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0)
- 2023(13010)
- 2022(10721)
- 2021(9876)
- 2020(8080)
- 2019(18175)
- 2018(17662)
- 2017(33063)
- 2016(17769)
- 2015(20143)
- 2014(19872)
- 2013(19670)
- 2012(18420)
- 2011(17191)
- 2010(16856)
- 2009(15705)
- 2008(15226)
- 2007(13487)
- 2006(12266)
- 2005(11198)
- 学科
- 济(93727)
- 经济(93638)
- 管理(47524)
- 业(42215)
- 方法(35346)
- 数学(32189)
- 数学方法(32034)
- 企(31493)
- 企业(31493)
- 中国(25169)
- 银(22400)
- 银行(22254)
- 制(21946)
- 行(20987)
- 农(20594)
- 地方(19581)
- 学(18102)
- 财(17555)
- 贸(17125)
- 贸易(17114)
- 业经(16816)
- 易(16689)
- 融(16601)
- 金融(16594)
- 农业(13843)
- 体(13698)
- 环境(13405)
- 地方经济(13300)
- 度(12279)
- 制度(12271)
- 机构
- 大学(264708)
- 学院(261846)
- 济(126656)
- 经济(124606)
- 研究(100873)
- 管理(95716)
- 中国(83107)
- 理学(81877)
- 理学院(80939)
- 管理学(79790)
- 管理学院(79328)
- 科学(58628)
- 京(56612)
- 财(54593)
- 农(51857)
- 所(51774)
- 研究所(47380)
- 中心(45057)
- 财经(43974)
- 经济学(41962)
- 农业(41213)
- 业大(40482)
- 经(40282)
- 江(38068)
- 经济学院(37768)
- 北京(36051)
- 院(35429)
- 财经大学(32892)
- 科学院(31296)
- 范(31058)
- 基金
- 项目(174596)
- 科学(137464)
- 基金(130635)
- 研究(121743)
- 家(117136)
- 国家(116251)
- 科学基金(97646)
- 社会(82760)
- 社会科(78714)
- 社会科学(78698)
- 基金项目(67914)
- 省(64493)
- 自然(61939)
- 自然科(60569)
- 自然科学(60545)
- 自然科学基金(59539)
- 划(55588)
- 教育(54294)
- 资助(53855)
- 编号(44513)
- 重点(40044)
- 部(39854)
- 发(38633)
- 国家社会(36718)
- 创(36054)
- 成果(35373)
- 创新(34083)
- 中国(34036)
- 教育部(33983)
- 科研(33548)
共检索到407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苗林栋 Bae Sangin 潘文卿
将中国银行业置于25个国家(地区)120家银行之中,利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2007—2013年中国银行业和世界银行业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虽然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GDP增长;与产出法相比,收支法下银行业效率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大。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鉴于基于盈利能力的效率提升更能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健华 王鹏
本文根据更加全面的中国银行业数据以及产出定位的距离函数,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中国三类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发现:(1)金融体制变革对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前期,技术效率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最大。(2)所有类型银行的技术前沿在不断扩张,尤其在后期。在业务扩张方面,技术进步呈逐渐下降趋势,甚至出现退步,银行更多依靠规模优势促进业务扩张。(3)从平均贡献来看,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大,规模效率的贡献较低。在业务扩张方面,对大银行来讲(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规模效率贡献较大;对城市商业银行来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宁 刘伟其 于之倩 王兵
在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银行业的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早期针对个体样本的技术性TFP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并分解加总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及来源进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TFP增长表现良好,其中,整体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进一步分解发现,制度创新改善和加总的个体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TFP增长。在整体效率变化方面,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和结构效率变化都有待提高,其中,范围效率变化是抑制结构效率改善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类型银行,制度创新变化对所有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都影响显著,加总的个体技术变化对股份制和地区性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贡献更突出;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结构效率变化、范围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作用有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导向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引入了不良贷款和资本要素。分析表明,2000~2005年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同时我们发现,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会高估中国银行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沈洪溥 史晨昱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响路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透过中国实体经济渠道对银行体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放缓,使银行体系面临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中下行阶段带来的严峻考验。而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是否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本文从与存贷利差相关的三个有趣经济现象入手,在对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高进行结构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存贷利差高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二是中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形成"大银行、小企业"的资金市场供求矛盾。存贷利差高对居民贫富差距、银行利润和企业效率均有不利影响。本文就政策制定的方向提出了三点思路。
关键词:
存贷利差 市场准入限制 市场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虹仪
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空间效率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面。本文阐明了距离、密度、分割三要素通过竞争效应、本地化效应以及多元化效应影响金融资源配置的理论机制。基于成本视角引入金融发展中的空间因素,拓展新经济地理学经典“中心-外围”模型,揭示出优化空间效率是推动金融与工业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以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实证考察我国银行业空间结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企业邻近范围内商业银行数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国有银行主导的。机制分析表明,我国市场化进程下银行业金融空间结构显著提升了企业负债规模,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与企业投资效率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业金融空间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制度门槛效应,在人均收入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超越第二门槛值之后,企业邻近范围内商业银行数量增长会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增长。中小、民营以及较少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其生产率更容易受银行业金融空间结构变动的负面影响,而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能够优化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本文为破解我国金融发展结构性矛盾、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朱宁
本文运用共同边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9年中国27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表示偏离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比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呈"V"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平稳,城市商业银行逐步上升;总体上,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纯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进步都不明显,技术规模变化显示中国银行业趋向CRS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纯技术赶超最优,而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表现较弱;外资银行进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谦 董玥 宋齐芳
文章基于中国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与SE-SBM-DEA模型相结合的固定参比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度中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地区、省级层面进行分析,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最高,其次是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21个省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增长趋势,9个省份呈负增长趋势;金融发展规模对全国层面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禀赋结构呈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晓雪
对于正在加快步伐走出去的中国银行业,英国脱欧将对金融资产配置、海外业务发展、欧洲机构申设与定位、风险管控等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脱欧事件不仅对英国乃至欧盟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中英经贸往来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OECD及IMF已将英国公投脱欧列入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芙蓉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创新一直为各界广泛关注,首先请您谈谈如何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阎庆民:金融创新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金融创新也是一柄"双刃剑"。因此,我国金融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卫 王聪
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格局面临重塑。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竞争态势,揭示了中外银行业竞争格局异同的深层文化因素和外部性理论的起源及其在金融产业经济中的发展过程,提出外部性理论演进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的启示。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外部性 外部性理论 金融产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波 于良春
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规模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银行业中规模经济同样存在且易于形成。但银行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最佳规模区间是位于一定区域之内的。同时 ,银行业的规模经济要受到市场结构、银行制度、管理以及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指标分析和施蒂格勒的“生存竞争法”对中国银行业进行了实证考察 ,结果表明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 ,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一种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生存竞争法 有效竞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宗华
In this paper,we make the sample as three group,the first group is all the sixteen commercial banks,the second group is the four state banks,and the third group is the other twelve commercial banks.By using a translogarithmic cost funtion,we estimate the coefficient of economies of scale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ing in 1994~2001.The result show that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state banks experience a process of from scale diseconomies to scale economies and again to scale diseconomies,and the other commercial banks gradually show property of scale economies.It means the four state banks is either too big in size or inefficiency in manage ment,while the other commercial banks may exploit scale benefits by developing in size.
关键词:
规模经济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规模经济系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敬琏
金融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循环系统。后者运转需要前者为它提供充足而新鲜血液。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开放,需要加速银行业的发展,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良的服务。金融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循环系统。后者运转需要前者为它提供充足而新鲜血液。从20世纪后期开始的新一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