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3)
- 2023(7833)
- 2022(6558)
- 2021(6204)
- 2020(5144)
- 2019(11978)
- 2018(11511)
- 2017(21437)
- 2016(11127)
- 2015(12363)
- 2014(11572)
- 2013(11808)
- 2012(11157)
- 2011(10397)
- 2010(10254)
- 2009(9687)
- 2008(9647)
- 2007(8289)
- 2006(7279)
- 2005(6834)
- 学科
- 济(53314)
- 经济(53265)
- 管理(32189)
- 业(30391)
- 企(25391)
- 企业(25391)
- 方法(21997)
- 数学(19326)
- 数学方法(19170)
- 中国(18303)
- 技术(12560)
- 贸(12257)
- 贸易(12246)
- 易(12010)
- 农(11085)
- 财(10760)
- 学(10422)
- 业经(9820)
- 技术管理(9578)
- 制(9557)
- 银(9177)
- 银行(9159)
- 融(9080)
- 金融(9079)
- 行(8975)
- 地方(8916)
- 关系(8059)
- 环境(7248)
- 农业(7153)
- 理论(7062)
- 机构
- 大学(162234)
- 学院(156254)
- 济(79236)
- 经济(78255)
- 研究(63160)
- 管理(58954)
- 理学(50653)
- 理学院(50065)
- 管理学(49412)
- 中国(49228)
- 管理学院(49089)
- 京(35277)
- 科学(34237)
- 财(34221)
- 所(31381)
- 研究所(28538)
- 财经(27260)
- 经济学(26936)
- 中心(26508)
- 经(25255)
- 经济学院(24195)
- 北京(23351)
- 院(22950)
- 农(22345)
- 江(21401)
- 财经大学(20552)
- 范(19944)
- 师范(19801)
- 业大(19269)
- 科学院(18768)
- 基金
- 项目(104364)
- 科学(83903)
- 基金(79662)
- 研究(76719)
- 家(70349)
- 国家(69874)
- 科学基金(59343)
- 社会(53203)
- 社会科(50698)
- 社会科学(50687)
- 基金项目(40667)
- 省(36037)
- 自然(35810)
- 自然科(35101)
- 自然科学(35090)
- 自然科学基金(34526)
- 教育(34348)
- 资助(32554)
- 划(31694)
- 编号(27120)
- 部(25165)
- 创(24425)
- 国家社会(24353)
- 重点(24051)
- 中国(23459)
- 创新(23217)
- 成果(23084)
- 发(22832)
- 教育部(22115)
- 人文(20555)
共检索到247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三安 程桂芳
报道发现于北京国槐上的蚧虫一新种——槐树长珠蚧(NeogreeniasophoricaWu,sp.nov.),详细记述并描绘该种各虫龄的形态特征,编制长珠蚧属(NeogreeniaMacGillivray)世界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筱 武三安
该文记述了采自北京的毡蚧属 1新种———栾树毡蚧Eriococcuskoelreuteriussp .nov .,详细描述和图示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并与近似种山杏毡蚧EriococcusarmeniacusTang(1995 )进行了比较 ,二者均可依据肛前刺 2根 ,尾瓣内缘锯齿状 ,而明显区别于本属的其他种类 .新种的雌成虫与山杏毡蚧的雌成虫区别特征为 :前者触角 7~ 8节 ,触角7节时 ,第 4节最长 ,触角 8节时 (第 4节分化为 2节 ) ,第 3节最长 ;后者触角 6~ 7节 ,第 3节最长 .前者体背缘刺每腹节每侧 2根 ,后者每腹节每侧 3根 .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毡蚧科 新种 北京 栾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兴平 李士竹
本文记述采自江西省甜槠树上的红蚧科一新记录属,苞红蚧属ReynvaaniaReyne,和一新种,刺苞红蚧Reynvaania spinatus sp.nov.,发现一龄若虫有形态二型性,对雌成虫和二型一龄若虫作了详描和图示。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三安
该文研究了粉蚧科安粉蚧族的中国种类 ,计有 7属 16种 ,其中包括 2新种 ,即湖北安粉蚧Antoninahubeianasp .nov .和梵净巢粉蚧Nesticoccusfanjingensissp .nov .,并提供了该群中国种类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安粉蚧族 粉蚧 新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克热曼·赛米 曹亮明 岳朝阳
【目的】开展吐伦球坚蚧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调查该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方法】采集■■树带有吐伦球坚蚧若虫、成虫的枝条,带回室内,置于试管中饲养,以获得天敌。【结果】调查发现一种寄生该害虫的金小蜂新种——吐伦球坚蚧蚧盾金小蜂Eunotus turanicusi Yang et Kereman,详细描述该寄生蜂新种的形态特征,提供清晰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并记述其生物学、分布等基础信息;列出区分新种与相近种——强壮蚧盾金小蜂E.strenus Xiao et Huang的检索表。【结论】本研究为生物防治吐伦球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三安 尉万葱
