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4)
2023(8733)
2022(6888)
2021(6355)
2020(5113)
2019(11760)
2018(11411)
2017(22057)
2016(11613)
2015(13485)
2014(13364)
2013(13171)
2012(12080)
2011(11045)
2010(10786)
2009(10140)
2008(10151)
2007(9103)
2006(8303)
2005(7985)
作者
(33834)
(28053)
(28026)
(26957)
(18031)
(13357)
(12774)
(11054)
(10772)
(9900)
(9881)
(9540)
(9217)
(9102)
(9021)
(8831)
(8310)
(8220)
(8212)
(7494)
(7193)
(7001)
(6598)
(6445)
(6390)
(6337)
(6283)
(5882)
(5666)
(5557)
学科
(54580)
经济(54535)
管理(27021)
(26410)
方法(22438)
数学(20546)
数学方法(20461)
中国(19719)
(19390)
(19387)
企业(19387)
银行(19244)
(18038)
(17386)
(14440)
(13293)
金融(13293)
(12543)
贸易(12529)
(12263)
业经(10986)
(10334)
(10283)
制度(10275)
(9849)
业务(9725)
农业(9020)
(8946)
银行制(8457)
(8399)
机构
大学(171784)
学院(167505)
(82983)
经济(81676)
研究(66506)
管理(60974)
中国(60510)
理学(50966)
理学院(50381)
管理学(49728)
管理学院(49416)
(38143)
(37639)
科学(36256)
(33362)
财经(30587)
中心(30432)
研究所(30263)
经济学(28806)
(28234)
(27878)
经济学院(26005)
(24622)
北京(24553)
(23789)
(23159)
财经大学(23155)
银行(22192)
农业(21860)
(20914)
基金
项目(108173)
科学(87036)
基金(83642)
研究(78556)
(73704)
国家(73235)
科学基金(62309)
社会(54099)
社会科(51535)
社会科学(51524)
基金项目(42906)
自然(38316)
自然科(37518)
自然科学(37510)
自然科学基金(36887)
(36537)
教育(34724)
资助(34657)
(32666)
编号(28814)
(26042)
重点(25149)
中国(24826)
国家社会(24797)
(23932)
成果(23825)
教育部(22609)
(21751)
人文(20911)
科研(20730)
期刊
(89406)
经济(89406)
研究(60304)
中国(35029)
(33688)
金融(33688)
(27306)
(25581)
科学(25317)
学报(24783)
管理(23557)
大学(19279)
学学(18221)
财经(16657)
经济研究(16278)
农业(16035)
(14426)
教育(12948)
国际(12869)
(12769)
问题(12492)
技术(11801)
业经(11711)
世界(11693)
(9994)
理论(8672)
技术经济(8226)
统计(7871)
现代(7699)
资源(7481)
共检索到273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陶雄华  
本文通过构建指数量化测度了1979—2009年中国银行部门市场化进程,剖析了其历程特征。中国银行部门市场化经历了五大阶段的曲折演进,2009年的市场化程度为66%;年度进程的平缓性、阶段进程的波动性赋予了市场化进程总体渐进、局部激进的悖论特征。1997年以来,我国银行部门市场化进程遵循的基本次序是利率、信贷市场化领先,外资银行准入和业务自由度其次,产权多元化略显滞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米运生  谭莹  
金融自由化是经济改革的高级和深化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中国银行部门的自由化改革已经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本文从存、贷款利率,信贷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对1992-2006年间中国银行部门自由化进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在15年的改革历程中,银行业先后实现了从基本管制、部分管制、部分自由和基本自由的连续转变。银行改革已经获得实质性突破。总体看,虽然起步较晚,但战略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使银行部门自由化水平达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邱善运  刘园园  
清理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银行部门市场化改革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部门市场化优化了信贷配置,通过减少信贷支持从而促进了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表现为产业层面僵尸企业比例减少,且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产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区分僵尸企业出清的形式发现,相对于大规模退出可能引致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地方政府的社会性问题,银行部门市场化更可能通过僵尸企业"复活"这一更为"温和"的方式实现其市场出清。上述作用在政府干预更弱、市场化进程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有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评论》(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年第18卷第1期35~53页刊登了澳门大学FU.Xiaoqing与英国城市大学Shelagh.HEFFERNAN合作的一篇题为"中国银行部门成本的X效率"(Cost X—efficiency in China’s Banking Sector)的论文。作者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利用中国银行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10家合资银行在1985~2002年的数据测度了我国银行业的X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泽  干春晖  余典范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体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重构的影响。本文发现,银行部门的市场化促进了企业层面的重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不过,银行体制的变化对盈利能力不同的企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它在推动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的重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同时,加剧了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生产效率的分化,进而激发了产业层面的重组和跨企业的资源再配置。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产出创造率远远高于产出破坏率,并且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于是,银行部门的市场化推动了中国工业部门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工业部门面临产能过剩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纪家琪  傅晓初  
通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银行业逐渐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本文在介绍了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弗拉瑟研究所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作出总体评判,认为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仍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强  刘孟飞  
