适于进行大规模光电开发;②甘肃中部、新疆、青海东部和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西部、河北与宁夏北部、四川西部,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也适于规模化的太阳能发电;③东北东部和北部、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大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以及新疆北部,太阳能可小规模或季节性开发利用;④其余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贫乏,规模性开发潜力低。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 区域分析 开发潜力 中国陆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蔡玫 曹杰
新冠肺炎在我国爆发后,分区分级管控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研判的准确度有待商榷。提出基于不精确概率的贝叶斯网络决策模型,评估疫情区域风险等级划分的准确度。采用贝叶斯网络结构表征风险等级划分过程,并进行了数学描述。通过分析疫情防控中收集的证据,提炼出网络节点状态的不精确概率数值,并将其转化成真、假、不确定三个状态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运用扩展的证据合成技术传递节点的不确定性,评估风险等级划分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区域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的判断准确性较高,而低、高风险的判断准确性较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精准防控还应结合风险等级的准确度重点考虑低、高风险区域经济社会的秩序安排,以适应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的需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达 刘瑞
我国不同区域对宏观调控的反应不同。进行有利于宏观调控的区域划分原则是:生产力布局,经济区域基础条件,确保调控政策顺畅实施。宏观调控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调控区域内部是统一市场,是完整行政区域组合,是有地理联系的自然板块,内部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本文选取了反映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综合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对外经济联系的四类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后发现宏观调控经济区域划分每年的情况均不相同,进而提出"动态经济板块"设想。为在宏观调控中体现科学发展的内涵,建议实施宏观调控要考虑经济区域性质差异,掌握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时机,在注重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搞好区域发展规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生 欧阳芳 戈峰 袁哲明
利用中国畜牧业统计资料,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采用生态能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草地鼠害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评估了鼠害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危害损失。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中国草地鼠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造成的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1年间全国由于鼠害造成草地生物量的损失年均约1.181 54×107 t,年份间鼠害差异大,2006年草地生物量损失最大,为2.537 23×107 t;区域草地鼠害损失大小排序为西南、西北、华北、东北,西藏自治区鼠害最严重,年均草地生物
关键词:
鼠害 草地生物量 生态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成元 吴绍洪 李双成
区域分异研究是人们对地理环境认知深度和自然地理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划定分区界线就成为一项迫切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尤其是在气候复杂、地貌多样的我国西南高原、山地组合区。云南省南部地区由于多季风系统和大地形作用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雨季,温暖湿润的西南夏季风给研究区西部带来大量降水,东部雨量少;干季,整个研究区主要在西风南支急流控制之下,天气晴朗、少雨,同时也使得植被种类及盖度差别较大。基于研究区30个气象台站的海拔高度、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风速、活动积温、潜在蒸散以及MODIS-EVI等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非线性分类器,即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FM),对所有气象台站进行了聚类研究。结果显示,哀牢山成为阻挡北来冷空气进入西南山地的屏障,是我国冬季东北风和夏季西南风的分界线,因此也成为研究区东、西两类气候的分界线。SOFM网络应用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的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研究,基本能反映不同区域之间界线两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能够揭示一个由量变到质量过程的连续性,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