山西杉苞蚧PhysokermesshanxiensisTang是一种新发现的园林害虫。在山西中部严重危害白PiceameyeriRehd .etWils.为害轻者树势衰弱 ,重者整株枯死。本文首次描述和图示了各幼虫期虫态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 ,重描了雌成虫的形态。同时也观察了其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该虫在山西中部 1年发生 1代 ,以2龄若虫在 1年生枝条和针叶上越冬 ;取食为害高峰在 4月上旬至 5月中旬 ;行两性生殖 ,每雌产卵 1 5~ 1 1 4 3粒 ,平均 6 0 2 3粒 ;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Harmoniaoxyridis(Pallas)的十八斑变型和二星瓢虫Adali...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志刚 武三安 徐华潮
列出中国竹亚科植物上蚧虫 6科 40属 1 2 7种 ,其中粉蚧科 1 7属 2 1种 ,蚧科 3属 3种 ,仁蚧科 2属 3种 ,毡蚧科 1属 5种 ,链蚧科 5属 52种和盾蚧科 1 2属 42种。每一种都给出分布、寄主和寄生部位。建立了 2个新组合 :刺竹刺粉蚧Planococcusbambusicola(Takahashi) (移自Planococcoides)comb .n .和单竹蔗粉蚧Saccharicoccusbambusus (Tang)(移自Palmicultor)comb .n .。给出了 2个新异名 :即NipponalerdatriunphaZhang ,1 998s...
关键词:
竹亚科 蚧虫 中国 新组合 新异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玉丽 吕昭智 令狐伟 高桂珍
[目的 ]杏树鬃球蚧在新疆野果林暴发成灾,对野杏生存和野果林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本研究揭示该虫在新疆野杏上的生物学特性,旨在为防控杏树鬃球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巩留县和新源县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研究了杏树鬃球蚧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结果 ]杏树鬃球蚧属于性二型昆虫,雌成虫呈半球形,雄虫有翅。在新疆野果林1年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越冬死亡率在65%以上,雌雄性比为1.02∶1。雌成虫平均产卵量527粒,卵的发育起点温度9.50℃,有效积温81.17 DD。杏树鬃球蚧在野杏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主要分布在3年生枝条,且同一枝条阴面显著多于阳面。[结论 ]杏树鬃球蚧在新疆野果林的薄弱环节为2龄若虫出蛰期、膨大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和1龄若虫涌散期(6月上、中旬),建议在此时期对该虫开展综合防治。
关键词:
野杏 杏树鬃球蚧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方晓 王思政
本文记述了产于我国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的瓢蜡蝉科一新种——海南尼瓢蜡蝉(Nilalohitahainanan.sp)。附有全体图及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新种,海南尼瓢蜡蝉,同翅目,瓢蜡蝉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思政 宋吉皂 王方晓
在从事中国蜡蝉总科区系研究中,发现中国蜡蝉科一新种,即海南梵蜡蝉──AphaenahainanensisWang新种;该种隶属于蜡蝉总科(Fulgoroidea),蜡蝉科(Fulgoridae),梵蜡蝉属(Aphaena),附有特征图。蜡蝉总科的成若虫大都是林木、果树及农作物的重要害虫,故对其研究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该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新种,模式标本,海南梵蜡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三安
以生物学或防治措施是否被研究作为有害蚧虫的判断标准,对我国大陆的有害蚧虫做了全面汇总。在我国大陆16科249属830种蚧虫中,有害蚧虫有13科84属211种,其中旌蚧科1属1种,珠蚧科4属13种,绵蚧科3属6种,粉蚧科19属40种,毡蚧科3属11种,胶蚧科2属3种,红蚧科2属6种,链蚧科4属7种,壶蚧科2属4种,球链蚧科2属2种,蚧科16属36种,仁蚧科1属1种,盾蚧科25属81种。通过对207种进行区系分析后表明:89种为东亚成分,52种广布于5或6个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22种分布于3或4个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全北成分17种,古北成分13种,东洋成分7种。
关键词:
有害蚧虫名录 区系分析 中国大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建全 陈家骅 黄居昌
报道了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的拟犁沟茧蜂属Aulosaphoides一新种——版纳拟犁沟茧蜂A.bannaensis,sp.nov.,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4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研究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令德 郑哲民
记述了蟋蟀总科、蛣蟋科、亮蟋属1新种,即梁氏亮蟋Phaloria lia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武 汉工业学院。
关键词:
直翅目 蟋蟀总科 新种 中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季清娥 陈家骅
记述了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甲腹茧蜂亚科 Cheloninae愈腹茧蜂属 Phanerotoma Weasmael一新种斑唇愈腹茧蜂 P.sponsa Ji et Che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研究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