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7)
2023(7557)
2022(6250)
2021(6049)
2020(5025)
2019(12051)
2018(11425)
2017(22784)
2016(11944)
2015(13589)
2014(13381)
2013(13583)
2012(12961)
2011(11917)
2010(11846)
2009(11268)
2008(11146)
2007(9961)
2006(9106)
2005(8744)
作者
(36180)
(29941)
(29924)
(28707)
(19267)
(14402)
(13566)
(11872)
(11562)
(10764)
(10589)
(10234)
(9969)
(9959)
(9744)
(9610)
(9099)
(8831)
(8770)
(8120)
(7731)
(7611)
(7204)
(6936)
(6857)
(6839)
(6838)
(6324)
(6169)
(5956)
学科
(54924)
经济(54879)
管理(28747)
(27829)
方法(25760)
数学(23762)
数学方法(23644)
(21989)
企业(21989)
(20203)
银行(20057)
(19009)
(18803)
中国(18243)
(14281)
金融(14281)
(13858)
贸易(13843)
(13592)
(12774)
(11859)
(10689)
制度(10683)
(10547)
业务(10057)
(9773)
业经(9193)
银行制(8609)
体制(8583)
(7298)
机构
大学(178857)
学院(172452)
(87078)
经济(85716)
研究(70163)
中国(65680)
管理(62553)
理学(52368)
理学院(51778)
管理学(51123)
管理学院(50818)
(40091)
(39996)
科学(38737)
(36372)
(33239)
研究所(32872)
中心(32280)
财经(31963)
经济学(30242)
(29493)
经济学院(27268)
(26672)
农业(26511)
北京(26338)
(25777)
银行(25574)
(24960)
财经大学(24393)
业大(23772)
基金
项目(109930)
科学(87350)
基金(85279)
(76428)
研究(76380)
国家(75942)
科学基金(63749)
社会(52067)
社会科(49738)
社会科学(49725)
基金项目(43221)
自然(41000)
自然科(40112)
自然科学(40095)
自然科学基金(39484)
资助(37512)
(36983)
教育(34161)
(33765)
(27130)
编号(26485)
重点(25550)
中国(24874)
(23792)
国家社会(23726)
教育部(23378)
(22388)
成果(22125)
科研(21541)
创新(21311)
期刊
(92195)
经济(92195)
研究(63068)
(39718)
金融(39718)
中国(37124)
(29841)
学报(29416)
(28956)
科学(28021)
管理(24943)
大学(22367)
学学(21311)
财经(18148)
农业(17539)
经济研究(17006)
(15677)
(13630)
国际(13496)
问题(12651)
世界(12079)
技术(11913)
教育(11297)
业经(10881)
(10640)
理论(9697)
技术经济(9030)
实践(8222)
(8222)
统计(8218)
共检索到287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义荣  凌江怀  
中国银行业明显表现出负债期限变短和贷款期限变长的发展趋势,这完全背离了经典银行理论的预言。通过一个委托-代理模型,本文发现,在信息不对称和垄断条件下,银行官员明显偏好发放长期贷款。银行官员改善政绩的最好方法是发放长期贷款,以垄断利润充当政绩,以延长期限掩盖贷款风险和逃避个人责任。因此,解决期限结构失衡问题,仅仅依靠产权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考核制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进行外部改革,增加市场竞争并让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仅仅注重于产权改革和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而不增加外部市场竞争,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可能让事情更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成江  
本文使用2001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双对数时间序列模型及结构模型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贷款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下降会提升贷款供给的经济贡献,同时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显著改善银行业的贷款质量;在利率较高且货币供应量较少的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不良贷款率将处在高位,贷款质量不佳;而在总产出与实际产出水平较低时,贷款供给的经济贡献受到抑制,此时如果增加财政赤字与贷款供给,将会使不良贷款率上升,从而使贷款质量恶化。依据实证结论,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成江  
本文使用2001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双对数时间序列模型及结构模型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贷款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下降会提升贷款供给的经济贡献,同时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显著改善银行业的贷款质量;在利率较高且货币供应量较少的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不良贷款率将处在高位,贷款质量不佳;而在总产出与实际产出水平较低时,贷款供给的经济贡献受到抑制,此时如果增加财政赤字与贷款供给,将会使不良贷款率上升,从而使贷款质量恶化。依据实证结论,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聪  邢天才  
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控制风险、追求利润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当前中国非完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用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了商业银行单周期的财富期望效用函数,并推导出银行最优的贷款定价和纯利差。在本文的理论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对比中发现,在非完全利率市场化下,存款利率管制会给银行造成额外的成本。这种成本体现在隐含利息支付中,所以隐含利息支付对纯利差的影响要高于在利率市场化下。本文采用中国33家商业银行和美国52家商业银行2003-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此外,实证研究还发现:中国的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定价来覆盖违约风险的能力较差;中国在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纯毅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贷款分类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技术无论在基本思路、客户细分、行业、规模、区域、国家风险方面,还是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差距作者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银行业改进现行的分类技术,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利莎  张同建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产品定价行为主要受到贷款成本分析、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信贷资金监督、信用风险计量、客户市场定位与客户关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定价机制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加点模式,而基准利率加点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成本加总定价模式。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在定价机制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信用风险计量与客户市场定位要素发挥着一般性的作用,而贷款成本分析与信贷资金监督要素则处于功能缺失状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栋  
