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2)
2023(6776)
2022(5559)
2021(5531)
2020(4765)
2019(11068)
2018(10623)
2017(20633)
2016(10788)
2015(12519)
2014(12488)
2013(12519)
2012(11754)
2011(10838)
2010(10766)
2009(10342)
2008(10646)
2007(9365)
2006(8351)
2005(8041)
作者
(29977)
(24793)
(24747)
(23823)
(15928)
(11717)
(11368)
(9765)
(9694)
(8775)
(8755)
(8316)
(8119)
(8016)
(7898)
(7802)
(7408)
(7187)
(7161)
(6617)
(6236)
(6209)
(5746)
(5707)
(5669)
(5659)
(5474)
(5170)
(4966)
(4874)
学科
(47374)
经济(47298)
(29564)
管理(28725)
方法(23247)
(23143)
企业(23143)
数学(20995)
数学方法(20886)
(20444)
银行(20298)
(19591)
(18967)
中国(18610)
(13347)
金融(13347)
(12713)
贸易(12700)
(12558)
(12140)
(11796)
制度(11763)
(11101)
保险(11010)
业务(10388)
(10148)
(9464)
业经(8834)
银行制(8723)
体制(8404)
机构
大学(160167)
学院(154415)
(78692)
经济(77456)
管理(60149)
中国(56909)
研究(56909)
理学(50090)
理学院(49582)
管理学(49122)
管理学院(48813)
(39359)
(34528)
财经(30832)
科学(28529)
(28404)
(27625)
经济学(27212)
中心(26776)
研究所(24784)
经济学院(24562)
财经大学(23408)
北京(22930)
(22731)
(21822)
银行(21698)
(21442)
(20837)
金融(20569)
(20124)
基金
项目(96314)
科学(77446)
基金(75411)
研究(71253)
(64896)
国家(64466)
科学基金(55527)
社会(49913)
社会科(47528)
社会科学(47521)
基金项目(38500)
自然(33555)
自然科(32833)
自然科学(32823)
资助(32569)
自然科学基金(32327)
教育(31609)
(31058)
(27958)
编号(25940)
(24343)
中国(22796)
国家社会(22622)
成果(22085)
教育部(21711)
重点(21563)
人文(20205)
(20052)
(19473)
(19284)
期刊
(81888)
经济(81888)
研究(57507)
(35546)
金融(35546)
中国(33051)
(29395)
管理(22505)
科学(20807)
学报(19407)
(19022)
财经(16787)
大学(15912)
学学(15097)
(14384)
经济研究(14309)
(12294)
国际(11982)
问题(11254)
农业(11201)
世界(10696)
技术(10554)
业经(9439)
教育(9366)
理论(8502)
技术经济(7793)
统计(7758)
实践(7268)
(7268)
(7129)
共检索到253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钟宇平  
本文基于1995~2010年125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利用更具微观基础的Lerner指数衡量银行竞争度,研究了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均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和"竞争度-脆弱性假说"。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度并不是导致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原因。这些结论意味着,我国可以通过放松银行业进入管制来降低银行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同时,由于银行竞争度并不会影响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即使银行业竞争度上升,也不宜因此而出台加强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涛  胡莹  
本文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作用。以CR4指标代表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以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H统计量代表银行业竞争程度,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累积脉冲响应函数代表货币政策冲击。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有着正向效应,对货币政策传导至中介目标M2的影响最大,对货币政策传导至最终目标GDP与CPI影响程度较小,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明显高于竞争程度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申创  
本文运用我国2005—2015年10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对集中度和竞争度区分的基础之上,我们首次将集中度指标HHI指数和竞争度指标Boone指数及二者的平方项同时纳入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度都与银行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且我国银行业近年的HHI指数和Boone指数均分别处于"集中-脆弱"和"竞争-脆弱"区域,即集中度的下降降低了银行风险,但竞争度的上升提高了银行风险。基于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军  
本文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银行业以及上海和纽约银行业市场结构情况出发,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综合判断。研究得出结论: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银行同业合并及业务整合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文章最后提出改进中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永锋  
从银行业竞争、银行特征控制变量与宏观经济特征变量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研究了2004—2015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用市场集中度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其风险承担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永锋  
从银行业竞争、银行特征控制变量与宏观经济特征变量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研究了2004—2015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用市场集中度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其风险承担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育涛  费方域  
本文利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的自然实验,采用中国65家金融机构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银行的市场力量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勒纳指数所衡量的市场力量与由不良贷款率所衡量的信贷风险之间呈U形关系。也就是说,不良贷款率开始会随着勒纳指数的增加而下降,但在某一临界点后会随着勒纳指数的增加而上升。此外,与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U形曲线发生了向左的偏移,并且有更大比例的勒纳指数观测值位于拐点的右侧,表明特许权价值效应和风险转移效应都是市场力量影响信贷风险的重要渠道。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鸣  冯凯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兆祥  安世友  
本文采用熵值法分析银行业的集中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熵值与银行业的风险是正相关,而熵值与银行集中度是负相关,也就是说银行的集中度越高,风险就越小,银行系统也就越安全。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开放经济情况下,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以降低风险,尤其是在外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应保持金融力量的集中,以此来对抗危机的冲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银行业集中度是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等国别案例研究后发现,银行业集中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外部监管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是促进银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机构数量攀升,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行业集中度显著下降,竞争强度明显上升。这些变化提高了银行体系的金融供给,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也造成了金融乱象增多、信贷投资效率下降、中小银行脆弱性上升等不利局面。应关注集中度快速下降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潜在影响,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完善外部监管和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唐鹏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建立破产风险指数和不良贷款风险等两个冲击模型分析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在波动中不断降低,于2010年发生"拐点效应",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开始下降;银行市场结构对破产概率和不良贷款等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中国银行业风险承担会因市场集中度增加而上升,因竞争性势力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氛围应有利于降低风险承担;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减少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非正常冲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雍  刘生福  
现有理论研究普遍认为过度竞争会鼓励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承担,但实证文献并未发现两者之间稳定的正向关系。现有理论模型假设商业银行仅在存款市场上竞争是导致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出现背离的重要原因。通过构建一个考虑银行在贷款市场上竞争的扩展模型,本文揭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理论的传导机制,即贷款市场竞争的增强使得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从而相应减轻了企业贷款成本和从事冒险投资项目的动机,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基于我国115家商业银行1996-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银行业市场越垄断,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越高;相反,市场越竞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则越低。本文的政策含义十分明确,应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颜新秀  王睿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风险集中被定义为任何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相对于银行的资本、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威胁银行健康或维持核心业务能力的单个风险或风险组。风险集中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或表外项目(无论产品或服务),既可以出现在交易过程中,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东  刘强  徐尚悦  
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应对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稳定国内的金融秩序同时面对同行业的竞争,需要专注于自身金融核心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因此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选择了将自身的IT技术领域部分或者全部外包给IT外包公司,利用其IT技术领域的专长,作为自身运营、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IT外包公司的引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降低了银行在IT建设上投入的综合运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苟文均  
90年代世界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强劲趋势,促进国际银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动。国际银行业内外部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生存,势必要调整新的全球市场战略。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银行业的竞争特征和国际银行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并指出中国银行业也应制定自身的全球市场战略,以增强其在国际银行业中的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