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15)
2023(17751)
2022(15010)
2021(14297)
2020(11884)
2019(27444)
2018(26722)
2017(51772)
2016(27626)
2015(31170)
2014(31017)
2013(30667)
2012(28227)
2011(25492)
2010(25363)
2009(23953)
2008(23044)
2007(20141)
2006(17957)
2005(16423)
作者
(77926)
(64553)
(64042)
(60929)
(41104)
(30743)
(29147)
(25082)
(24730)
(22984)
(21981)
(21965)
(20601)
(20332)
(20099)
(19987)
(19080)
(18660)
(18493)
(18488)
(16111)
(15581)
(15535)
(14605)
(14425)
(14420)
(14383)
(14079)
(12989)
(12704)
学科
(109102)
经济(108949)
管理(81666)
(77970)
(65897)
企业(65897)
方法(47676)
数学(41135)
数学方法(40703)
中国(36537)
(35166)
银行(35019)
(33391)
(32069)
金融(32066)
(32031)
(31674)
(29253)
业经(25997)
(22229)
贸易(22207)
(21699)
(21543)
地方(21493)
(20187)
财务(20111)
财务管理(20071)
农业(19396)
(19136)
企业财务(19102)
机构
大学(389550)
学院(385327)
(164145)
经济(160746)
管理(151849)
研究(133883)
理学(130145)
理学院(128723)
管理学(126803)
管理学院(126096)
中国(112398)
(83500)
(78719)
科学(77234)
(66148)
中心(62636)
财经(62294)
研究所(59839)
(59407)
(56766)
(55963)
北京(53584)
业大(53253)
经济学(51261)
(48899)
师范(48485)
(48406)
财经大学(46684)
农业(46227)
经济学院(46206)
基金
项目(257872)
科学(203969)
研究(191909)
基金(189812)
(164506)
国家(163162)
科学基金(140335)
社会(123334)
社会科(117062)
社会科学(117033)
基金项目(99950)
(96867)
自然(88952)
教育(87114)
自然科(86860)
自然科学(86843)
自然科学基金(85315)
(82214)
资助(78096)
编号(77156)
成果(63784)
(58556)
重点(57676)
(54645)
(53693)
课题(52810)
国家社会(51700)
教育部(50997)
(50722)
创新(50195)
期刊
(179346)
经济(179346)
研究(123162)
中国(78103)
(60254)
(57695)
金融(57695)
管理(57240)
学报(57223)
(54503)
科学(54421)
大学(44524)
学学(41837)
教育(40080)
农业(35792)
财经(31450)
技术(31094)
经济研究(29134)
业经(27286)
(26929)
问题(23067)
理论(20278)
(19879)
(18711)
国际(18703)
实践(18215)
(18215)
世界(18049)
技术经济(18025)
图书(17687)
共检索到591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玉茹  夏杨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的变迁是沿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这一路径演进。同样,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成也是一次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背景下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魏巍  曾建飞  
近些年 ,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 ,中国加入WTO之后 ,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 ,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巫景飞  吉伶华  
一、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约束。在不同的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同,由此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利益在利益主体间的分配方式。制度长期来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从短时期来看则处于相对稳定的“制度均衡”状态。所谓制度均衡即“在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变化都不能给经济中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带来额外的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王舒军  邹克  
按照"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制度变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宏观金融调控从以数量为主向以价格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推进,对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允许商业银行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紫剑  
在既有的 2 0多年改革中 ,中国银行业走过了一条从单一的国有金融产权完全垄断到多种产权形式初具竞争的渐进道路 ,其结构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以及政府对银行业的严格管制 ,当前国有银行仍占垄断地位 ,非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绩效连年下滑。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进入全面开放时期 ,不仅对外资银行而且对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将会逐步拆除。体制内外产权改革的并进将使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结构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竞争局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从1994年以来,我国监管当局持续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从资本充足率计算监管、审慎资本监管和全面风险资本监管3个阶段,阐述了不同时期的资本监管特点、实施效果和趋势;从不同维度论证了审慎资本监管的实质;分析了监管制度演变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本文认为,资本监管的实质就是风险监管,通过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资本的有效利用;为应对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应从4个方面努力:建立资本补充机制、进行业务调整、应用定量风险计量工具、持续建设基础设施和培养人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卫东  
西方金融组织的经营网点演变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让人寻味、让人思考的层面很多;尽管到目前为止,以数量规模扩张为主的金融发展阶段已经结束,但是,其对经济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仍会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借鉴西方金融组织经营网点的发展经验,确定西部地区具有区域经济特征的网点经营发展模式,是一种制度变迁和对金融制度、政策的“公共选择”过程;它对于西部地区金融组织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耿志民  
一、金融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轨迹 我国在金融体制结构安排上以1993年为界,先后经历了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这两个发展阶段,并且都是由制度供给决定的。客观分析,1979年以前的“大一统”金融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混业经营模式,只不过因为当时国内的保险业务极其简单,证券业务尚未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包揽了包括保险在内的一切金融业务,从而是一种简单的混业经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胜  庞东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效应在次贷危机一步步扩散蔓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金融创新作了深刻反思,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我国金融创新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因噎废食,而应结合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创新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创新之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婷  王胜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这在次贷危机一步步扩散蔓延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金融创新作了深刻反思,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我国金融创新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因噎废食,应结合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创新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创新之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志新  
中国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决定了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而碳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高成长性以及国际性则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新一轮金融格局调整中,必须适应碳经济发展,加快确立碳金融交易定价主导权,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构建碳金融业务创新体系,完善碳金融业务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双蓉  
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金融防火墙"——《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被废除,这意味着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中国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在国内市场迎接外资银行的冲击,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拓展国际业务。因此,在全球混业经营趋势下合法、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创新,就成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