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8)
- 2023(12885)
- 2022(11236)
- 2021(10812)
- 2020(8987)
- 2019(21179)
- 2018(20924)
- 2017(40624)
- 2016(21663)
- 2015(24561)
- 2014(24201)
- 2013(24173)
- 2012(22280)
- 2011(20185)
- 2010(19854)
- 2009(18189)
- 2008(17794)
- 2007(15275)
- 2006(13443)
- 2005(12036)
- 学科
- 济(87215)
- 经济(87117)
- 管理(59972)
- 业(56204)
- 企(46715)
- 企业(46715)
- 方法(41775)
- 数学(36612)
- 数学方法(36253)
- 中国(25581)
- 银(23721)
- 银行(23574)
- 制(23113)
- 行(22250)
- 财(21527)
- 农(21335)
- 业经(18506)
- 贸(18141)
- 贸易(18123)
- 融(17750)
- 金融(17749)
- 易(17699)
- 学(17387)
- 地方(15794)
- 农业(14044)
- 和(13710)
- 环境(13475)
- 务(13360)
- 财务(13298)
- 财务管理(13269)
- 机构
- 大学(304792)
- 学院(299525)
- 济(127856)
- 经济(125303)
- 管理(121615)
- 研究(105219)
- 理学(104923)
- 理学院(103802)
- 管理学(102272)
- 管理学院(101743)
- 中国(86584)
- 京(65889)
- 科学(62027)
- 财(57671)
- 所(52148)
- 中心(48142)
- 研究所(47707)
- 财经(46810)
- 农(46617)
- 经(42911)
- 业大(42478)
- 北京(42461)
- 江(41529)
- 经济学(39248)
- 范(38232)
- 院(38091)
- 师范(37923)
- 农业(36739)
- 经济学院(35451)
- 财经大学(35325)
- 基金
- 项目(206204)
- 科学(162914)
- 基金(152416)
- 研究(151510)
- 家(132577)
- 国家(131555)
- 科学基金(113091)
- 社会(96773)
- 社会科(91861)
- 社会科学(91836)
- 基金项目(80962)
- 省(76470)
- 自然(73123)
- 自然科(71463)
- 自然科学(71449)
- 自然科学基金(70196)
- 教育(68432)
- 划(65601)
- 资助(63501)
- 编号(60342)
- 成果(49110)
- 部(47041)
- 重点(45760)
- 发(43337)
- 创(42577)
- 课题(40974)
- 教育部(40642)
- 国家社会(40407)
- 创新(39810)
- 科研(39362)
- 期刊
- 济(133568)
- 经济(133568)
- 研究(95363)
- 中国(55843)
- 学报(45369)
- 管理(44255)
- 科学(43190)
- 财(41889)
- 农(41429)
- 融(40031)
- 金融(40031)
- 大学(34629)
- 学学(32456)
- 教育(29903)
- 农业(28108)
- 技术(24027)
- 财经(22947)
- 经济研究(22498)
- 经(19494)
- 业经(19314)
- 问题(17296)
- 理论(16506)
- 图书(15515)
- 业(15356)
- 贸(15266)
- 实践(15014)
- 践(15014)
- 技术经济(14470)
- 世界(14395)
- 国际(14374)
共检索到44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菲 姜旭朝
本文提出了以既定银行监管目标实现程度为银行监管效率的定义,构建了我国银行监管效率评价模型,通过选取1998~2007年的银行业数据,分析检验了银行监管效率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3年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处于改进提升的状态,然后以2003~2005年为拐点呈略微下降,2005~2007年略成上升态势。从政策背景上看,在2004年前后我国先后出台了较为审慎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指标水平值下降,这成为影响银行监管效率趋势变化的制度性原因。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监管效率 监管目标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巴曙松
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跨越不同金融细分领域的资产管理产品发展,以及复杂的产品镶嵌等,并且成为加杠杆的主要载体。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金融机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趋势也越加关注。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的特征,并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建议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从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框架着手,强化影子银行产品的穿透式监管。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理财产品 影子银行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朝霞
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动态看,虽然其他行业的经济监管有普遍放松的趋势,但对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却在加强,而且有继续加强的趋势。本文在总结银行卡产业国际主要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卡产业监管加强的原因,同时就产业最新发展对监管政策提出的挑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最后就国际经验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改革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银行卡产业 事前监管 反垄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冬梅
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体制与流程再造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问题较多。处理好银行业的监管问题可以起到助推银行顺利转型、确保改革成功的重要作用。具体对策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采取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方针;实施先分业、后集中的监管方式。
关键词:
银行转型 银行监管 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奕
一、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一)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的趋同。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银行准入条件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泾渭分歧,这种分歧,实际上是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发达国家强调“竞争机会均等”,即应保证跨国银行与东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玮 杨光
未来结构性存款有望进入合规性逐渐增强、大型和中小型银行发行规模有所分化的新阶段按照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规定,"结构性存款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可能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其中,"结构性"主要是指将资金分为"低风险低收益"与"高风险高收益"两部分。其中,"低
关键词:
结构性存款 合规性 理财产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王晓婷 沈沛龙
