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2)
2023(9519)
2022(7788)
2021(7465)
2020(6393)
2019(14428)
2018(14215)
2017(26708)
2016(14456)
2015(16306)
2014(16130)
2013(15932)
2012(14723)
2011(13473)
2010(13369)
2009(12767)
2008(12682)
2007(11287)
2006(9879)
2005(9433)
作者
(39571)
(33260)
(33220)
(31673)
(21178)
(15624)
(15017)
(12962)
(12798)
(11656)
(11589)
(11179)
(10735)
(10735)
(10692)
(10413)
(9887)
(9732)
(9564)
(9200)
(8437)
(8008)
(7837)
(7619)
(7526)
(7524)
(7361)
(7007)
(6558)
(6510)
学科
(59701)
经济(59609)
管理(44724)
(41395)
(32691)
企业(32691)
方法(26910)
数学(24399)
数学方法(24197)
中国(21818)
(18935)
(18309)
(14596)
(14069)
银行(14059)
(13738)
贸易(13729)
(13544)
(13438)
(12445)
金融(12443)
业经(12107)
(11741)
(11253)
保险(11160)
(10964)
财务(10941)
财务管理(10909)
企业财务(10378)
体制(9999)
机构
大学(208932)
学院(203345)
(97046)
经济(95418)
管理(77831)
研究(74451)
理学(65905)
理学院(65170)
管理学(64230)
管理学院(63816)
中国(63764)
(49379)
(44699)
科学(39889)
财经(38213)
(36384)
(35012)
中心(33778)
研究所(32602)
经济学(32471)
(29222)
北京(29183)
经济学院(29167)
财经大学(28812)
(28507)
(27237)
业大(24966)
(23704)
师范(23484)
(22536)
基金
项目(132831)
科学(106812)
基金(102046)
研究(97991)
(88954)
国家(88349)
科学基金(75850)
社会(66998)
社会科(63733)
社会科学(63721)
基金项目(52304)
自然(46887)
(45927)
自然科(45822)
自然科学(45807)
自然科学基金(45057)
教育(44166)
资助(42779)
(40635)
编号(36447)
(32359)
成果(30901)
(30665)
重点(30215)
国家社会(30046)
教育部(28503)
中国(28258)
(27391)
(27154)
人文(26660)
期刊
(103895)
经济(103895)
研究(69944)
中国(44665)
(38699)
管理(30562)
科学(28604)
学报(28329)
(27212)
金融(27212)
(25739)
大学(22981)
学学(21598)
财经(20084)
经济研究(17872)
(17201)
教育(17155)
农业(16949)
技术(15635)
(14100)
问题(13855)
业经(13063)
国际(12735)
世界(12293)
统计(10482)
技术经济(10078)
(9909)
理论(9695)
(9182)
会计(8870)
共检索到32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关博  朱小玉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建立专门的高龄失能保障制度安排迫在眉睫。2016年以来,中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筹资机制、保障范围、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也暴露出政策结构碎片化、基本保障边界不清晰、衔接服务力量有效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考虑中国已具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承重结构、人口结构和财务稳健基础,应坚持全民覆盖和城乡统筹根本原则,在确保基金筹资稳健和支付可持续前提下,不断完善政策框架设计,合理确定筹资责任,优化保障路径,并做好与其他服务体系的互补衔接,切实扎牢密实高龄失能群体的风险保障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东雅  
老龄化社会与长期护理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几千年来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家庭养老制度的平衡状态正逐步解体。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失能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人,需要长期照护。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重将超过30%,失能和半失能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荆涛  
随着2000年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四二一"、"四二二"结构的家庭及"空巢家庭"大量出现,使得急需一种为子女分担压力的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以及为此服务提供经济保障的老年健康保险产品——长期护理保险。本文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较有特色的国外发达国家——美国、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功经验的比较分析,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分三步走的模式设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国营  韩丽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事业新的增长点。本文认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是保险模式,而不是福利模式;应以社会保险为主导,以商业保险为补充;遵循"路径依赖"原则,依托于已有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而不是单独建立一套系统;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其筹资来源主要是参保人缴费,而不是依靠现有的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应该出台《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条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萍  覃秋蓓  
当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已由家庭矛盾向社会矛盾转移,如何高质量、高效率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结合我国各试点城市的试点现状,总结出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保障不充分、参保和保障对象覆盖面较小、筹资机制不健全、等级评定体系不完善、待遇给付与现实需求不匹配、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其次,选取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三个国家制度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最后,从制度建构的六方面提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逐步扩大参保群体,完善多元筹资机制;统一失能评估标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适度扩大群体受益面,待遇支付体现适度;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快长期护理配套体系建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莫骄  李新平  
护理保险源自西欧。荷兰最早在1968年建立了护理保险,1993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实施了地域护理改革,引入了护理服务,1994年德国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国家护理保险的对象既包括失能老年人也包括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的儿童。这些国家实施护理保险的宗旨是通过细心周到的护理服务,保持人有尊严的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长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陈树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对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并介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主张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来构建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戴卫东  
有庞大的老龄人口存在就必然面临着老龄人口的长期护理照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日本先后于1995年1月1日、2000年4月1日启动长期护理保险法案。但是通过对德国与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考察,可以看出两个制度之间的内容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具有制度覆盖面悬殊、护理保险的缴费率一高一低、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更为详尽、严格等显著特征。究其原因,乃建制理念迥然相异、建制动因不尽相同的结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佩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失能人群的护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人口老龄化早于中国的日本在2000年就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项制度至今已经实施二十余年,数次改革着眼于控制护理保费的支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有成效也有挑战。系统研究其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带来有益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战梦霞  
报告阐述了我国建立长期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模式、基金筹集、给付方式及配套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超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虽已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达到增进老年人福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佳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和日常护理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解决老龄人口看护问题的长期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主体、以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为辅助的老年看护保障模式。本文对比研究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四个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主要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要深刻理解长期护理保险对化解我国老龄化社会风险的重要作用,以法定形式从顶层设计上规范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中的微观引导和宏观指导作用,构建具有多重激励效应的长期护理保险运营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曼  韩丽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已有文献虽然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各不相同,但有关制度选择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和商业保险作为补充、采取商业保险模式、采取过渡型长期护理策略三类。文章在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规模有限的经验,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长期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重要手段。长期护理服务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体系内容之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体系。我国从2016年开始在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又新增14个城市,就试点的情况看,存在参保对象不一、基金筹措渠道及义务不一及保险待遇差异较大等问题。德国福利化的制度构造路径和日本社会化的制度构造路径对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两国的教训也应当汲取。对于我国而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不是转移家庭责任,而是弥补家庭护理能力的缺陷。因此,要构建全国统一性的护理保险制度,参保对象上应不分年龄,面对城乡所有居民。基金筹措上,建立参保人自行缴纳为主、政府承担为辅的机制。保险待遇方面,给付对象应先从重度失能者循环渐进到其他失能者,并完善给付对象认定标准;给付方式应让参保人在实物给付和现金补贴中自由选择,并不断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为主导的护理体系及家庭成员无薪休假照护制度;给付标准上,现金补贴采取定额支付规则,实物给付按照比例限额支付,但居家护理、缴费年限长可以适当提高支付比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运华  姜腊  
日本2000年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今已经历五次改革,成为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典范。福利治理强调各福利主体之间互动、协作以及权力转换,为解释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历程提供了有益视角。通过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和改革历程的分析,可为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以下启示:出台专门立法,明确各主体权责;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优化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体系;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相协调的护理服务体系和"三位一体"护理人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