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3)
- 2023(12667)
- 2022(10820)
- 2021(10247)
- 2020(8777)
- 2019(20607)
- 2018(20168)
- 2017(38649)
- 2016(21105)
- 2015(24403)
- 2014(24470)
- 2013(24522)
- 2012(23095)
- 2011(21025)
- 2010(21075)
- 2009(20100)
- 2008(20557)
- 2007(18456)
- 2006(16174)
- 2005(14948)
- 学科
- 济(89121)
- 经济(89001)
- 管理(63849)
- 业(59401)
- 企(49130)
- 企业(49130)
- 方法(41508)
- 数学(36766)
- 数学方法(36429)
- 制(27310)
- 中国(26011)
- 财(25760)
- 银(23371)
- 银行(23224)
- 农(23128)
- 行(21813)
- 贸(18730)
- 贸易(18718)
- 业经(18440)
- 易(18294)
- 学(18288)
- 融(17503)
- 金融(17498)
- 体(15701)
- 务(15349)
- 财务(15314)
- 财务管理(15271)
- 农业(14841)
- 度(14719)
- 制度(14682)
- 机构
- 大学(316490)
- 学院(310136)
- 济(136477)
- 经济(133839)
- 管理(117472)
- 研究(110911)
- 理学(100348)
- 理学院(99150)
- 管理学(97637)
- 管理学院(97031)
- 中国(91390)
- 京(67721)
- 财(66118)
- 科学(65105)
- 所(57007)
- 农(53798)
- 财经(51810)
- 研究所(51600)
- 中心(50820)
- 江(47216)
- 经(47061)
- 业大(44198)
- 经济学(43848)
- 北京(43146)
- 农业(42536)
- 范(39598)
- 经济学院(39571)
- 院(39246)
- 师范(39197)
- 财经大学(38529)
- 基金
- 项目(200851)
- 科学(158821)
- 基金(149453)
- 研究(145425)
- 家(130658)
- 国家(129664)
- 科学基金(110115)
- 社会(94965)
- 社会科(90082)
- 社会科学(90055)
- 基金项目(78469)
- 省(74622)
- 自然(70000)
- 自然科(68414)
- 自然科学(68387)
- 自然科学基金(67258)
- 教育(67072)
- 划(64365)
- 资助(61847)
- 编号(56727)
- 成果(47967)
- 部(47083)
- 重点(45971)
- 发(42464)
- 创(41453)
- 教育部(40575)
- 国家社会(40541)
- 制(40410)
- 课题(39763)
- 创新(39013)
- 期刊
- 济(148495)
- 经济(148495)
- 研究(97662)
- 中国(64000)
- 财(53101)
- 学报(49328)
- 农(48520)
- 科学(46572)
- 管理(42799)
- 融(41230)
- 金融(41230)
- 大学(37408)
- 学学(35275)
- 农业(31101)
- 教育(28773)
- 财经(26916)
- 技术(24615)
- 经济研究(24337)
- 经(23065)
- 业经(21056)
- 问题(20034)
- 贸(18469)
- 业(17471)
- 国际(16736)
- 世界(16168)
- 技术经济(15625)
- 版(15275)
- 理论(15205)
- 统计(14534)
- 实践(13359)
共检索到478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巫景飞 吉伶华
一、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约束。在不同的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同,由此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利益在利益主体间的分配方式。制度长期来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从短时期来看则处于相对稳定的“制度均衡”状态。所谓制度均衡即“在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变化都不能给经济中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带来额外的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王舒军 邹克
按照"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制度变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宏观金融调控从以数量为主向以价格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推进,对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允许商业银行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玉茹 夏杨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的变迁是沿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这一路径演进。同样,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成也是一次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背景下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魏巍 曾建飞
近些年 ,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 ,中国加入WTO之后 ,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 ,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红
本文利用1995-2011年在中国大陆境内运营的125家中外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Panzar-Rosse的H统计值揭示了中国银行业在整个样本期间的平均市场力程度及其演变,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测量了不同规模银行的市场力。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市场力的演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中等银行市场力最强,其次是小银行,大银行市场力最弱。本文批驳了中国银行业垄断的观点,认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性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边际效应递减问题,需要改变竞争策略,对大银行的非效率问题,应通过分拆和加强机制转换予以解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关键词:
华资银行 会计制度 市场因素 政府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关键词:
华资银行 会计制度 市场因素 政府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从1994年以来,我国监管当局持续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从资本充足率计算监管、审慎资本监管和全面风险资本监管3个阶段,阐述了不同时期的资本监管特点、实施效果和趋势;从不同维度论证了审慎资本监管的实质;分析了监管制度演变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本文认为,资本监管的实质就是风险监管,通过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资本的有效利用;为应对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应从4个方面努力:建立资本补充机制、进行业务调整、应用定量风险计量工具、持续建设基础设施和培养人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力超 许启钦
本文从银行投入产出结构和银行所有制两个角度,通过随机边际生产力模型,使用中国30家银行2001~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组实证检验,来研究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是否产生显著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结构的银行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的绩效,尤其是对非国有银行的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之后,中国地区的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将会更大程度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活动,也将会面临来自外资银行更大的挑战。国有银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减少不良贷款来提高银行的绩效,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速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紫剑
在既有的 2 0多年改革中 ,中国银行业走过了一条从单一的国有金融产权完全垄断到多种产权形式初具竞争的渐进道路 ,其结构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以及政府对银行业的严格管制 ,当前国有银行仍占垄断地位 ,非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绩效连年下滑。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进入全面开放时期 ,不仅对外资银行而且对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将会逐步拆除。体制内外产权改革的并进将使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结构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竞争局面。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结构变迁 发展趋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海 万红
中国银行制度近 16 0年来的变迁 ,体现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非均衡、渐进式、不完全合同和人际化交换等特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 ,借鉴新经济史学派的观点 ,对中国银行制度从近代以来演变的上述特征进行简要考察
关键词:
中国银行制度 变迁特征 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华民 张炳申
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实际上是各方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结果。本文意在描述中央政府、国有银行自身、地方政府、新兴民营企业主阶层等各大利益集团在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中的驱动作用,企图由此逻辑地导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改革推动者提供自觉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王毅
自清朝末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中国银行业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以政府控制下"官护"性质银行的兴办为起点,中国银行业在30年间相继出现官办银行、官商合办、商办官护、私人民营、民营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垄断银行业之前,较为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雏形初步建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单一——分散——集中"的结构性变迁特征,由最初单一化的"官护"银行为主发展为数量庞大、较为分散的行业结构,最终在银行间联合发展作用下实现中国银行部门的集中。同时,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实力和业务经营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仍处于发展的幼稚阶段,但这一关键的起步对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通过集中、联合发展实现与外国在华银行和旧式钱庄的抗衡,以史为鉴,这对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叶
随着中国入世日趋明朗化,关于“入世”与中国银行业的话题频频见诸于报端。业内人士对中国银行的未来心存疑虑,银行的广大客户则期待着其想象中的优良服务。所有这些话题和关注有其合理面,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在银行业开放研究方面,无论是规范还是实证研究,均不能做到言之凿凿。因此,笔者虽承认“入世”这一变量究竟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以及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有效性的命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但同时认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十分困难,实证研究尤甚,它有赖于银行业的开放速度、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配合。在中国银行业面临开放的当口,必须首先考虑中国银行业的制度选择,这是由相对封闭的中国银行体系将要逐步融入国际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