基于商业银行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Boone指数揭示中国银行业贷款市场的竞争度及其变化轨迹。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市场的平均Boone指数为-0.433,竞争度不高;虽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但2009年后竞争度发生显著下降;"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导致效率较低的国有银行增发更多贷款,是竞争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应注意减少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干扰以促进贷款市场的充分竞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义根  胡志九  
竭力保证银行贷款有效偿还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的内在要求。2003-2015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以2011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保持连续多年的下降轨迹,随后进入上升通道且短期之内难言见顶。受贷款基数扩大影响,不良贷款率微小上升带来不良贷款绝对量大幅增加,商业银行潜在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惯性上升,需要趁早防范不良贷款的潜在增量风险,多手段灵活处置存量不良贷款,改善不良贷款处置的外部环境,减少不良贷款处置的道德风险。文章进一步剖析债转股化解不良贷款的利弊,认为现阶段需要谨慎推行债转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琼  
银行的一级资本规模是衡量资本质量的核心指标,其重要性在金融危机后更得到了空前重视。一级资本变动对贷款变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这一效应却由于银行的业务结构差别而不尽相同。本文在论证贷款规模显著受到一级资本变动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00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度的数据作为样本,利用短面板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非利息收入占比不同的银行对一级资本相关指标的变动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对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和最低的两组极端情况的银行来说,同一指标在显著性上的差异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从实证结果看,GDP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组在统计上较显著,而对中国银行业整体的贷款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晓芳  王瑞君  胡啸兵  
本文运用重心理论,考察了1991年~2009年全国银行业存款重心与贷款重心的演变轨迹。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存贷款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在信贷投放方面,东南方向占了很大的比重,造成东南部和西北部不均衡程度加剧,中央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信贷倾斜来调整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煜鹏  
本次金融危机后贷款拨备"已发生损失模型"饱受诟病,认为其造成贷款拨备"太少、太迟",贷款拨备模型改革思路由"后顾性"转向"前瞻性",围绕"预期损失模型",IASB近年来尝试开发一种为业界普遍接受的新方法进行贷款拨备,以取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分析介绍了贷款拨备模型开发演进及"动态拨备"的来由,结合国际银行实践和我国实际,提出了有关建议和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国红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空间分布及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分析 ,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高 ,其他商业银行所占份额很低 ;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过高 ,这种因外生的原因造成的过高的集中度妨碍了竞争 ;国有银行的空间分布不符合诺思分布线 ,完全是一种行政科层分布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高 ,且多属行政性壁垒。因此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一种金融抑制下的垄断结构。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必须从市场结构入手 ,才能提高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军  赵为群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竞争态势分析王军赵为群传统上,中国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这反映了银行在中国金融中的特殊地位和货币监管当局对银行的重视程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将金融机构划分为存款货币机构和非存款货币机构,以此来区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伟进  刘峥  
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的市场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了中国主要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对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显示,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和绩效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而效率提高对改善绩效有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勤  
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银行资产配置的两阶段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以Lerner指数衡量的银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银行贷款渠道中,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发挥主要作用;(2)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规模的作用受银行竞争程度影响,并且银行竞争程度的增加削弱银行贷款渠道的作用,这一效应主要通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传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