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1)
- 2023(13925)
- 2022(11766)
- 2021(11088)
- 2020(9397)
- 2019(21867)
- 2018(21125)
- 2017(40807)
- 2016(21738)
- 2015(24475)
- 2014(23932)
- 2013(23952)
- 2012(22462)
- 2011(20260)
- 2010(20213)
- 2009(18978)
- 2008(19140)
- 2007(17112)
- 2006(14868)
- 2005(13694)
- 学科
- 济(91118)
- 经济(91029)
- 管理(60755)
- 业(59611)
- 企(48763)
- 企业(48763)
- 方法(41370)
- 数学(36294)
- 数学方法(35960)
- 中国(28210)
- 银(24276)
- 银行(24131)
- 制(24117)
- 财(23624)
- 农(23586)
- 行(22773)
- 贸(19549)
- 贸易(19530)
- 易(19064)
- 业经(18641)
- 学(18597)
- 融(18575)
- 金融(18573)
- 技术(17142)
- 地方(15865)
- 农业(15393)
- 务(14062)
- 财务(14033)
- 财务管理(13999)
- 度(13566)
- 机构
- 大学(311358)
- 学院(306418)
- 济(136908)
- 经济(134397)
- 管理(115913)
- 研究(110600)
- 理学(99131)
- 理学院(97971)
- 管理学(96462)
- 管理学院(95849)
- 中国(90973)
- 京(66211)
- 科学(64073)
- 财(64041)
- 所(55833)
- 农(52845)
- 中心(51035)
- 财经(50897)
- 研究所(50671)
- 经(46490)
- 江(45553)
- 经济学(44521)
- 业大(43039)
- 北京(42242)
- 农业(41756)
- 经济学院(40253)
- 范(39431)
- 院(39249)
- 师范(39078)
- 财经大学(38175)
- 基金
- 项目(201361)
- 科学(159851)
- 基金(149577)
- 研究(147160)
- 家(130916)
- 国家(129873)
- 科学基金(110728)
- 社会(96812)
- 社会科(91972)
- 社会科学(91945)
- 基金项目(78145)
- 省(75064)
- 自然(69602)
- 自然科(68103)
- 自然科学(68082)
- 教育(67219)
- 自然科学基金(66934)
- 划(64673)
- 资助(60972)
- 编号(56899)
- 成果(47384)
- 部(46606)
- 重点(45972)
- 创(44108)
- 发(43493)
- 国家社会(41840)
- 创新(41499)
- 教育部(40370)
- 课题(39594)
- 性(38855)
- 期刊
- 济(145523)
- 经济(145523)
- 研究(98222)
- 中国(63577)
- 财(49934)
- 学报(48277)
- 农(47460)
- 科学(45214)
- 管理(42996)
- 融(42692)
- 金融(42692)
- 大学(36764)
- 学学(34389)
- 教育(31326)
- 农业(30362)
- 财经(26266)
- 经济研究(25509)
- 技术(24924)
- 经(22720)
- 业经(21429)
- 问题(19581)
- 贸(18676)
- 业(18081)
- 国际(16681)
- 技术经济(16172)
- 世界(15716)
- 理论(14631)
- 统计(14440)
- 版(14351)
- 科技(13892)
共检索到472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文霞 刘开林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通过建立银行预防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汇率波动率、存款波动率和银行存款增加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银行的自愿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性流动性过剩并存,银行大量的流动性资产部分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等风险而持有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流动性过剩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资金相对过剩。把握资金过剩的直接指标应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资金过剩不是由全球流动性过刺引致的,也不是由外贸顺差快速增长引致的,它源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储蓄>资本形成+外贸顺差"格局,因此,这种资金过剩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的。与此对应,缓解这一现象的对策,应从中国经济内部去寻求。
关键词:
银行体系 资金过剩 成因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任碧云 王越凤
存贷差和外汇占款以及M2与M1差额的不断拉大等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成因,而是由于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作出反应造成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有三条思路:一是要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以收紧流动性,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同时,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汇率自由浮动提供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存贷差 外汇占款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素华
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过于依赖利息收入,对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发缓慢或者受到限制,是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缺乏信用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充分行使存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造、外资银行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及骨干企业产能资金双重过剩等因素,是引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存款相对过剩会降低银行经营利润,恶化其资产风险构成。深度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在强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以及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改善外资经济结构等,有助于缓解中国商业银行存款过剩压力。
关键词:
存款过剩 产能过剩 非利差收入 股票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在超额准备金大量存在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无紧缩货币的政策效应,但有着避免银根放松的政策效应;提高存贷款利率,缺乏紧缩信贷的政策功能,却有着刺激信贷增长的实践效应;2007年以后的物价、股价和房价上涨,并非主要由资金过剩所引致,相反,过剩资金的存在和增加起着抑制这些价格上涨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银行体系 资金过剩 效应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资金过剩对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一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减少外贸顺差不论选择何种路径,都是作茧自缚,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通过扩大居民"吃、穿、用"等方面的消费来拉动内需,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潜力相当有限。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必须分离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通过加快非生产性投资的发展,提高与居民"住、行、学"消费相关的供给能力,为缓解资金过剩创造实体经济面的条件。