金融包容作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新理念,是平衡金融体系安全、效率和公平的标准。以金融包容理念下当前中国银行监管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模型,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末至2014年末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监管标准的变化反而降低了全体样本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安全,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当前急需树立包容性监管理念,以金融包容理念来构建金融监管体系,将提高金融包容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加贫困低收入人群多种金融包容服务为目标,大力发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等机构,并实行监管差异化,加强监管有效性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有效银行资本监管涉及降低银行倒闭风险所得到的社会收益与抑制金融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理想的银行资本监管应随着这些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而调整,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成为对银行资本监管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标准化模式还是内部模型法都是对银行具体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法的约束,整体监管模式建立在预先承诺制的基础之上,注重激励相容、发挥市场约束和银行自身管理的作用,在适用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比内部模型法具有优势。
关键词:
银行资本监管 激励相容 整体监管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高倩倩 范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银行系统实行审慎监管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相关监管机构的共识。但目前银行系统的监管研究多为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缺乏,尤其是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并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定量研究未见。本文首先利用中国2008至2015年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数据构建动态的中国银行网络系统模型,然后使用Component VaR、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ΔCoVaR四种风险分配机制研究中国银行网络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方法。研究表明: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宏观审慎监管能够有效提升其稳定性,并且四种机制相比之下,ΔCoVaR的监管效果最为显著,而Incremental VaR则相对较差。此外,通过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Component VaR机制下的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的总资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时宏观审慎资本可以根据银行的总资产来设置;而ΔCoVaR机制下则不相关,因此宏观审慎资本可以依据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大小来设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从1994年以来,我国监管当局持续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从资本充足率计算监管、审慎资本监管和全面风险资本监管3个阶段,阐述了不同时期的资本监管特点、实施效果和趋势;从不同维度论证了审慎资本监管的实质;分析了监管制度演变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本文认为,资本监管的实质就是风险监管,通过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资本的有效利用;为应对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应从4个方面努力:建立资本补充机制、进行业务调整、应用定量风险计量工具、持续建设基础设施和培养人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奕
跨国银行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扩张潜力和规避能力,给单一国家的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风潮迭起,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联合监管。本文从分析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入手,并结合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及症结,探求跨国银行国际监管趋势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借鉴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秀媛 刘亚澜
近期各类商业银行违法违规"乱象"的出现不仅破坏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性,也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2008~2020年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接受监管处罚次数、处罚原因类型、处罚方式、处罚机构等多维度分析,以及银行历史数据和所有上市公司数据的横纵向对比分析,深入考察商业银行监管处罚的趋势和特征。本文从监管结果视角探究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并探寻可能存在的监管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提高商业银行监管水平,提升金融安全发展能力的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法律合规部课题组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和监管的脆弱性。为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干预作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已成为新一轮商业银行国际监管改革趋势。本文归纳、总结了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国际监管变革趋势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国际监管规则变化,为正在谋求转型发展和国际化的中资商业银行应对国际监管趋势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尚劲宏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重创美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也让美联储登上了其有史以来最强大监管权限的"巅峰"。顶着超级联储的耀眼光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美联储终于在2014年2月18日通过了"严"字当头的外资银行监管新规。而紧随其后的2月26日,英国央行下属审慎监管局(PRA)也公布了一份主要是针对非欧盟地区银行的"严苛"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美英这些自提出以来就饱受争议的监管新规势必对外资银行产生重要影响。赞美也好,批评也罢,透过喧嚣,避开一些细枝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