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7)
2023(16099)
2022(13848)
2021(13215)
2020(10947)
2019(25744)
2018(25222)
2017(49056)
2016(26345)
2015(29667)
2014(29737)
2013(29474)
2012(27180)
2011(24676)
2010(24541)
2009(22864)
2008(22734)
2007(20158)
2006(18000)
2005(16612)
作者
(75843)
(62911)
(62533)
(59729)
(40253)
(30038)
(28536)
(24478)
(24101)
(22668)
(21540)
(21465)
(20239)
(20058)
(19701)
(19419)
(18748)
(18288)
(18163)
(17973)
(15793)
(15303)
(15068)
(14248)
(14106)
(14019)
(13979)
(13821)
(12701)
(12240)
学科
(107698)
经济(107558)
管理(79491)
(73415)
(61946)
企业(61946)
方法(48808)
数学(42405)
数学方法(42010)
(31113)
中国(31042)
(30220)
(27215)
(25656)
银行(25509)
(24109)
业经(23969)
(23761)
贸易(23743)
(23213)
(22170)
(20708)
金融(20705)
(18988)
财务(18916)
财务管理(18876)
地方(18674)
(18210)
企业财务(17967)
农业(17301)
机构
大学(383423)
学院(376094)
(160471)
经济(157233)
管理(149808)
研究(130285)
理学(128142)
理学院(126744)
管理学(124902)
管理学院(124199)
中国(105690)
(82729)
(77262)
科学(75606)
(64590)
财经(61316)
中心(59321)
研究所(58277)
(57369)
(55831)
(55014)
北京(53067)
业大(52074)
经济学(50332)
(47652)
师范(47222)
(46902)
财经大学(45844)
经济学院(45321)
农业(44856)
基金
项目(250148)
科学(198058)
基金(185193)
研究(184717)
(160540)
国家(159301)
科学基金(137243)
社会(118931)
社会科(112895)
社会科学(112867)
基金项目(97418)
(93078)
自然(87738)
自然科(85716)
自然科学(85696)
自然科学基金(84212)
教育(83900)
(79210)
资助(77070)
编号(74090)
成果(61554)
(57188)
重点(55567)
(52267)
(51349)
课题(50276)
国家社会(49992)
教育部(49741)
(48617)
创新(48111)
期刊
(175376)
经济(175376)
研究(120457)
中国(74312)
(59830)
学报(57570)
管理(55917)
科学(53470)
(51807)
(47158)
金融(47158)
大学(43998)
学学(41009)
教育(37706)
农业(34357)
财经(31601)
技术(30401)
经济研究(28675)
(27004)
业经(25695)
问题(23114)
图书(21501)
(20895)
理论(20814)
国际(18761)
实践(18681)
(18681)
技术经济(18198)
(18161)
世界(17683)
共检索到576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光辉  杨成月  
目前全球主要货币市场已高度融合,而中国银行间市场各利率品种间信息传递尽管比国际市场间更顺畅,但利率结构矛盾突出。同一品种不同期限之间利率差异显著,但缺乏共同时间价值基础;同一期限不同品种之间利率水平较接近,但功能定位不清晰。且这些矛盾与利率的内在形成机制一致。此外,利率水平偏高、风险居中的特征使得中国银行间市场对国际资本很有诱惑。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中国银行间市场就很难在利率市场化中彰显基础作用,甚至可能在开放过程中被国际游资操纵。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晖  谢赤  
利用Gray提出的一般利率结构转换模型对中国银行间30天同业拆借利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银行间30天同业拆借市场确实存在结构转换现象。同时,在利率波动较小时其存在均值回复现象,而当利率波动较大时带有制度转换的GARCH(1,1)模型则显示不存在均值回复现象。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茂军  李昊  南江霞  王国栋  
用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及其原因。研究表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之间收益与波动溢出效应均呈现上升动态特征;在收益溢出效应中银行间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在波动溢出效应中交易所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利率变化和市场流动性显著负向影响收益总溢出和波动总溢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茵田  文志瑛  
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笔者提出以往文献对两个国债市场信息溢出的结论过于简单化,实证验证了两个市场信息溢出时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同质性,哪种性质占主导取决于新信息的来源。笔者发现当新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内部,两个国债市场会表现出差异性,溢出效应为负向,即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上升预示着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下降。当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外部,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则先表现出同质性,溢出效应为正向;随后差异性占主导,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发生信息负向溢出或资本的流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亮  王小明  
利率结构转换是当前国内外利率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国内对利率结构研究所选用的利率指标只是局限于周数据。本文选用理论界被广泛应用的GARCH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日数据和周数据进行结构转换检验。实证研究的结果很好地证实了中国市场利率的确存在着利率结构转换现象,且随着中国利率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国利率的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即中国利率水平的波动更加平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化非  任兆璋  
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是我国货币市场上最早市场化的利率。本文选择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了ARIMA及GARCH模型,比较了这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确定了适合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预测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对自己的金融产品合理定价、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防范风险,更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及早采取措施引导市场利率走向,达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琴  方文  甘珂  
本文选取2007年3月—2020年6月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三个月LIBOR-OIS和SHIBOR-OIS数据,运用VARMA-AGARCH模型,采用网络拓扑分析法,研究美国、欧元区、英国、中国以及日本银行间市场波动性溢出效应,并构建波动性溢出指数。研究发现:国际银行间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性溢出效应,条件波动率不仅受到自身市场前期冲击和波动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市场干扰;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国际银行间市场波动性溢出效应均显著增强,并呈现动态特征;美国对其他经济体银行间市场波动性溢出最大,且在危机时期急剧上升,因此,中国银行间市场监管要防范境外市场风险跨区域传递,尤其是美国市场波动的输入性冲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璐  庞皓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波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友  
文章采用高斯估计方法,使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短期利率数据,对单因子连续时间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短期利率具有均值恢复特性。和其它模型相比,BS模型在数据拟合方面表现较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文忠桥  
利用粒子群算法,以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日交易数据模拟Nelson-Siegel模型,通过构建参数β1和β2的AR(2)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预测,样本内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但样本外的预测绩效不佳。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吕兆友  
遵循CKLS的思路,采用广义距方法,选用我国国债月度回购利率数据估计和比较了不同的短期无风险利率的连续时间模型,结果显示,根据所研究的数据样本,允许利率的波动性依赖于利率水平的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对于不同利率模型的研究对利率风险的套期保值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超  钱存  
为更加科学地揭示我国商业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提出“相依结构-传染网络-风险测度”的研究思路,并使用贝叶斯网络与R藤Copula-CAViaR-CoVaR模型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在2008年至2018年区间内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银行风险相依结构具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自聚集,城市商业银行分布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周边的经济性质聚集分布特征,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起到了枢纽连接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抵御及分散风险的能力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大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且呈现非对称性,其中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溢出大小大于城市商业银行大于国有商业银行,且银行之间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壮志  
文章的目的在于探寻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度起指导作用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首先分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异同,然后说明使用三次样条函数和Svensson模型构建利率期限结构的过程,提出使用国内数据估计Svensson模型参数的算法步骤,并采用2007年3月19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进行拟合,最后对拟合结果和模型的选择做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金梅  
8月,银行间结售汇市场与上月相比日均成交量回落。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运行稳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日均交易量显著增加。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正式推出银行间外汇远期交易品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史浩然  曹丹  陈琦  
本文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研究全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率曲线三因子与未来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全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经济增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债券市场比交易所债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有更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比中国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更能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且对经济增速的预示作用强于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