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6)
- 2023(11080)
- 2022(9112)
- 2021(8473)
- 2020(7291)
- 2019(17454)
- 2018(16789)
- 2017(33513)
- 2016(18009)
- 2015(20673)
- 2014(20635)
- 2013(21038)
- 2012(19989)
- 2011(18075)
- 2010(17827)
- 2009(16846)
- 2008(16942)
- 2007(15054)
- 2006(13017)
- 2005(12059)
- 学科
- 济(84881)
- 经济(84810)
- 业(47734)
- 管理(47328)
- 方法(42802)
- 数学(39249)
- 数学方法(39033)
- 企(37012)
- 企业(37012)
- 中国(24199)
- 财(23166)
- 银(21735)
- 制(21706)
- 银行(21590)
- 农(21238)
- 行(20216)
- 贸(18026)
- 贸易(18016)
- 易(17594)
- 融(16186)
- 金融(16184)
- 业经(15673)
- 学(14793)
- 农业(14159)
- 地方(14092)
- 务(12906)
- 财务(12891)
- 财务管理(12858)
- 企业财务(12235)
- 度(12107)
- 机构
- 大学(267449)
- 学院(262720)
- 济(123702)
- 经济(121634)
- 管理(100513)
- 研究(93732)
- 理学(86446)
- 理学院(85516)
- 管理学(84406)
- 管理学院(83905)
- 中国(78926)
- 财(56593)
- 京(56332)
- 科学(52984)
- 所(47254)
- 财经(45677)
- 农(44979)
- 中心(43427)
- 研究所(42898)
- 经(41820)
- 经济学(41446)
- 江(38179)
- 经济学院(37774)
- 业大(36454)
- 北京(36117)
- 农业(35671)
- 财经大学(34317)
- 院(33049)
- 范(32225)
- 师范(31891)
- 基金
- 项目(171593)
- 科学(136122)
- 基金(128844)
- 研究(124466)
- 家(111995)
- 国家(111156)
- 科学基金(94944)
- 社会(82905)
- 社会科(78943)
- 社会科学(78922)
- 基金项目(67161)
- 省(62769)
- 自然(59244)
- 自然科(57918)
- 自然科学(57899)
- 教育(57143)
- 自然科学基金(56972)
- 资助(54542)
- 划(54109)
- 编号(47850)
- 部(40963)
- 成果(39343)
- 重点(39047)
- 发(37100)
- 国家社会(36151)
- 教育部(35578)
- 创(35168)
- 中国(33853)
- 人文(33650)
- 科研(33460)
- 期刊
- 济(127306)
- 经济(127306)
- 研究(83039)
- 中国(48629)
- 财(43393)
- 学报(40115)
- 农(39257)
- 融(38304)
- 金融(38304)
- 科学(37600)
- 管理(34316)
- 大学(30542)
- 学学(28916)
- 农业(25051)
- 财经(24064)
- 经济研究(22758)
- 教育(20935)
- 经(20656)
- 技术(20565)
- 业经(17948)
- 问题(17787)
- 贸(16932)
- 国际(14885)
- 业(14546)
- 世界(14305)
- 技术经济(14192)
- 统计(14012)
- 理论(13264)
- 策(12110)
- 商业(11811)
共检索到396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菁
本文利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0-2007年期间的数据,首先对银行收益进行回归分析,其次对回归方程求非利息收入的偏导,将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收入结构转型具有两面性:增加的非利息收入的确带来了收益,但是非利息收入增加带来的收入结构多样化效应并没有改善银行收益。同时,根据偏导函数得出实现收益总效应非负的最小非利息收入份额。
关键词:
银行业 收入结构 非利息收入 多样化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莹 严太华
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性、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的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银行业新兴力量发展缓慢 ,四大寡头的垄断地位在短期之内难以动摇。由于国有银行太大 ,新兴银行太小 ,缺少大小适度的中等银行过渡 ,致使整个行业呈现出头重脚轻、两极分化的市场结构特征和两种形式各异的规模不经济状态。无论是新银行进入市场 ,还是在位银行退出市场 ,都面临着各种层层高筑的市场壁垒 ,致使劣势银行难以清除 ,产业结构优化受到限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敬学
In this paper, we apply the translog cost function as proposed by Aigner et al (1977) to derive measures of X inefficiency and scale inefficiency,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rrors are distributed half normal, then we test the structure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banking. From the results, we find that only scale inefficiency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profitability, but the other variables havenot. That is to say,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 hypothesis in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However, we donot fin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efficient performance hypothesis either.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玮 李植 王冬丽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银行业整体绩效越低;国有股比例和国内生产总值与我国银行业的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银行业绩效的提升有赖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杠杆比率和营业费用率等影响因素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市场结构 市场份额 市场集中度 银行绩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丽霞
纵观各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商业银行业由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战略性地位,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特殊保护,再加上具有自然垄断和规模收益等特点,因此较之其他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垄断程度或较低的竞争性。本文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三个方面试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进而提出如何增强竞争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亚琴 容玲
本文运用1997-2010年中国银行业规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规制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约束、政府监管能力与资本充足率在促进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上不完全显著,但交互项对促进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方面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
关键词:
银行业 规制 效果 实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道维 高祖庆
本文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银行信用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净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较少依赖短期银行借款,而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的公司则高度依赖短期银行信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公司高度依赖长期银行信用,而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则较少依赖长期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结构大体上符合"先内而外"的最优的融资次序理论,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理论。短期银行借款可能助长过度投资行为,信用结构中的短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换性。
关键词:
现金流量 信用结构 银行信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红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银行结构 银行集中度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小海 刘修岩
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利用样本期为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期初银行业结构、市场规模、市场需求成长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与调整均有较为显著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时间虚拟变量加以反映的规模经济水平、产品差异程度、进入壁垒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不大;经济开放、政府干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反且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伟进 刘峥
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已经由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度集中的市场类型;运用DEA方法测定了中国主要14家银行的经营效率;对市场结构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显示,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和绩效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而效率提高对改善绩效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银行业 结构 效率 绩效 相关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程建伟
基于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采用1998-2005年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盈利、规模、周期、成长性和上市与否六个方面对银行业资本结构决定进行的实证结果表明:资本资产比率与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银行规模显著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和上市与否显著正相关,与风险资产规模、银行规模和GDP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而资产增长率对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都没有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旭 蒋振声 周军民
本文在分析传统共谋假说 (即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与有效结构假说的基础上 ,运用DEA综合效率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效率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 ,而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负相关。因此 ,我们应强调银行效率。最后 ,提出了几点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结构 绩效 银行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洋
本文以1998~2009年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指数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银行业效率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效率在这12年间总体效率平均提高了0.3%,其中技术效率是银行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对比分析发现,国有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相对于股份制银行提高得更快,为年均1.7%。技术进步是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达到年均1.6%。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玉立
采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1992-2007年的面板数据,从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两个方面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参股银行的比例不断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在外资进入当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而资本充足率和贷款坏账率出现显著改善。而外资战略投资者对银行业盈利水平的改善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两年。这表明境外投资者能有效推进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但由于体制差异,中外资股东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因此,面对外资投资者,国内银行应采取"选择参与"、"战略合作"等对策。
关键词:
境外战略投资者 银行业 影响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张慧
本文在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开放的双重背景下,选取四大国有银行与十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4~200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中国银行业的绩效生态以及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绩效差异的决定机制,从比较中寻找差距,探讨国有银行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
银行业 绩效生态 绩效差异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