本文通过随机边界分析方法,评估了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的资本效率演变过程,并从市场环境、治理结构变迁和宏观经济环境等三个维度对其演变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效率并没有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市场管制的放松在短期内给银行业资本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治理机制的积极作用还有待强化,改革的进一步方向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鄢杰  李秋林  
基于完全计划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为0%,完全市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为100%的假定,文章以四川宜宾为例,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产品市场化、要素市场化、价格体制市场化等方面对工业部门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测度,结论认为四川丘陵工业部门市场化程度为40%~5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瑶  张明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守住银行体系稳定的底线。近年来,中国银行部门账面杠杆率的"向好"与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堪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表面上,中国银行部门杠杆率各项指标稳中向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资本质量显著提升,权益资本比重有所增加,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基本达标,国内四大行杠杆率监管指标优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质上,中国银行部门真实杠杆水平可能被低估,表外理财产品的剧增、信贷质量的下降、金融机构杠杆率的联动成为商业银行背后的重要风险点;银行部门难以持续维持杠杆率稳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变化显著增加了监管难度。当前银行披露的现有指标未能充分反映其风险,监管规则亦未能实现多重、穿透式监管。商业银行"去杠杆"并非一再降低负债率,而是对银行风险全面重新审视。未来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杠杆率的校准成为银行业监管的新方向;监管部门需同时关注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和中长期信用风险,避免去杠杆过急造成新一轮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文进  苏帆  
极端金融事件往往因为发生概率极小而被主流研究所忽略,而且基于平稳随机过程的传统理论和模型难以刻画和分析风险突然全面爆发的现象。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从理论上将风险激增的非线性机制纳入考量,改进已有模型使之更贴近极端金融事件的实际;从方法上探索利用改进后模型预警系统性风险的可行性并验证其先进性。以中国银行部门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跳跃未定权益分析模型将传统模型的连续扩散假设放松为跳跃扩散假设,能更好地刻画极端金融事件的风险激增特征,并可比传统研究提前大约3—6个月预警其系统性风险;而如果进一步纳入本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文进  苏帆  
极端金融事件往往因为发生概率极小而被主流研究所忽略,而且基于平稳随机过程的传统理论和模型难以刻画和分析风险突然全面爆发的现象。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从理论上将风险激增的非线性机制纳入考量,改进已有模型使之更贴近极端金融事件的实际;从方法上探索利用改进后模型预警系统性风险的可行性并验证其先进性。以中国银行部门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跳跃未定权益分析模型将传统模型的连续扩散假设放松为跳跃扩散假设,能更好地刻画极端金融事件的风险激增特征,并可比传统研究提前大约3—6个月预警其系统性风险;而如果进一步纳入本文创造性地综合利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信息构建的混频宏观动态因子作为风险信息源,就还可提前识别金融市场噪声信号并降低其影响,即使在噪声条件下也能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2—3个月的政策反应时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马路萌  
采用拓展的PR模型和H统计量方法论证利率非市场化将导致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估。为了解决这一高估问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将利率非市场化作为时间效应因素纳入回归模型,然后采用PR模型和H统计量等非结构主义方法实证测度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整体上进入了垄断竞争状态,但竞争程度较低;银行之间竞争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魏苗  
本文在阐述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银行业利润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存贷款市场的均衡利率,发现存贷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存款管制利率越低,存贷利差越大。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提高,存贷利差收窄,银行利润下降。因此,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业必须实行战略转型,转变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以降低资本消耗、减少资本占用的中间业务为核心的内涵集约型增长方式,以实现银行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晓莉  
利率市场化改革16年成就显著,但存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依然任重道远,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经营能力需要进一步考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越  
为了量化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利率风险、银行间传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风险量化模型,采用中国129家银行的财务数据,通过拓展的矩阵法对不同冲击下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压力测试。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显著增加中国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提高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利率敏感性缺口较大、规模较小的银行更容易倒闭;重度压力测试下会爆发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为规避系统性风险,银行应当严控利率风险、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并且在存放同业资产时,选择同业资产少的银行作为交易对手,防止同业交易过于集中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