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0)
2023(10460)
2022(8563)
2021(8096)
2020(6747)
2019(15682)
2018(15232)
2017(28907)
2016(15518)
2015(17176)
2014(16727)
2013(16662)
2012(15288)
2011(13847)
2010(13553)
2009(12572)
2008(12551)
2007(10666)
2006(9674)
2005(8865)
作者
(44577)
(37283)
(37158)
(35579)
(23654)
(18026)
(16766)
(14570)
(14431)
(13051)
(13043)
(12385)
(11971)
(11937)
(11934)
(11563)
(11168)
(10888)
(10746)
(10499)
(9389)
(9208)
(9110)
(8493)
(8469)
(8442)
(8296)
(7875)
(7448)
(7364)
学科
(65317)
经济(65232)
管理(39641)
(38934)
(30180)
企业(30180)
方法(29922)
数学(27519)
数学方法(27387)
(22253)
中国(21365)
(20946)
银行(20800)
(19761)
(19542)
(17539)
(15294)
贸易(15284)
(15019)
(14408)
金融(14408)
业经(13340)
(12665)
(11894)
制度(11887)
(11806)
农业(11671)
体制(10961)
收入(9751)
业务(9662)
机构
大学(220256)
学院(215640)
(103649)
经济(102162)
研究(82160)
管理(81224)
理学(70035)
中国(69989)
理学院(69253)
管理学(68391)
管理学院(67989)
(47765)
(47236)
科学(47113)
(42565)
(41841)
研究所(38236)
财经(37729)
中心(36332)
(34824)
经济学(34650)
农业(33601)
业大(32992)
经济学院(31427)
(30590)
北京(30448)
(29018)
财经大学(28532)
(25672)
师范(25287)
基金
项目(145770)
科学(115566)
基金(110917)
研究(101543)
(99604)
国家(98844)
科学基金(83536)
社会(69707)
社会科(66417)
社会科学(66402)
基金项目(58070)
自然(53485)
自然科(52317)
自然科学(52297)
(51911)
自然科学基金(51480)
教育(45957)
(45682)
资助(45561)
编号(36371)
(34473)
重点(33407)
国家社会(31397)
(31058)
(30329)
教育部(29710)
中国(29555)
成果(29022)
创新(28636)
科研(28384)
期刊
(106830)
经济(106830)
研究(72002)
中国(44092)
学报(37862)
(37185)
(35775)
科学(34677)
(34503)
金融(34503)
管理(29198)
大学(28665)
学学(27360)
农业(23388)
财经(20170)
经济研究(19958)
教育(17506)
(17410)
技术(15099)
业经(14926)
问题(14766)
(14180)
(13681)
国际(13462)
世界(12708)
技术经济(10848)
(10000)
统计(9981)
理论(9748)
商业(9199)
共检索到333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菁  周好文  
面临混业趋势的挑战,内外竞争的压力以及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经营战略转型势在必行。近几年,非利息收入以其稳定收益、改善收入结构、增加多样化收益等优势,成为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但是,非利息收入与银行收益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仍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我国12家商业银行1999~2006年期间的数据对非利息收入的收益贡献进行剖析,回归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资本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不同于以往的观点。同时,本文结合当前现状对该结论做出经济解释,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菁  
本文利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0-2007年期间的数据,首先对银行收益进行回归分析,其次对回归方程求非利息收入的偏导,将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收入结构转型具有两面性:增加的非利息收入的确带来了收益,但是非利息收入增加带来的收入结构多样化效应并没有改善银行收益。同时,根据偏导函数得出实现收益总效应非负的最小非利息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华民  张炳申  
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实际上是各方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结果。本文意在描述中央政府、国有银行自身、地方政府、新兴民营企业主阶层等各大利益集团在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中的驱动作用,企图由此逻辑地导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改革推动者提供自觉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芳秀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之间的博弈将形成两种均衡:合作均衡和竞争均衡。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既要防止银行的价格合谋和垄断定价行为,促进利率在资金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又要规避因银行过度竞争而导致的金融风险,维持银行系统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卫东  陈龙  
本文采用16家商业银行1997~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对比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高于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中银行总资产、存款占比、净利息收益率、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净利息收入之比与非利息收入占比负相关,管理费用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正相关。股份制银行中银行总资产、存款占比、净利息收益率与非利息收入占比负相关,贷款损失准备金与净利息收入、管理费用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正相关。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秦凤鸣  
合意的银行业结构既不是自由竞争也不是高度集中和垄断。有些原来银行业高度垄断的国家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入竞争,而另一些一贯主张银行业自由竞争的国家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兼并浪潮,这种趋同性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银行业的竞争和集中垄断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转型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结构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所以密切相关,是因为政府的干预及其干预成本所造成的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基于此,中国银行业的重构在所难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国红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空间分布及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分析 ,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高 ,其他商业银行所占份额很低 ;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过高 ,这种因外生的原因造成的过高的集中度妨碍了竞争 ;国有银行的空间分布不符合诺思分布线 ,完全是一种行政科层分布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高 ,且多属行政性壁垒。因此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一种金融抑制下的垄断结构。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必须从市场结构入手 ,才能提高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缓慢恢复期;我国经济也处在"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同时开始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针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新特点与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银光  
本文在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银行业的经营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要优化市场结构,以利于银行业绩效优化和竞争力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建华  杨明中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毅  文珊  
近年来,通过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不断创新,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得以改善,但由于我国银行监管的发展历程毕竟短暂,因此在监管理念、监管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本文从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成本-收益有效性的角度,提出了优化监管的路径选择:转变监管理念,从规则导向监管逐步向原则导向监管演进;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现场检查有效性,促进非现场监管系统升级改造,提高监管效率;强化市场力量,完善监管外部问责制;通过引入预先承诺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新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春松  
本文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工具,对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对银行监管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寻求监管主体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点和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政策的着力点。笔者认为,各监管主体为了争取监管协调主动权,扩大影响力,都存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倾向。在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中,笔者引入合作溢价概念,并就两国监管当局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芳  陈德棉  
信贷集中利弊的理论研究尚缺乏结合中国银行业数据的论证,而近年商业银行实际发放信贷有明显的集中倾向,实证研究信贷集中的风险、收益效应对银行未来信贷决策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根据我国信贷的周期性,选取2005—2009年12家样本银行数据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贷集中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但也会带来不良贷款率增加、贷款减值损失增加和贷款质量恶化等负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