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5)
2023(9791)
2022(8003)
2021(7625)
2020(6221)
2019(14435)
2018(14477)
2017(27589)
2016(14930)
2015(17582)
2014(17750)
2013(17345)
2012(15997)
2011(14454)
2010(14682)
2009(13636)
2008(13842)
2007(12401)
2006(11392)
2005(11049)
作者
(41418)
(33999)
(33983)
(32923)
(22021)
(16273)
(15770)
(13225)
(13095)
(12573)
(11805)
(11567)
(11181)
(10949)
(10847)
(10677)
(10189)
(9987)
(9947)
(9544)
(8843)
(8468)
(8119)
(7929)
(7849)
(7735)
(7658)
(7561)
(6960)
(6834)
学科
(60664)
经济(60583)
管理(39101)
(36186)
(28123)
企业(28123)
中国(23408)
方法(22865)
(22765)
银行(22619)
(21913)
(21228)
数学(19612)
数学方法(19394)
(17492)
(16521)
金融(16520)
(16450)
(15925)
贸易(15911)
(15647)
业经(13975)
(12478)
制度(12473)
(12061)
农业(11220)
业务(10837)
地方(10447)
(10220)
体制(9946)
机构
大学(208286)
学院(207083)
(94275)
经济(92379)
研究(76648)
管理(72855)
中国(70606)
理学(59383)
理学院(58707)
管理学(57845)
管理学院(57454)
(47566)
(46238)
科学(41005)
(38766)
财经(36319)
中心(36124)
研究所(34253)
(33184)
(33110)
经济学(31230)
北京(30780)
(30649)
经济学院(28131)
(27403)
(27392)
(27324)
师范(27186)
(27078)
财经大学(26999)
基金
项目(121857)
科学(95597)
研究(94908)
基金(88681)
(76106)
国家(75487)
科学基金(63850)
社会(61101)
社会科(57918)
社会科学(57907)
基金项目(45135)
教育(43910)
(43821)
编号(38651)
(37724)
资助(37641)
自然(37405)
自然科(36556)
自然科学(36550)
自然科学基金(35943)
成果(33871)
(28807)
重点(27987)
课题(27815)
(26861)
中国(26670)
国家社会(26405)
(25965)
教育部(25266)
(24526)
期刊
(110672)
经济(110672)
研究(75512)
中国(49453)
(39602)
金融(39602)
(37695)
(29563)
管理(29184)
学报(27291)
教育(26612)
科学(26385)
大学(21734)
学学(19885)
财经(19080)
农业(18657)
经济研究(18361)
技术(17681)
国际(16925)
(16569)
(16443)
业经(15739)
问题(15345)
世界(13337)
(10796)
理论(10596)
图书(10319)
(10188)
论坛(10188)
会计(9966)
共检索到353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萌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闫萌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是指遵循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化、科学化地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行为监督和业务管制,以使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相接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银行业风险,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恒森  贾景峰  
关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探讨范恒森,贾景峰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开放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服务贸易以使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也要在相应东道国设立分支机构,并享受东道国银行的国民待遇。因此,中国的银行业要增强紧迫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建清  
中国金融业和银行业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之路走过了20年,实现了信息大集中、运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电子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从银行信息化走向信息化银行,即在银行信息化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融汇、贯通,促使银行业经营管理产生根本变化。具体说来,就是要集中、整合、共享、挖掘。一要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实现业务集中处理,最终达到经营管理的全面集中和集约,使银行在业务量快速增长、业务复杂性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业务运营的高质量、高效率,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控制经营风险;二要按照统一的信息技术架构将银行内部各管理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系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恒森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范恒森中国银行业要在世纪之交──至少要在下个世纪初期成为世界银行业的一支劲旅,就要从现在起抓住机遇,正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加快步伐。金融改革15年,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迈出可喜的步伐。截止1995年6月底,我国专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已遍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江景  
中国银行业务国际化问题研究傅江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全球金融业务的国际化。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能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国际大循环,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金融业务国际化的发展程度。一、中国银行业务国际化的现状和作用中国银行作为我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傅江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在拓展国际金融业务,参与国际金融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但目前尚有一些问题影响着中国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进程。本文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务国际化的现状和作用,列举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峰  
次贷危机发生前,许多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风向标,纷纷放松金融监管。在"最少的监管是最好的监管"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国际金融市场创新日益加快,金融产品日益复杂。但由于对复杂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监管远远落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宗怡  冀勇鹏  
银行系统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之间相互持有的风险头寸;二是银行体系集体性的风险转移动机。为了达到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发生的银行监督目标,应该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我国实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可行途径,一是监控银行体系的隐性风险头寸;二是建立问题银行的市场出售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敏聪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演进的新阶段,它将促进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进程并加强监管。但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充分发挥银监会的作用,继续完善监管体制,应大力完善金融法规、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解决原监管体制的遗留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景瑞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银行经营特点决定了银行业的高风险性,外部面临着瞬息万变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面临着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我国银行业起步晚,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金融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风险高企,案件屡发,影响了资产质量。以至于国家不得不斥巨资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充实资本金,注资为农信社置换不良贷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文峰  
文章基于90年代以来大量监管文件和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资本定义、风险权重、资本计量方法、资本监管体系和违规惩罚措施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发展动态与脉络,展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从简单的资产负债管理到基于内部评级法的组合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到全面风险管理,从微观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演变过程。最后,为进一步改进资本监管,文章提出了资本监管的改进建议,如监管当局应重视银行风险行为的异质性,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凯风  
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有着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等较实际的作用。本文将先对2003年银行业监管改革的一些较根本的动因进行回顾,然后依据这些动因,对此次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行适当的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明  
中国银行业监管有其独特的国情特质和发展历程。既有的几种主要的监管理论均无法解释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核心特征——银行业的工具性(推动经济发展)定位和国家对银行股权、人事等的控制。本文从国家理性选择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理论和历史实证分析。作者认为这种特征体现了国家的建制性实力,而拥有一定的建制性实力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历史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这种管制体制发挥了一定的功效,但也面临着市场化的内在冲击,其未来将取决于对国家能力的理性和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立成  范从来  
本文详细梳理了百年来中国银行业中政府监管的演进轨迹,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1)政府监管的完备程度受到当时经济金融思想的制约,政府对金融越重视,经济金融思想越先进,政府监管的制度完备程度就越高。(2)政府监管效能的发挥与金融体制紧密相关。(3)随着经济金融制度的变迁,1949年以来中国银行业中的政府监管经历了指令性体制、发展型体制和专业型体制三个阶段。下一步,关键是要增强银行监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正确定位政府监管在银行监管中的角色,推动政府监管机构从行业利益的代表者真正转变为公众利益的守护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在三方面改革中的长足进步,简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以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开放状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