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0)
2023(10768)
2022(9057)
2021(8722)
2020(7166)
2019(16847)
2018(16359)
2017(32037)
2016(17296)
2015(19370)
2014(19417)
2013(19456)
2012(18338)
2011(16940)
2010(16971)
2009(15960)
2008(16248)
2007(14519)
2006(13234)
2005(12476)
作者
(48939)
(40755)
(40518)
(38947)
(26478)
(19566)
(18458)
(15677)
(15662)
(14833)
(14203)
(13584)
(13479)
(13291)
(13244)
(12592)
(12099)
(11924)
(11923)
(11359)
(10485)
(9998)
(9862)
(9371)
(9357)
(9308)
(9286)
(8738)
(8229)
(8074)
学科
(73372)
经济(73303)
管理(49072)
(47250)
(38500)
企业(38500)
方法(33197)
数学(29660)
数学方法(29381)
中国(23710)
(22565)
银行(22420)
(21678)
(21123)
(21071)
(19109)
(17522)
贸易(17509)
(17221)
(16789)
金融(16788)
(14098)
业经(14039)
(12956)
财务(12931)
财务管理(12905)
(12670)
企业财务(12390)
(12375)
制度(12366)
机构
大学(253391)
学院(248820)
(117205)
经济(115082)
管理(92397)
研究(91567)
中国(79936)
理学(77507)
理学院(76668)
管理学(75655)
管理学院(75177)
(58023)
(53973)
科学(50142)
(46528)
财经(45435)
中心(41743)
研究所(41723)
(41607)
经济学(38987)
(38674)
(37462)
经济学院(35096)
北京(35091)
财经大学(34164)
(32040)
(31886)
师范(31650)
业大(30772)
农业(30382)
基金
项目(153053)
科学(122182)
基金(115950)
研究(112857)
(100770)
国家(99975)
科学基金(85315)
社会(75435)
社会科(71782)
社会科学(71767)
基金项目(58667)
(54107)
自然(53133)
教育(51878)
自然科(51876)
自然科学(51863)
自然科学基金(51044)
资助(50052)
(47626)
编号(43204)
成果(37352)
(37015)
重点(34558)
国家社会(32821)
教育部(32387)
(32298)
(31818)
中国(31163)
(31161)
课题(30565)
期刊
(126687)
经济(126687)
研究(87193)
中国(50723)
(45321)
(44288)
金融(44288)
学报(36512)
管理(35163)
科学(35031)
(34546)
大学(28196)
学学(26433)
财经(25195)
教育(24463)
经济研究(22317)
农业(21955)
(21734)
技术(18457)
(17778)
问题(16969)
国际(16810)
业经(16486)
理论(14865)
世界(14600)
实践(13131)
(13131)
(12501)
技术经济(12286)
统计(11809)
共检索到402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琨  谭小芬  
通过分析微观层面的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增速存在顺资产价格周期性,且这在中、小型银行、资产价格危机期间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利用FASVAR模型检验了银行资本扩张的顺资产价格周期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在中国是存在的,即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资产价格来影响银行的资本约束和资产扩张,最终传导给实体经济。此外,发现货币数量通过这一渠道的作用强于利率调控的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劼  
银行业内在的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失衡并触发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银行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显现出的信用紧缩行为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节奏、力度和持续性。这一现象无法通过经典的派生存款理论加以解释。分析在传统的存款准备金约束之上加入了监管资本约束条件,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解释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双重约束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与特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劼  
银行业内在的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失衡并触发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银行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显现出的信用紧缩行为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节奏、力度和持续性。这一现象无法通过经典的派生存款理论加以解释。分析在传统的存款准备金约束之上加入了监管资本约束条件,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解释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双重约束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与特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段奇奇  
基于TVP-VAR模型,本文重点对经济周期、影子银行、货币政策的动态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影子银行具有顺周期性,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顺周期行为具有时变性;二是影子银行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M2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值得商榷;三是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均具有正向作用,且该作用具有长期性。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会间接地影响到影子银行自身的运行,形成正反馈环机制,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增加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最后,文章从影子银行顺周期问题的治理、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以及影子银行的规范发展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俊伟  
本文回顾了十年来我国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并与G20相关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顺周期性,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监管周期性的变化方向。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资本监管经历了两个阶段,监管力度呈不断加强的趋势。2003-2012年10年间,银行资本监管表现为逆周期性的年份为2003-2007年、2009-2010年,共计7年;表现为顺周期的年份为2008年、2011年以及2012年,共计3年。从周期性的发布来看,经济上升时期银行资本监管能够很好地保持逆周期性,如2003-2007年以及2010年;但在经济下行时期,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较强。此外,随着我国银行监管的强化,加上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放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锐  
文章基于2008—2017年的月度数据构建TVP-VAR模型,利用时变等时间间隔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运行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我国影子银行由顺周期运行转变为逆周期运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2有负向分流作用;影子银行对通货膨胀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经济增长,在顺周期运行阶段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逆周期运行阶段有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倪殿鑫  
