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0)
- 2023(13660)
- 2022(11352)
- 2021(10449)
- 2020(8877)
- 2019(20425)
- 2018(19756)
- 2017(37770)
- 2016(20298)
- 2015(23112)
- 2014(22959)
- 2013(23086)
- 2012(21855)
- 2011(20058)
- 2010(19996)
- 2009(18944)
- 2008(18724)
- 2007(16814)
- 2006(14926)
- 2005(13733)
- 学科
- 济(104620)
- 经济(104531)
- 管理(54225)
- 业(51106)
- 方法(42715)
- 企(39711)
- 企业(39711)
- 数学(38590)
- 数学方法(38366)
- 中国(26734)
- 农(23263)
- 银(23106)
- 银行(22960)
- 制(22707)
- 行(21594)
- 财(21577)
- 地方(21146)
- 贸(20411)
- 贸易(20400)
- 学(20397)
- 易(19872)
- 业经(18892)
- 融(17876)
- 金融(17874)
- 农业(15709)
- 环境(14614)
- 地方经济(13742)
- 体(13157)
- 和(13146)
- 度(12659)
- 机构
- 大学(307846)
- 学院(303735)
- 济(142827)
- 经济(140351)
- 管理(112939)
- 研究(112771)
- 理学(96888)
- 理学院(95752)
- 管理学(94384)
- 管理学院(93828)
- 中国(92924)
- 科学(67245)
- 京(64990)
- 财(62163)
- 农(60135)
- 所(58567)
- 研究所(53547)
- 中心(51678)
- 财经(50260)
- 农业(47930)
- 业大(47244)
- 经济学(46751)
- 经(45786)
- 江(44939)
- 经济学院(42206)
- 北京(41311)
- 院(39110)
- 财经大学(37426)
- 范(36670)
- 师范(36193)
- 基金
- 项目(199642)
- 科学(156545)
- 基金(148631)
- 研究(138717)
- 家(132172)
- 国家(131140)
- 科学基金(110398)
- 社会(92530)
- 社会科(87954)
- 社会科学(87927)
- 基金项目(78325)
- 省(74779)
- 自然(71100)
- 自然科(69500)
- 自然科学(69471)
- 自然科学基金(68323)
- 划(64279)
- 教育(61978)
- 资助(61159)
- 编号(51984)
- 重点(45649)
- 部(45441)
- 发(44042)
- 成果(41802)
- 创(41235)
- 国家社会(40120)
- 科研(39028)
- 创新(38850)
- 教育部(38673)
- 中国(37418)
- 期刊
- 济(155249)
- 经济(155249)
- 研究(94936)
- 中国(57230)
- 农(53639)
- 学报(53341)
- 科学(47516)
- 财(47248)
- 融(43980)
- 金融(43980)
- 管理(39605)
- 大学(39051)
- 学学(37466)
- 农业(34077)
- 经济研究(27153)
- 财经(26533)
- 技术(22940)
- 经(22863)
- 业经(21770)
- 问题(20908)
- 教育(20396)
- 业(19059)
- 贸(19024)
- 国际(17614)
- 技术经济(16883)
- 世界(16857)
- 统计(15226)
- 理论(14695)
- 版(14544)
- 商业(13974)
共检索到464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本文从与存贷利差相关的三个有趣经济现象入手,在对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高进行结构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存贷利差高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二是中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形成"大银行、小企业"的资金市场供求矛盾。存贷利差高对居民贫富差距、银行利润和企业效率均有不利影响。本文就政策制定的方向提出了三点思路。
关键词:
存贷利差 市场准入限制 市场结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森 张翼 邢尧
人们普遍有这样一个认识,为了补贴相对低效率的银行业,中国政府通过利率管制等手段长期维持着一个较高的存贷利差。但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在国际范围内其实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本文讨论了利差偏低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存贷利差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资本充足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嘉璘 王雪标 高西
完善存贷比监管政策对于防范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10~2020年6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探究存贷比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贷比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存在资本充足率、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中介效应;当资本充足率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当同业资产、影子银行业务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影响。鉴于此,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存贷比作为流动性检测指标的监管,鼓励商业银行构建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控,从而提升金融监管效果,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波 于良春
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规模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银行业中规模经济同样存在且易于形成。但银行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最佳规模区间是位于一定区域之内的。同时 ,银行业的规模经济要受到市场结构、银行制度、管理以及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指标分析和施蒂格勒的“生存竞争法”对中国银行业进行了实证考察 ,结果表明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 ,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一种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生存竞争法 有效竞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邓胜梁 林华 肖德
以中国四大商业银行1985~2002年的数据为对象,引入Cournot垄断模型对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经营绩效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型,并且存在较为微弱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单纯的扩大经营规模是不可取的。但是,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不对称,以及银行业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愿望和有益的改革尝试,使得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规模经济”还存在发展空间。所以,在不妨碍市场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中国银行业合理的兼并与重组将有益于社会。
