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5)
- 2023(15474)
- 2022(13271)
- 2021(12463)
- 2020(10330)
- 2019(24133)
- 2018(23622)
- 2017(46558)
- 2016(24582)
- 2015(27632)
- 2014(27495)
- 2013(27706)
- 2012(25761)
- 2011(23448)
- 2010(23295)
- 2009(21696)
- 2008(21051)
- 2007(18352)
- 2006(16506)
- 2005(15067)
- 学科
- 济(121345)
- 经济(121230)
- 管理(68234)
- 业(64216)
- 企(51803)
- 企业(51803)
- 方法(51428)
- 数学(45626)
- 数学方法(45277)
- 中国(30856)
- 农(27303)
- 财(25600)
- 制(25097)
- 地方(25052)
- 银(24223)
- 银行(24076)
- 学(23404)
- 业经(23254)
- 行(22701)
- 贸(21067)
- 贸易(21053)
- 易(20409)
- 融(19607)
- 金融(19606)
- 农业(18608)
- 环境(16650)
- 和(16299)
- 体(15621)
- 地方经济(15351)
- 理论(15351)
- 机构
- 大学(360969)
- 学院(355547)
- 济(161107)
- 经济(158124)
- 管理(140787)
- 研究(126000)
- 理学(121455)
- 理学院(120127)
- 管理学(118408)
- 管理学院(117767)
- 中国(100479)
- 京(77131)
- 科学(73022)
- 财(71759)
- 所(62626)
- 财经(58139)
- 研究所(56948)
- 中心(55950)
- 农(54285)
- 经(53059)
- 经济学(51444)
- 江(50604)
- 北京(49430)
- 业大(49075)
- 经济学院(46303)
- 院(45292)
- 范(44917)
- 师范(44528)
- 财经大学(43456)
- 农业(42357)
- 基金
- 项目(238419)
- 科学(188830)
- 基金(176851)
- 研究(174941)
- 家(153366)
- 国家(152176)
- 科学基金(131053)
- 社会(114242)
- 社会科(108570)
- 社会科学(108543)
- 基金项目(93050)
- 省(88637)
- 自然(83165)
- 自然科(81234)
- 自然科学(81218)
- 自然科学基金(79840)
- 教育(78887)
- 划(75077)
- 资助(74001)
- 编号(68772)
- 成果(56044)
- 部(54493)
- 重点(53087)
- 发(51252)
- 创(48618)
- 国家社会(48413)
- 教育部(47418)
- 课题(47032)
- 人文(45909)
- 创新(45517)
- 期刊
- 济(175771)
- 经济(175771)
- 研究(114925)
- 中国(65110)
- 学报(52979)
- 财(52748)
- 管理(51986)
- 科学(50549)
- 农(48495)
- 融(43436)
- 金融(43436)
- 大学(40703)
- 学学(38480)
- 农业(32436)
- 教育(32071)
- 财经(30068)
- 经济研究(29889)
- 技术(29323)
- 经(25775)
- 业经(24606)
- 问题(22936)
- 贸(19369)
- 技术经济(19148)
- 理论(18130)
- 世界(17864)
- 国际(17377)
- 业(16885)
- 统计(16492)
- 实践(15990)
- 践(15990)
共检索到536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刚 冯艳 杨亮
何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在理论上存在巨大分歧的问题,中国经济为经验验证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样本。本文以1995~2006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Difference GMM和System GMM动态面板回归估计方法系统地检验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及其两个组成部分(TFP增长和资本积累)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金融中介整体规模的扩张实际上并未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多,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当前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是阻碍了经济增长,这主要表现为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抑制了劳均资本的积累,其对TFP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却是不显著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
本文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为六大片区,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从1985-2013年所处经济环境不同的六个区域内银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在短期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会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结论却与之相反;就长期而言,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一定会阻碍经济增长。此外,各地区经济发展与银行业集中度的相关关系不相同。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河南省1985—2010年以集中度为指标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但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更多地表现为先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对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据此认为,河南省应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更好地支持小微和"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凡
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结果表明,竞争性银行业结构通过信贷供给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U型"曲线效应:当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未超过临界值时,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促进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区域信贷供给,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当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超过临界值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区域信贷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落实需要平衡性银行业结构的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孙希芳
本文运用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对银行业结构的分析着眼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度量指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了克服银行业结构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用1994年启动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政策因素来构造银行业结构的工具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宁 刘伟其 于之倩 王兵
在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银行业的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早期针对个体样本的技术性TFP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并分解加总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及来源进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TFP增长表现良好,其中,整体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进一步分解发现,制度创新改善和加总的个体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TFP增长。在整体效率变化方面,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和结构效率变化都有待提高,其中,范围效率变化是抑制结构效率改善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类型银行,制度创新变化对所有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都影响显著,加总的个体技术变化对股份制和地区性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贡献更突出;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结构效率变化、范围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作用有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道维 高祖庆
本文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银行信用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净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较少依赖短期银行借款,而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的公司则高度依赖短期银行信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公司高度依赖长期银行信用,而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则较少依赖长期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结构大体上符合"先内而外"的最优的融资次序理论,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理论。短期银行借款可能助长过度投资行为,信用结构中的短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换性。
关键词:
现金流量 信用结构 银行信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红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银行结构 银行集中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华民 张炳申
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实际上是各方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结果。本文意在描述中央政府、国有银行自身、地方政府、新兴民营企业主阶层等各大利益集团在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中的驱动作用,企图由此逻辑地导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改革推动者提供自觉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王毅
自清朝末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中国银行业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以政府控制下"官护"性质银行的兴办为起点,中国银行业在30年间相继出现官办银行、官商合办、商办官护、私人民营、民营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垄断银行业之前,较为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雏形初步建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单一——分散——集中"的结构性变迁特征,由最初单一化的"官护"银行为主发展为数量庞大、较为分散的行业结构,最终在银行间联合发展作用下实现中国银行部门的集中。同时,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实力和业务经营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仍处于发展的幼稚阶段,但这一关键的起步对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通过集中、联合发展实现与外国在华银行和旧式钱庄的抗衡,以史为鉴,这对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金虎斌
文章根据1990—2010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且为了克服内生性,创新性地引入贷存比作为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银行业规模变量对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效果,而银行业结构的优化却能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结论可能是因为"门槛效应",所以中部六省更应该继续优化银行业结构,加大对中小型银行的扶持,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薇 蒋泽敏
近年来,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银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从各个不同方面研究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银行业结构通过影响银行在经济绩效、企业信息收集、贷款可得性三个方面的功能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没有单一的银行业结构适合所有的国家。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银行集中度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阮敏
利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Cholesky方差分解技术,分析我国1979-2006年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的份额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信贷余额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比例的增加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反之亦然。这说明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诱发的我国高度集中的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发展阶段。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王舒军 邹克
按照"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制度变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宏观金融调控从以数量为主向以价格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推进,对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允许商业银行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