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1)
- 2023(11944)
- 2022(10094)
- 2021(9645)
- 2020(8123)
- 2019(19185)
- 2018(18845)
- 2017(36901)
- 2016(19910)
- 2015(22832)
- 2014(22797)
- 2013(22800)
- 2012(21792)
- 2011(19792)
- 2010(19958)
- 2009(18886)
- 2008(19281)
- 2007(17437)
- 2006(15397)
- 2005(14252)
- 学科
- 济(84848)
- 经济(84760)
- 管理(55526)
- 业(53036)
- 企(42607)
- 企业(42607)
- 方法(39010)
- 数学(34422)
- 数学方法(34080)
- 中国(25977)
- 银(24285)
- 制(24199)
- 银行(24140)
- 财(23408)
- 农(23098)
- 行(22755)
- 贸(19387)
- 贸易(19375)
- 易(18942)
- 融(18130)
- 金融(18128)
- 业经(16906)
- 学(16824)
- 农业(14826)
- 地方(14495)
- 度(13949)
- 制度(13939)
- 策(13635)
- 务(13596)
- 财务(13567)
- 机构
- 大学(290193)
- 学院(287053)
- 济(130775)
- 经济(128183)
- 管理(109317)
- 研究(103481)
- 理学(92423)
- 理学院(91406)
- 管理学(90104)
- 管理学院(89552)
- 中国(88315)
- 财(63398)
- 京(62110)
- 科学(58522)
- 所(52641)
- 财经(49302)
- 中心(48421)
- 研究所(47335)
- 农(47267)
- 经(44891)
- 江(43927)
- 经济学(42063)
- 北京(40232)
- 业大(38182)
- 经济学院(37916)
- 农业(37310)
- 院(36615)
- 财经大学(36608)
- 范(36565)
- 师范(36270)
- 基金
- 项目(179517)
- 科学(141874)
- 研究(133765)
- 基金(132466)
- 家(114414)
- 国家(113515)
- 科学基金(96661)
- 社会(86280)
- 社会科(81900)
- 社会科学(81880)
- 基金项目(68326)
- 省(66238)
- 教育(61467)
- 自然(60327)
- 自然科(58922)
- 自然科学(58901)
- 自然科学基金(57924)
- 划(57264)
- 资助(56207)
- 编号(53847)
- 成果(45755)
- 部(42445)
- 重点(40678)
- 发(39026)
- 课题(37384)
- 教育部(36653)
- 创(36558)
- 国家社会(36406)
- 性(35235)
- 中国(35008)
- 期刊
- 济(143670)
- 经济(143670)
- 研究(94340)
- 中国(58363)
- 财(49467)
- 融(43751)
- 金融(43751)
- 农(42532)
- 学报(40831)
- 管理(39581)
- 科学(38953)
- 大学(31136)
- 学学(29221)
- 教育(28515)
- 农业(27363)
- 财经(25459)
- 经济研究(24274)
- 技术(23141)
- 经(21916)
- 业经(20569)
- 问题(19100)
- 贸(18436)
- 国际(16913)
- 业(15488)
- 世界(15315)
- 理论(15055)
- 技术经济(14722)
- 统计(13953)
- 实践(13277)
- 践(13277)
共检索到452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菲
本文通过对银行监管目标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出当前银行监管目标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发展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通过深度分析我国现行监管目标发现:银行监管目标的政策设计中缺少效率性目标,对公平性目标体现不充分。另外,认为我国关于防止金融犯罪和提高消费者对金融知识了解等目标在监管目标价值序列中不适于作为核心目标安排,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银行监管运行的理想轨道。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监管目标 价值取向 政策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军
本文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银行业以及上海和纽约银行业市场结构情况出发,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综合判断。研究得出结论: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银行同业合并及业务整合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文章最后提出改进中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银行业 集中度 金融购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敏聪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演进的新阶段,它将促进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并加强监管。但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充分发挥银监会的作用,继续完善监管体制,应大力完善金融法规、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解决原监管体制的遗留问题。
关键词:
银监会 银行业 监管 演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蒋照辉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对各国银行业逆周期监管工具应用的一次重要测试,测试结果倒逼欧美各国对银行业监管架构进行优化,以强化和提高宏观审慎监管能力。本文以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最小化目标预算约束模型为基础,推导构建中国银行业逆周期监管评价模型,对中国银行业逆周期监管工具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制约逆周期监管工具发挥作用的关键性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各种银行业(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进行比较,提出中国银行业逆周期监管架构的优化目标及改革路径。
关键词:
逆周期监管 风险价值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刚
康德的自律理论对加强和完善我国银行业自律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由康德的自律理论引申出自律与他律在银行业监管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为,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与商业银行自我约束和银行业自律监管,并强调自律在银行业监管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自律的角度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主体缺位、内控机制薄弱和行业自律监管乏力以及监管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借鉴康德的自律理论,健全银行业自律机制的思路是:完善监管主体和建构完备的自律主体,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内控自律机制和行业协会自律机制从他律转向自律,加强监管者的再监管。
关键词:
