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2)
- 2023(5588)
- 2022(4581)
- 2021(4476)
- 2020(3751)
- 2019(8873)
- 2018(8538)
- 2017(15551)
- 2016(8513)
- 2015(9883)
- 2014(9509)
- 2013(9758)
- 2012(9543)
- 2011(8724)
- 2010(8565)
- 2009(7817)
- 2008(7940)
- 2007(6579)
- 2006(5807)
- 2005(5401)
- 学科
- 济(40080)
- 经济(40043)
- 管理(17116)
- 方法(16837)
- 业(16451)
- 数学(15585)
- 数学方法(15492)
- 中国(13708)
- 企(11109)
- 企业(11109)
- 贸(10429)
- 贸易(10423)
- 易(10205)
- 学(10193)
- 农(9860)
- 地方(8495)
- 财(7274)
- 制(6770)
- 环境(6441)
- 农业(6384)
- 融(6286)
- 金融(6284)
- 业经(6243)
- 银(6062)
- 银行(6053)
- 出(5983)
- 行(5946)
- 关系(5840)
- 发(5484)
- 和(5238)
- 机构
- 大学(128050)
- 学院(123464)
- 济(59669)
- 经济(58917)
- 研究(54879)
- 管理(42366)
- 中国(41991)
- 理学(36292)
- 理学院(35752)
- 管理学(35228)
- 管理学院(34998)
- 科学(33087)
- 京(29382)
- 所(28717)
- 研究所(26711)
- 财(25052)
- 江(23917)
- 中心(23574)
- 农(22971)
- 财经(20351)
- 经济学(20251)
- 院(20119)
- 经(18798)
- 农业(18361)
- 经济学院(18300)
- 业大(18157)
- 北京(18137)
- 范(17447)
- 师范(17176)
- 科学院(17140)
- 基金
- 项目(86433)
- 科学(68759)
- 基金(65869)
- 研究(60536)
- 家(59840)
- 国家(59464)
- 科学基金(49151)
- 社会(40706)
- 社会科(38646)
- 社会科学(38640)
- 基金项目(34141)
- 自然(31491)
- 自然科(30722)
- 自然科学(30713)
- 省(30309)
- 自然科学基金(30204)
- 资助(27758)
- 划(27077)
- 教育(26620)
- 编号(21398)
- 部(21124)
- 重点(21073)
- 中国(20796)
- 发(19643)
- 国家社会(18421)
- 成果(17961)
- 教育部(17532)
- 创(17317)
- 科研(17092)
- 创新(16531)
共检索到191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两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合判别率较高。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有效区分长江和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为鉴别长江与闽江野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养殖子一代,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两群体野生个体及其养殖子一代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主要步骤为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4群体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1)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个体被完全分为两块较集中的区域,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一代频繁交叉出现,各组不能形成较集中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野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判别准确率40%~60%,存在明显的错判风险;(4)聚类分析先将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聚为一类,然后与长江野生个体聚为独立的一支,最终与闽江野生个体相聚。综上,长江与闽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但这些形态特征差异在人工养殖一代后基本消失,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区分长江与闽江野生绒螯蟹养殖子一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龙晓文 马明君 黄庆 赵恒亮 成永旭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解志龙 姜晓东 范陈伟 荆晶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雄体:100~400g;雌体:50~300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及总可食率(TEY)等组织系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河蟹体质量、壳长及壳宽等形态参数与其性腺发育状态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雄蟹有13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而雌蟹仅有11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大规格河蟹与头胸甲侧面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高,而与头胸甲宽度和步足长度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低;(2)形态特征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不同规格河蟹虽有部分个体相互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3)就组织系数而言,大规格河蟹(雄体≥300g、雌体≥150g)GSI显著较低,但HSI、MY及TEY等指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规格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河蟹规格及头胸甲尺寸与G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为商品蟹的选购及亲本蟹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何杰 邓登 向朝林 成永旭
以野生和养殖蟹种及其选育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和养殖群体原代(G0)雌雄个体分别有16和15个形态指标差异显著,而选育2代后36个形态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判别分析中野生和养殖G0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3%~100%,而2群体G1和G2个体判别准确率仅为56.67%~76.67%,且G2判别率低于G1;(3)主成分散点图显示野生群体G0与G1、G2个体分别可以形成较集中的区域,而主成分分析难以区分养殖群体G0、G1和G2个体;(4)聚类分析将6种群蟹种分为2支,其中养殖群体G0、G1和G2与野生群体G1和G2聚为一支,而野生G0单独聚为一支。研究表明,长江野生和池塘养殖蟹种的形态学差异较大,但在选育过程中逐渐消失,最终与养殖群体趋于一致,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作为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的可靠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义 吴旭干 何杰 王春 李晓东 刘乃更 王幼鹏 成永旭
探讨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称河蟹)野生扣蟹的异同,对于河蟹种质资源评价和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比较了长江、黄河和辽河三水系野生扣蟹(以下简称长江蟹、黄河蟹和辽河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成分、脂类和脂肪酸组成差异。结果表明,(1)三水系野生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三水系雌雄扣蟹分别有12和18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但其差异系数均未达到亚种间的差异阈值,聚类分析将三水系野生扣蟹分为两组,长江和黄河水系为一组,辽河水系为另一组。(2)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7~10个指标,对三水系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会 王海宁 李清清 吴旭干 成永旭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维孝 乔新美 叶锦春
