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0)
2023(11796)
2022(9691)
2021(8990)
2020(7600)
2019(17157)
2018(16319)
2017(31381)
2016(16646)
2015(18795)
2014(18146)
2013(18268)
2012(16870)
2011(15411)
2010(15169)
2009(14347)
2008(14138)
2007(12316)
2006(10780)
2005(9765)
作者
(50331)
(41980)
(41863)
(39557)
(26602)
(20239)
(18935)
(16425)
(16108)
(14699)
(14548)
(14155)
(13311)
(13268)
(13228)
(13203)
(12549)
(12179)
(12168)
(11989)
(10376)
(10242)
(10052)
(9517)
(9439)
(9380)
(9154)
(8911)
(8320)
(8146)
学科
(73132)
经济(73055)
(47091)
管理(45974)
方法(39142)
数学(36214)
数学方法(36024)
(35355)
企业(35355)
中国(23391)
(22599)
银行(22453)
(21080)
(20100)
(18716)
(17681)
(17376)
贸易(17363)
(17015)
(16539)
金融(16539)
业经(13687)
(12795)
农业(11966)
(11888)
制度(11882)
(11629)
财务(11617)
财务管理(11596)
企业财务(11105)
机构
大学(247675)
学院(241882)
(111386)
经济(109655)
管理(94378)
研究(85029)
理学(81684)
理学院(80831)
管理学(79694)
管理学院(79275)
中国(75922)
(52087)
(51325)
科学(49977)
(46711)
(42584)
财经(42028)
中心(39914)
研究所(39216)
(38789)
业大(38038)
农业(37559)
经济学(37057)
经济学院(33845)
(33621)
北京(33029)
财经大学(32096)
(29826)
(27006)
(26732)
基金
项目(166970)
科学(132747)
基金(128027)
(114301)
研究(113797)
国家(113449)
科学基金(96966)
社会(78091)
社会科(74449)
社会科学(74433)
基金项目(67085)
自然(63751)
自然科(62397)
自然科学(62376)
自然科学基金(61391)
(60113)
资助(53505)
(52648)
教育(51652)
编号(40684)
(38768)
重点(37960)
(34841)
国家社会(34786)
(34368)
教育部(33536)
科研(32964)
创新(32825)
中国(31954)
成果(31725)
期刊
(107402)
经济(107402)
研究(75127)
中国(44508)
学报(43198)
(40816)
金融(40816)
(39799)
科学(38644)
(37605)
大学(32608)
管理(32582)
学学(31270)
农业(25399)
财经(21878)
经济研究(19963)
(18636)
技术(17410)
(15279)
(14814)
问题(14681)
业经(14582)
教育(14204)
国际(14091)
世界(12712)
统计(12348)
技术经济(12345)
理论(11674)
(11375)
(11367)
共检索到35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周瑜  陈少炜  
文章采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1999—2015年的日收盘价数据估计出相应的beta系数,使用简单面板OLS模型、固定个体或时间效应模型以及随机个体或时间效应模型,对中国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系统风险与金融杠杆、贷款资产率以及盈利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与银行规模和流动性比率有负相关关系。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志刚  黄解宇  孙维峰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在于资产头寸的相关性。运用上市银行股票回报率的相关系数来反映银行间资产头寸的相关性,并以之测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结果发现,2007年系统性风险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和2010年系统性风险最高,超过了0.8,其它年份大多在0.7-0.8之间高水平波动。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宏观因素和中观因素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银行间业务的相互渗透及信贷规模的过度膨胀都有可能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监管机构应推进宏观审慎监管,尽早控制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家臻  刘亚  
以监管者视角,通过时变的Copula-ΔCoVaR模型计算了2011—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从横截面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同时期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并利用面板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截面维度,国有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最高;在时间维度,中国工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变动,提前3~6个月对银行业风险预警;影响因素上,银行关联度、GDP增长率、杠杆率和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显著。建议监管当局采用微观和宏观审慎工具,实施逆周期监管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卫东  
本文测度在未发生危机和发生危机期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各自对整个金融系统风险的边际贡献程度,验证MES和SES之间的显著性关系,通过建立面板计量回归模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边际贡献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自身的VaR与其对整个金融系统风险边际贡献度之间并无显著关系;银行自身的不良贷款率、杠杆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决定其对整个金融系统风险边际贡献度的重要因素;非危机时期对金融系统风险边际贡献较大的银行,在危机期间其单位资产对整个金融系统风险的边际贡献也较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晏俊  李虹含  
一旦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囤积现象,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这一核心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中国银行体系的存贷差高达约30万亿,大量流动性资产留存于银行体系不仅会降低银行经营效率,更会导致实体市场中流动性紧张。本文引入外汇占款、证券市场月度筹资额、现金需求比率、储蓄倾向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等指标,利用VAR模型对流动性囤积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商业银行体系过度囤积流动性的对策,包括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全面提升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扩大内需,适当降低储蓄率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兆祥  安世友  
本文采用熵值法分析银行业的集中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熵值与银行业的风险是正相关,而熵值与银行集中度是负相关,也就是说银行的集中度越高,风险就越小,银行系统也就越安全。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开放经济情况下,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以降低风险,尤其是在外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应保持金融力量的集中,以此来对抗危机的冲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李梦艺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转移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实践中政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政策因素在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一方面,2014年底及2015年初,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制向注册制或备案制的政策转变,显著促进了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银行微观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若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营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同时相比上市银行和规模较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程度更高。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行为,防止针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胜民  卫韦  
通过建立一类新的基于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调整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模型,利用国内几家银行1995~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银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提高银行效益有正面影响,我国银行业存在较高的规模非效率,并且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绩效没有影响,却有利于降低垄断。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郑鸣  
本文引入了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概念,用其来评估一家银行失去清偿能力、走向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大小。我们运用Liang & Rhoades(1991)和McAllister&.McManus(1992)提出的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结果发现我国股份制银行整体的无清偿能力风险要高于四大国有银行。在对我国商业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时,我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和银行规模是影响我国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的关键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小海  刘修岩  
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利用样本期为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期初银行业结构、市场规模、市场需求成长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与调整均有较为显著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时间虚拟变量加以反映的规模经济水平、产品差异程度、进入壁垒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不大;经济开放、政府干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反且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阎钢军  邓伯荣  孙慧  
本文将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和被解释变量,资源配置能力(贷存比)、资产费用率、资产利用率、人员增长率等作为解释变量。将贷存比、资产费用率、人员增长率等多项统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了我国12家银行机构的时序与截面混合数据,利用Panel Data计量方法,对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及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肃昌  万湘媛  
本文从环境报告的可信度、广泛度、客观度、重视度、表现度、便捷度六个方面衡量了银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与银行盈利能力、规模、财务杠杆、实际控股人属性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上看近几年有较大提升,但各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差异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的数量和可信度上;银行资产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实际控股人属性也会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荆中博  杨海珍  杨晓光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条件。本文提出了符合当前中国经济金融特征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定义,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特征,以货币市场压力指数波动率作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指标,利用1996-2014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发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1996-2001年间较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再次趋于上升。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银行体系自身对风险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而在外部风险来源中,房地产价格风险是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办兴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因素依次为企业的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经济周期等因素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却很弱。此外,客户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牛亚楠   徐索菲  
金融业气候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低碳转型中搁浅资产风险的增加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运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从搁浅资产风险视角计算的全球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指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气候风险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便越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二,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时,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便越大,资产收益率越高则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越小;第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气候风险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银行业气候风险监测,将气候风险因子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