关键词:
中国银行体系 资金过剩 对策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邓黎阳 王勇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小云 刘开林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并建立银行自愿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自愿性因素和非自愿性因素共同促使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自愿的预防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的流动资产过剩并存,银行的部分流动性过剩资产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风险而自愿持有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银行流动性过剩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都富
现有的对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多数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事实上,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复杂,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宏观上的外汇占款过大、居民储蓄率过高等,也包括微观上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相对份额不高、商业银行在经营上过于依赖存贷业务等。因此,既要改革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抑制出口,同时也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消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应展宇
金融体系中 ,银行与 (资本 )市场的流动性提供 (或创造 )功能作为金融体系设计中的两种竞争性制度安排 ,在流动性提供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定位。本文在流动性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从均衡的稳定性、微观和宏观效率差异等多个视角对市场与银行在流动性提供中的作用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与评介 ,为我们理解流动性提供中理论和实践的背离之谜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关键词:
流动性 银行 资本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积生 戴鉴雄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旧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2004年以后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明显展露出来的。文章系统考察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作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成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孟宋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存在着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着重从微观运行的角度剖析了流动性过剩可能产生的微观金融效应,并基于基层央行视角提出了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 信贷扩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甦 许争
本文以中国80家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检验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顺周期特征。即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商业银行对资产的配置会出现亲周期特征。商业银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的表现相应地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这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振幅。顺周期特征的存在会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出现过度积聚。现阶段,"调结构"的经济任务会牺牲经济增速,这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因此"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样重要。同时,相应的监管要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LMI指数 系统GMM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甦 许争
本文以中国80家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检验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顺周期特征。即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商业银行对资产的配置会出现亲周期特征。商业银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的表现相应地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这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振幅。顺周期特征的存在会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出现过度积聚。现阶段,"调结构"的经济任务会牺牲经济增速,这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因此"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样重要。同时,相应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措施应作出差异化、动态化的调整,以减少商业银行业务转换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LMI指数 系统GMM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素华
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相对贷款的显著过剩会降低其经营利润,也预示着可能发生的金融违约风险。克服流动性过剩对中国商业银行不利影响的关键包括两个方面:(1)银行自身需要从流动性和企业产能“双重过剩”的现实出发,调整存量和增量贷款的构成及规模,提高贷款风险防范能力,并改进严重依赖以利息收入业务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方式,通过兼并重组、金融创新和同业合作等途径,实现金融服务和客户对象的多元化,形成特色经营。(2)改进商业银行的宏观经营环境,全面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度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切实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地位。
关键词:
存款过剩 非利差收入 利率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