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5)
- 2023(18823)
- 2022(16119)
- 2021(15334)
- 2020(12812)
- 2019(29627)
- 2018(29141)
- 2017(55952)
- 2016(30254)
- 2015(34119)
- 2014(34010)
- 2013(33391)
- 2012(30705)
- 2011(27654)
- 2010(27314)
- 2009(25164)
- 2008(24597)
- 2007(21309)
- 2006(18488)
- 2005(16321)
- 学科
- 济(119289)
- 经济(119150)
- 管理(84359)
- 业(79072)
- 企(65646)
- 企业(65646)
- 方法(58432)
- 数学(51598)
- 数学方法(50858)
- 中国(33451)
- 农(30413)
- 财(30413)
- 制(27825)
- 学(26712)
- 银(26323)
- 银行(26176)
- 业经(24900)
- 行(24758)
- 贸(22738)
- 贸易(22723)
- 易(22121)
- 地方(21476)
- 融(21395)
- 金融(21387)
- 理论(20239)
- 农业(20129)
- 务(18972)
- 财务(18882)
- 财务管理(18844)
- 技术(18215)
- 机构
- 大学(426232)
- 学院(422432)
- 济(171146)
- 经济(167641)
- 管理(165191)
- 研究(144882)
- 理学(143579)
- 理学院(141933)
- 管理学(139038)
- 管理学院(138294)
- 中国(114720)
- 京(90723)
- 科学(90018)
- 财(78286)
- 农(73388)
- 所(72614)
- 研究所(66812)
- 中心(66591)
- 业大(64597)
- 财经(63600)
- 江(60642)
- 经(58242)
- 农业(57907)
- 北京(57138)
- 范(54816)
- 师范(54199)
- 经济学(53012)
- 院(52793)
- 州(49511)
- 财经大学(47919)
- 基金
- 项目(294966)
- 科学(232516)
- 基金(216507)
- 研究(211003)
- 家(190571)
- 国家(189059)
- 科学基金(162041)
- 社会(133780)
- 社会科(126838)
- 社会科学(126805)
- 基金项目(113632)
- 省(113099)
- 自然(107119)
- 自然科(104743)
- 自然科学(104713)
- 自然科学基金(102836)
- 教育(98113)
- 划(96374)
- 资助(90797)
- 编号(83819)
- 成果(67664)
- 重点(66157)
- 部(65732)
- 发(61550)
- 创(61082)
- 课题(58321)
- 创新(57046)
- 科研(57037)
- 教育部(56370)
- 国家社会(55810)
- 期刊
- 济(176530)
- 经济(176530)
- 研究(125338)
- 中国(80484)
- 学报(71654)
- 农(65465)
- 科学(64717)
- 管理(59741)
- 财(58945)
- 大学(54166)
- 学学(51234)
- 融(48866)
- 金融(48866)
- 教育(46096)
- 农业(43506)
- 技术(36403)
- 财经(31255)
- 经济研究(29878)
- 业经(27609)
- 经(26771)
- 业(23186)
- 问题(22986)
- 统计(20763)
- 版(20334)
- 理论(20048)
- 科技(19914)
- 图书(19732)
- 技术经济(19711)
- 贸(19050)
- 策(18696)
共检索到618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文平
在不对称信息下,关系型银行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参与借款企业治理,降低代理成本。文章实证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信贷公告后的市场反应,发现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授信和债务重组公告引起股价显著上涨,表明中国银行体系自1996年以来有意识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的政策具有治理效应。文章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治理越差的公司,治理效应越显著。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贷前甄别企业质量和贷后救助方面,而在贷中监督企业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则没有体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煜 凌铃 罗猛
银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容易出"故障",其根源在于其内在的脆弱性。脆弱性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银行以致金融和经济危机。从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着笔,重点分析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程度、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舒缓建议,并运用VAR模型就众多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对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阐述影响我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因素构成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模拟出我国银行业的季度脆弱性趋势。
关键词:
银行体系 脆弱性 VAR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长青 巴合提努尔·尔斯别克
本文在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以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为视角,对中国62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2003—2017年间资本充足率、资本规模和资产流动性等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微观结构特征能够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资本充足率影响最为强烈,其次为资本规模,而资产流动性影响最弱。资本管制环境下,银行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在中外资银行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建议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微观结构特征,针对资产规模和流动性等级不同银行实施差异化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飞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在国际社会达到共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现阶段,构建包括相关政策法律作支撑、文化技术等为辅助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体系为核心的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体系,以达到合理控制信贷增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绿色信贷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敬志勇 王周伟 孔东民