银行业 监管 自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魏巍 蒋海 庞素琳
本文采用BANKSCOPE数据库中2002-2012年间中国116家银行的相关数据,对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不同资本充足性监管压力下的银行信贷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仍是影响我国银行信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监管政策中,合格稳健的资本持有水平有利于银行信贷增速的提升,其在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中会弱化紧缩货币环境对银行信贷扩张的负面影响,且不同资本充足性监管压力下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存在差异,而动态拨备率与流动性比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尚不显著。本文不仅剖析了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效果,也指出两个决策当局为避免政策效果冲突存在政策协调的必...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监管政策 银行信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凯风
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有着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等较实际的作用。本文将先对2003年银行业监管改革的一些较根本的动因进行回顾,然后依据这些动因,对此次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行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改革 动因 成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春松
本文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工具,对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对银行监管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寻求监管主体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点和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政策的着力点。笔者认为,各监管主体为了争取监管协调主动权,扩大影响力,都存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倾向。在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中,笔者引入合作溢价概念,并就两国监管当局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成本收益分析 博弈分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正旺
顺应《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监管部门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并对贷款拨备的指标即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作了具体规定。论文分析了2011年以来我国上市银行的拨备现状,重点分析了这两个监管指标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黎四奇
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是我国金融监管机制步向专业化与法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从目前央行与银监会的实际职能来考察,这种分设的模式并没有使中国的银行业监管走向专业性、高效率性与更有效性,也没有真正解决央行原有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只是使原有的内部冲突外部化;同时,由于银监会的弱势,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正潜伏着可能失灵的危机。
关键词:
分立模式 央行 中国银监会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文峰
文章基于90年代以来大量监管文件和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资本定义、风险权重、资本计量方法、资本监管体系和违规惩罚措施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发展动态与脉络,展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从简单的资产负债管理到基于内部评级法的组合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到全面风险管理,从微观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演变过程。最后,为进一步改进资本监管,文章提出了资本监管的改进建议,如监管当局应重视银行风险行为的异质性,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资本监管 融资成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明
中国银行业监管有其独特的国情特质和发展历程。既有的几种主要的监管理论均无法解释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核心特征——银行业的工具性(推动经济发展)定位和国家对银行股权、人事等的控制。本文从国家理性选择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理论和历史实证分析。作者认为这种特征体现了国家的建制性实力,而拥有一定的建制性实力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历史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这种管制体制发挥了一定的功效,但也面临着市场化的内在冲击,其未来将取决于对国家能力的理性和动态调整。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理性选择 建制性实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立成 范从来
本文详细梳理了百年来中国银行业中政府监管的演进轨迹,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1)政府监管的完备程度受到当时经济金融思想的制约,政府对金融越重视,经济金融思想越先进,政府监管的制度完备程度就越高。(2)政府监管效能的发挥与金融体制紧密相关。(3)随着经济金融制度的变迁,1949年以来中国银行业中的政府监管经历了指令性体制、发展型体制和专业型体制三个阶段。下一步,关键是要增强银行监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正确定位政府监管在银行监管中的角色,推动政府监管机构从行业利益的代表者真正转变为公众利益的守护者。
关键词:
银行监管 演进 逻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在三方面改革中的长足进步,简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以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开放状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银行业 监管 银行对外开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维持快速发展,我国监管制度也有了长足进步。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国际银行业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