长江和瓯江的中华绒螯蟹豆蟹培育为扣蟹,长江蟹群体增重22.08倍,回捕率为47.18%;瓯江蟹群体增重6.19倍,回捕率为17.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楠 耿智 张涛 杨刚 张婷婷 赵峰 庄平
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群体的组成及交配前后的生理特征变化,于2020年12月在长江口水域进行了调查采样。分析了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规格组成、性别比例、雌蟹繁殖状态以及交配前后的肝胰腺指数(HSI)、性腺指数(GSI)和Fulton条件指数K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中,雌蟹整体规格小于雄蟹,雌雄比例为0.39∶1,雄蟹数量显著大于雌蟹(χ~(2)=101.87,P<0.05)。对生理特征的比较发现,不同繁殖状态雌蟹之间的HSI差异显著(P0.05),抱卵状态下雌蟹的K指数最低(P<0.05)。雄蟹的GSI显著低于雌蟹(P<0.05),而K指数显著高于雌蟹(P<0.05)。雄蟹的HSI、GSI与壳宽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雌蟹仅发现HSI与GSI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交配期生理特征,为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秋凤 姜晓东 徐建峰 李清清 成永旭 吴旭干
系统比较了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以下分别简称长江组和闽江组)的生殖性能、胚胎色泽及其生化组成,结果显示:(1)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抱卵量、生殖力、生殖指数、单卵湿质量和干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长江组亲本所产胚胎的卵径显著高于闽江组(P0.05),长江组和闽江组胚胎中的总类胡萝卜素湿质量含量分别为0.44和0.47 mg/g,两者也无显著差异;(3)两组胚胎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接近(P>0.05),两者胚胎中C16∶0、C18∶0、C16∶1n7、C18∶1n9、C18∶1n7、C18∶2n6、C20∶4n6、C20∶5n3和C22∶6n3为主要脂肪酸种类,含量均在4%以上,其中长江组胚胎中的C18∶2n6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闽江组。综上,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生殖性能及其胚胎中的生化组成与长江水系野生河蟹接近,需要进一步研究闽江水系河蟹的养殖性能,为闽江水系河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清清 吴旭干 姜晓东 苏雨 郑海地 成永旭
生殖性能是评价水生动物亲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胚胎色泽、常规生化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①野生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力、生殖指数和抱卵量略高于养殖亲本的,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胚胎单卵湿重、单卵干重和卵径无显著性差异;②养殖组冻干胚胎的红度(a~*)、黄度(b~*)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亲本,然而2组胚胎的亮度(L~*)和色差值(dE~*)无显著性差异;③2组亲本所产胚胎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野生组胚胎的C18:1n9、C18:1n7、C20:4n6、C22:5n3和C22:6n3显著高于养殖组,但其C18:2n6和C18:3n3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研究表明,池塘养殖和野生亲本的生殖性能和胚胎中常规生化组成无显著差异,但2组胚胎的色泽、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部分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亲本选择、生殖性能评价和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文斌 苏彦平 刘洪波 杨健 徐跑
以江苏省长江水系3个不同湖泊(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元素"指纹"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16个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及相应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3群体之间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0%、90%和80%,但其差异程度尚未达到能够有效区分3个群体的水平。统一使用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作为标准试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其中21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其中Cr、Co、As、Se、Cd、Pb、Tl、Ag、Mo、Ni未检出。与形态判别结果不同的是,3湖泊产中华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晓峰 耿智 冯广朋 赵峰 张涛 杨刚 庄平
根据2017—2018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的种群结构和繁殖特征。崇明西滩、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的CPUE均值分别为(0.81±0.23)、(0.49±0.57)、(0.32±0.29)、(1.02±0.37) kg·(网·d)~(-1)。中华绒螯蟹规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由中游至下游逐步下降的趋势,在时间上各调查站位变化规律各有不同。中华绒螯蟹总体雌雄性比为0.36∶1,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雌蟹比例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九段沙雌蟹比例则一直维持在20%的水平,且显著小于其他3个调查站位。调查期间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抱卵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升高。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抱卵蟹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12.80±4.14)×10~2、(13.10±6.25)×10~2、(7.82±4.47)×10~2粒·g ~(-1)。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种群结构 繁殖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加武 任明荣 李思发
为比较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特点,建立判别中华绒螯蟹水系来源的方法,以辽河、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三个种群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代表其形态特征的24个度量性状,处理后得48个形态特征参数;然后用逐步判别的方法筛选了其中能提供附加信息的6个参数,并建立了Beyes判别函数;最后对判别进行拟合,拟会概率雄蟹为92.39%,雌蟹为89.37%。用逐步判别的方法对中华绒螯蟹的不同种群进行比较并判别其水系来源是可行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邹曙明
用包括Z2和Opp17两个10碱基随机引物在内的10个引物,对来自荷兰斯科克莱(Skokely)、美国加州圣何塞(SanJose)的中华绒螯蟹群体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进行RAPD遗传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中华绒螯蟹群体特有的Z2引物扩增的700bp标记带(Z2700bp),在荷兰与美国2个中华绒螯蟹群体中同时出现,而不出现日本绒螯蟹南流江种群中特有的880bp标记带(Z2880bp),表明欧洲、美国中华绒螯蟹与中国中华绒螯蟹为同种Eriocheirsinensis,而非日本绒螯蟹Eriocheirjaponicus;(2)Opp17引物扩增的947bp片段在中国长江、荷兰及美国3个...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中国 美国 欧洲 长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