关键词:
市场结构规 模经济 银行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育红 张宗益
在Ho-Saunders领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利差收入、非传统贷款资产及央行基准利差因素,提出了更适合中国银行业现状的多产品纯利差决定模型。采用2000~2008年间2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净利差的因素有:风险厌恶程度、运营成本、信用风险、资产规模、上年净利差、非利差收入、非传统资产及基准利差等。根据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四大商业银行近年净利差波动性较大,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日趋稳定。中国商业银行应致力于拓展中间业务及产品多样化,逐步改变传统盈利模式和收入结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纯毅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贷款分类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技术无论在基本思路、客户细分、行业、规模、区域、国家风险方面,还是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差距作者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银行业改进现行的分类技术,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分类 客户评级 债项评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晓芳 王瑞君 胡啸兵
本文运用重心理论,考察了1991年~2009年全国银行业存款重心与贷款重心的演变轨迹。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存贷款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在信贷投放方面,东南方向占了很大的比重,造成东南部和西北部不均衡程度加剧,中央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信贷倾斜来调整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关键词:
存款重心 贷款重心 演变轨迹 比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道维 高祖庆
本文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银行信用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净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较少依赖短期银行借款,而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的公司则高度依赖短期银行信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公司高度依赖长期银行信用,而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则较少依赖长期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结构大体上符合"先内而外"的最优的融资次序理论,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理论。短期银行借款可能助长过度投资行为,信用结构中的短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换性。
关键词:
现金流量 信用结构 银行信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红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银行结构 银行集中度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利莎 张同建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产品定价行为主要受到贷款成本分析、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信贷资金监督、信用风险计量、客户市场定位与客户关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定价机制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加点模式,而基准利率加点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成本加总定价模式。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在定价机制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信用风险计量与客户市场定位要素发挥着一般性的作用,而贷款成本分析与信贷资金监督要素则处于功能缺失状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中国银行业效率分析黄宪我国银行业探索现代银行制度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段期间里,银行业市场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架已形成,银行的“商业化”性质已确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也正在向现代公司制转化。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国际银行业自益临近的竞争压力,中国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苗林栋 Bae Sangin 潘文卿
将中国银行业置于25个国家(地区)120家银行之中,利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2007—2013年中国银行业和世界银行业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虽然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GDP增长;与产出法相比,收支法下银行业效率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大。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鉴于基于盈利能力的效率提升更能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旭 凌亢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其中商业银行的贡献不可忽视。本文从银行对要素投入量提高、对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直接增加经济总量三方面来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 ,银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1/12。
关键词:
银行业 贡献 中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俊文
利用86家商业银行1996—2012年的混合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股份制改革对银行实际利差的影响。第一,进行财务重组的商业银行,其重组之前的实际利差低于未进行财务重组的银行的实际利差。第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其在引入之前的实际利差低于未引入的实际利差;引入后实际利差短期内上升;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时间越久,银行实际利差越小。第三,上市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利差不具有显著影响,或者说影响效应尚未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