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4)
2023(10842)
2022(8923)
2021(8682)
2020(7246)
2019(16783)
2018(16217)
2017(30884)
2016(16641)
2015(18783)
2014(18621)
2013(18728)
2012(17531)
2011(16027)
2010(15948)
2009(15130)
2008(15700)
2007(13945)
2006(12491)
2005(11668)
作者
(49157)
(41228)
(40760)
(39455)
(26468)
(19688)
(18563)
(15802)
(15714)
(14846)
(14512)
(13864)
(13594)
(13385)
(13339)
(12665)
(12187)
(12027)
(11991)
(11694)
(10434)
(10155)
(10144)
(9548)
(9319)
(9258)
(9224)
(8953)
(8418)
(8219)
学科
(64944)
经济(64873)
管理(52959)
(47571)
(39927)
企业(39927)
方法(31345)
数学(27308)
数学方法(27065)
(22476)
银行(22330)
(21219)
(21174)
(20913)
中国(20793)
(15876)
金融(15873)
(15439)
(15329)
贸易(15318)
(15016)
(14380)
(14020)
财务(13975)
财务管理(13946)
企业财务(13355)
业经(12927)
(12351)
制度(12337)
业务(10903)
机构
大学(242965)
学院(236333)
(104809)
经济(102753)
管理(89170)
研究(87366)
中国(78430)
理学(74546)
理学院(73595)
管理学(72448)
管理学院(71964)
(52882)
(52638)
科学(51212)
(45143)
(43264)
财经(41302)
研究所(41108)
中心(41091)
(37951)
(36415)
经济学(34973)
农业(34207)
北京(33713)
业大(33222)
经济学院(31636)
财经大学(31422)
(30859)
(29378)
(29360)
基金
项目(152735)
科学(120952)
基金(116274)
研究(107015)
(103678)
国家(102934)
科学基金(86935)
社会(70871)
社会科(67543)
社会科学(67522)
基金项目(59924)
自然(56482)
自然科(55294)
自然科学(55275)
自然科学基金(54394)
(53976)
资助(49143)
教育(49122)
(48052)
编号(38831)
(36312)
重点(34962)
成果(33006)
国家社会(31674)
教育部(31208)
(31207)
(31180)
中国(30489)
科研(29946)
创新(29553)
期刊
(111775)
经济(111775)
研究(78054)
中国(50880)
(43419)
(42975)
金融(42975)
学报(40876)
(37966)
科学(37935)
管理(36029)
大学(30825)
学学(29070)
农业(23526)
财经(22114)
教育(20525)
(19063)
经济研究(19039)
技术(17369)
(15616)
(15087)
国际(14746)
问题(14655)
业经(13705)
世界(13550)
(12061)
理论(11475)
技术经济(11301)
会计(11257)
统计(10716)
共检索到380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友传  
本文研究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策略对其信贷供给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倾向于根据即期或历史信息对其信贷组合的预期损失进行评估,但其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却倾向于是逆周期的,似乎与即期准备或后向准备管理策略下的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性相悖,这需要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和银行业特定的演变规律才能给予合理解释。自实行统一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政策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处于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且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处于下降的通道,当我国银行根据即期或历史的贷款损失信息进行信贷风险的评估时,其将高估了信贷组合未来的预期损失,从而倾向于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供给相对较少的银行信贷,进而引致了贷款损失准备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袁鲲  王娇  
按照管理动机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区分为非相机决策与相机决策两种类型,选取2003-2012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其中非相机决策型计提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收入平滑动机与信号显示动机对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缓释作用有限,应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建立逆周期性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晔  张萍  高赛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13年间5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性和收入平滑效应。将总体样本分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后发现,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收入平滑效应更为显著;而非上市银行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对交互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控制GDP波动和税前利润的前提下,贷款规模、银行资产增速、不良贷款率、银行资本化程度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证实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不适合统一的监管行为,监管当局应考虑建立差异化的拨备和监管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林  
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及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在经济萧条期反而不得不大量计提拨备,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经济衰退期的风险水平。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一种微观风险管理机制,要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建立起反周期的着眼于规避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伟钢  
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颁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施恬  
贷款损失准备可有效覆盖贷款损失,是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计量和收益确认的重要因子,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13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不存在盈余管理、资本管理和信号释放动机,且是基于即期信息对计提作出判断,缺乏对未来信息进行前瞻性估计的逆周期管理思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鹿波  李昌琼  
本文认为,从整体看,银行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冲动,无论是在自身贷款增长率较高的时候,还是在宏观经济繁荣的时候,都会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出于避税考虑,银行会在自身收益比较好的时候增加准备金计提,熨平收入的波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嵩然  马德功  
结合2003~2013年我国107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经济周期波动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行为特征、贷款损失准备调整对信贷行为的周期性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整体是逆周期的;(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具有逆周期效应,而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是顺周期的;(3)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逆周期效应在经济下行时期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友传  杨继光  
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事前计提的用于覆盖预期损失的一种拨备,能降低银行报告盈余的波动性,可被用于满足盈余管理之需要。当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报告盈余将与贷款损失准备正相关,然而对我国42家商业银行2004-2007年,以及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1993-2007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银行却并无此管理动机或管理需要,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更弱,这可由我国银行业特定的所有权结构、控股结构及其衍生的管理激励来解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宇嘉  陆军  
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历史成本会计法的条件下,银行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准备金具有必然性。本文从贷款定价的角度分析了银行计提贷款准备金的基本原理,基于对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理论依据、国际银行业的实施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考察,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预测思想的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的新思路,并分析了其运作机理及可行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姗姗  戴德明  张东旭  
笔者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重述数据,检验了商业银行通过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其未来信贷行为的影响。以2005—2014年13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453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本文发现由于会计差错而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重述的商业银行未来一期的过度放贷倾向显著高于未发生重述的银行,而在会计准则变更导致重述的银行中则不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只有重述调增银行具有高于未重述银行的过度放贷倾向,而重述调减银行与未重述银行的贷款增幅并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重述调增银行的过度贷款增量形成了更高的贷款集中率和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出于向上盈余管理动机而少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导致商业银行过度放贷从而信贷业绩下降的重要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金若  高洁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应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本充足率管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西方相关实证文献,银行管理当局主要基于信号传递、盈余平滑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等目的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予以操控。由于三种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相关文献对这三个动机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结论也是多样化的。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使得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重要性逐渐增强,我国学术界应该注重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机和经济后果等研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田存志  刘可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较大的自由,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实施管理,以达到盈余管理、信号发送、资本管理的目的。本文利用我国22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前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盈余管理动机、信号发送动机和资本管理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变化。我们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以膨胀利润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和负向的信号发送;而上市后银行膨胀利润的盈余管理大大减弱,直至不显著,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负向信号发送作用没有改变;我们没有发现商业银行包括上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中存在资本管理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永  邓剑平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