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3)
2023(7713)
2022(6423)
2021(6310)
2020(5212)
2019(12207)
2018(11935)
2017(22953)
2016(12265)
2015(14048)
2014(13898)
2013(13783)
2012(13245)
2011(12181)
2010(12156)
2009(11425)
2008(11570)
2007(10196)
2006(9360)
2005(8807)
作者
(33746)
(28062)
(28014)
(27218)
(18356)
(13272)
(12867)
(10988)
(10931)
(10236)
(9878)
(9403)
(9331)
(9294)
(9037)
(8819)
(8504)
(8259)
(8073)
(7849)
(7279)
(6862)
(6726)
(6488)
(6431)
(6366)
(6320)
(6163)
(5721)
(5708)
学科
(50533)
经济(50484)
管理(31491)
(29477)
(22221)
企业(22221)
方法(21103)
数学(19543)
(19525)
银行(19380)
数学方法(19376)
中国(18945)
(18149)
(17528)
(14376)
贸易(14364)
(14174)
(13930)
(12651)
(12574)
金融(12573)
(11175)
制度(11170)
(10069)
业务(9912)
业经(9130)
农业(8677)
银行制(8584)
地方(8263)
(8078)
机构
大学(172853)
学院(170328)
(85558)
经济(84050)
研究(67354)
管理(63947)
中国(60550)
理学(53169)
理学院(52600)
管理学(52051)
管理学院(51709)
(40126)
(37774)
科学(35060)
(33836)
中心(30985)
财经(30845)
研究所(30366)
(28376)
经济学(28200)
(26569)
(25837)
经济学院(25423)
北京(25108)
(24669)
(24056)
银行(23706)
财经大学(23054)
(22019)
(21329)
基金
项目(105482)
科学(84193)
研究(80966)
基金(79205)
(68319)
国家(67796)
科学基金(57461)
社会(53619)
社会科(51068)
社会科学(51062)
基金项目(39552)
教育(36870)
(36404)
资助(34429)
自然(34281)
自然科(33501)
自然科学(33493)
自然科学基金(32975)
(32421)
编号(31592)
成果(27602)
(26164)
中国(24101)
重点(23906)
(23735)
国家社会(23500)
教育部(22858)
课题(22575)
(21763)
(21571)
期刊
(93355)
经济(93355)
研究(62501)
中国(38052)
(35077)
金融(35077)
(29108)
管理(24725)
(24341)
科学(22008)
学报(21426)
教育(17949)
大学(16862)
经济研究(16660)
财经(16154)
学学(15686)
农业(15528)
国际(14583)
(14494)
(13998)
技术(13120)
问题(12417)
业经(12265)
世界(11937)
(8915)
理论(8653)
技术经济(8296)
(8267)
论坛(8267)
统计(7736)
共检索到285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胜华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梅  
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对外开放既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依法对外开放和监管,促进中国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在5年过渡期结束之际,中国政府在广泛调研、征求并吸收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政府通过逐步深化银行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使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2003年银监会成立七年多来,高度重视银行业对外开放,始终坚持改革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孔艳杰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和"单边开放"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判断和评价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对2003~200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属于中等水平;本文还从实际对外开放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对外开放度远比定量测度的要高。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性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应汲取其他国家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原  马志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Alicia Garcia-Herrero  Daniel Santabarbara  
实证数据表明,由于外国投资者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系统效率都得到了改善。在各种外资参与方式中,包括拥有中资银行的小额股权(这与新兴市场的典型做法并不相同),战略投资者的效果看起来最为卓著。纯粹的财务投资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研究还发现,私人投资者比公共投资者更有影响力,无论公共投资者是国际组织还是主权财富基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德旭  王文汇  
银行业开放是金融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自主渐进安全可控的扩大化、纵深化开放历程,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政策上的全面开放。然而在实践中,银行业双向开放水平不及政策预期,开放活力有待激发,开放结构亟需调整。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之际,中国银行业要与时俱进,与金融业各领域改革开放相协调,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自主安全开放为原则,以改善开放结构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坚持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相结合,有效防止金融风险,充分把握开放的"时"与"度",将银行业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令美  
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银行业控制力究竟是不是被削弱了?本文通过选取19个银行业控制力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予以定量评估。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控制力逐步增强,其中,本国银行业竞争实力提升和对外资银行监管力度加强是主要贡献因素,而外资银行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其控制力总体趋于下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宗良  李艳成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其中有4项涉及银行业开放。启动新一轮银行业对外开放正当其时扩大对外开放是提升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竞争和结构优化的必要和迫切之举。引入外国资本、扩大外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孔艳杰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单边开放"的质疑。历史经验表明,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是有可能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金融业的开放,引入了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甚至控股本国银行,最终以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以及影响深远的债务危机收场。但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没有必然性,如英国银行业开放度在50%左右,其稳定性非常好。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文玉春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银行业1999~2008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对其效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生产经营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滞后于自身规模的迅速扩张。此外发现,银行业结构、区域地理分布、资产规模及银行类型等因素会使银行业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文玉春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银行业1999-2008年的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其效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生产经营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存在与自身规模不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同时,银行业结构、区域分布、规模大小以及企业类型等因素会使银行业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差异。银行业生产率改进大部分来自于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