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攀升考验了银行内部评级的有效性。本文利用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对2008-2013年间贷款迁徙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银行风险偏好既定条件下,正常、关注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显著受到贷款增长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期限等因素的影响,但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贷款迁徙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对此,银行应继续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强化信贷投放政策的一致性,改善信贷资金来源结构,恰当设计贷款期限,有效遏制贷款迁徙。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 贷款迁徙 不良贷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体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有效抵御冲击、维护稳定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标——BSSI能更好地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防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演变成银行危机,确保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力和效率。
关键词:
银行体系 稳定性 BSSI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毅 王国盛 张宗成
文章以我国目前在深沪两市交易的28只可转债为样本,用市场调整后的累积超额回报率来衡量发行可转债的宣告效应。通过对公告期内拟转换股票累积超额回报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公告期两天累积超额回报率CAR(-1,0)的平均值小于零,也就是说宣告发行可转债对市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比增发股票的负面影响要小。为研究累积超额回报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以(-1,0)时间窗口内的累积超额回报率为因变量,以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公司财务杠杆为自变量建立起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几个较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左俊义 王玮
本文使用GARCH(1,1)模型研究了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宣告对短期利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作用,结果表明准备金政策宣告当日回购利率上升4.47个百分点;准备金政策宣告导致国债综合指数收益率下降、波动率上升,并且导致上证综合指数波动率上升。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准备金政策调整的公布具有宣告效应,有利于中央银行在今后开展目标利率水平的公告操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亦然
近些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卡量虽然不断扩张,但刷卡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却未能同步增长,获取收益的能力也并未得到根本改善。银行卡产业具有明显的网络经济特征,银行卡产业的网络规模越大,受理银行卡的商家就越多,刷卡交易和转接的频率就越高,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收益才能越大。因此,本文利用梅特卡夫模型对银行卡产业网络经济特性做出符合中国银行卡产业现状的扩展推演,试图分析影响银行卡产业盈利能力的原因,阐述银行卡业的市场结构与消费者福利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决定银行卡业总体绩效的三个因素,即文化传统、用卡环境、增值服务,并据此提出了提高银行卡发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即加强消费者教育、改善用卡环境、...
关键词:
网络经济学 银行卡 发卡有效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筱峰 王健康 陶金
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合型脆弱性,是一般意义上的脆弱性与体制转轨的制度摩擦造成的特殊脆弱性的混合物。本文运用宏观经济法来测度1985~2006年间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程度及其分布,并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诸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别从宏观经济层面、中观金融层面、微观银行层面反映其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银行体系 银行脆弱性 Logit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晏俊 李虹含
一旦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囤积现象,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这一核心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中国银行体系的存贷差高达约30万亿,大量流动性资产留存于银行体系不仅会降低银行经营效率,更会导致实体市场中流动性紧张。本文引入外汇占款、证券市场月度筹资额、现金需求比率、储蓄倾向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等指标,利用VAR模型对流动性囤积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商业银行体系过度囤积流动性的对策,包括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全面提升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扩大内需,适当降低储蓄率等。
关键词:
流动性囤积 银行体系 VAR模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俊仰 周飞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银行体系脆弱性包含于金融体系脆弱性之中,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银行体系对于任何国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艳芬 陈守东 邵志高 杨东亮
银行体系脆弱性是在银行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银行体系内多种风险的积聚状态。本文分析了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周期性与内生性特征,构建出月度核心测度指数,识别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运用平滑区制转移模型(STAR)研究其动态演化路径,并利用自助抽样法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较高,并持续在较高的水平上振荡;其动态变化路径是非单调积聚的,从高区制状态返回到低区制状态需要较长时间;未来一段时期的银行体系脆弱性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
银行体系脆弱性 核心测度 区制转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俊仰 周飞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对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银行体系脆弱性包含于金融体系脆弱性之中,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银行体系对于任何国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关键词:
稳定性 银行体系 外资银行 贷款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