本文选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对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变化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能够起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经济增长也同样能够引起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为此,当前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进行合理调控,而关键的对策主要在于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更灵活运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加速转型以及遵循"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倪殿鑫  
本文选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对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变化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能够起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经济增长也同样能够引起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为此,当前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进行合理调控,而关键的对策主要在于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更灵活运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加速转型以及遵循“宽进严管”的原则持续加大监管力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代军勋  海米提·瓦哈甫  
由于银行特质性的差异,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性不一样,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随着我国银行业资本约束的建立和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行为也会发生调整,从而有可能加剧银行特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资本约束的大背景,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将货币政策信号、银行特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状态有机统一起来,通过选取更具现实性的风险承担指标,对不同货币政策信号下我国银行业的不同风险承担状态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信号对不同特质性的商业银行的不同风险承担的影响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特质性的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敏感性大相径庭。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于家珺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龙向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向前  温博慧  袁铭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微观金融稳定的内涵基础上赋予了新资本协议宏观审慎的外延。本文加入银行风险承担因素,以中国10家代表性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LSTAR模型对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逆周期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影响显著。(2)货币政策影响下,银行资本缓冲行为的状态转换速度随银行规模和国有控股程度的弱化而递减。(3)银行的资本缓冲行为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更敏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灼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和发展给经济周期施加了新的正反馈关系,它能正向响应经济周期并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我们分别通过VAR和MS-VAR模型的分析显示,衡量经济周期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各自的正向冲击会导致影子银行融资比重上升,影子银行融资比重的上升又会强化经济周期波动。MS-VAR模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经济扩张时期,经济周期的向上波动更倾向于提高影子银行融资比重,影子银行融资比重的提高也会反过来导致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更大幅度地上升。中国影子银行融资的这种经济顺周期性会减弱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调控效力,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必要将影子银行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影响纳入考虑范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婷  
近20年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特征和新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周期敏感性显著增强。本质上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变动,尤其是驱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背后因素的作用。据此,文章从微观机理、宏观传导以及冲击差异三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变动对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影响的理论逻辑。理论上看,在微观层面,美联储政策目标的非对称性导致其货币政策策略逐渐由“规则式行为”(Rule-like Behaviour)转向了更加被动的“相机抉择”(Discretion),这实际上是一种衰退回避偏好(RAP);在宏观层面,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加速器”效应形成负反馈循环,在信号效应的作用下放大金融冲击,但是在传导过程中因“美联储信息效应”、市场预期以及东道国的异质性导致冲击存在差异。基于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文章给出了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周期敏感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刘立新  
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探究了货币政策影响下影子银行规模的周期性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下,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化均呈现显著的逆周期性;然而,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影子银行规模的逆周期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下,具有较高资本充足率和收益率的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逆周期性更强,而在价格型政策工具下,较低资本充足率和收益率的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逆周期性越强;紧缩性货币政策下,逆周期的影子银行规模可能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监管部门要关注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性,特别是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防止金融风险传递导致系统金融风险的产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