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7)
2023(5087)
2022(4175)
2021(4148)
2020(3401)
2019(8074)
2018(7743)
2017(15352)
2016(7921)
2015(9229)
2014(9132)
2013(9238)
2012(8888)
2011(8321)
2010(7968)
2009(7385)
2008(7291)
2007(6256)
2006(5709)
2005(5479)
作者
(21474)
(17827)
(17688)
(17111)
(11526)
(8418)
(8157)
(7065)
(6884)
(6373)
(6339)
(6016)
(5933)
(5810)
(5675)
(5644)
(5445)
(5270)
(5137)
(4633)
(4578)
(4442)
(4171)
(4053)
(4042)
(3999)
(3982)
(3732)
(3556)
(3549)
学科
(35633)
经济(35602)
管理(18596)
(17391)
方法(17299)
银行(17246)
(16428)
数学(16291)
数学方法(16247)
(16014)
(14085)
中国(13728)
(12302)
企业(12302)
(10370)
金融(10370)
(10335)
贸易(10325)
(10238)
业务(9136)
(9119)
制度(9116)
银行制(7864)
(7443)
(7321)
环境(6828)
(5913)
(5502)
关系(5496)
业经(5441)
机构
大学(114931)
学院(109951)
(60486)
经济(59708)
中国(45114)
研究(43801)
管理(40827)
理学(34247)
理学院(33880)
管理学(33617)
管理学院(33405)
(27155)
(25227)
财经(22069)
(22027)
经济学(21752)
科学(21487)
(21260)
银行(21127)
中心(21003)
(20526)
经济学院(19729)
(19613)
研究所(19300)
(17709)
财经大学(16958)
北京(16708)
(16390)
金融(16186)
(15222)
基金
项目(70214)
科学(56763)
基金(56098)
研究(51646)
(48697)
国家(48397)
科学基金(41405)
社会(36993)
社会科(35423)
社会科学(35417)
基金项目(28290)
自然(24678)
资助(24346)
自然科(24175)
自然科学(24170)
自然科学基金(23802)
教育(23016)
(21756)
(19938)
中国(18653)
(18368)
编号(17902)
国家社会(17440)
教育部(16416)
重点(15880)
(15077)
成果(14981)
人文(14972)
社科(14366)
(14320)
期刊
(59659)
经济(59659)
研究(42288)
(31872)
金融(31872)
中国(22994)
(19696)
(15641)
科学(15469)
管理(15229)
学报(14914)
财经(12419)
大学(12111)
学学(11438)
经济研究(11209)
(10742)
(9967)
国际(9933)
世界(8907)
农业(8660)
问题(8342)
技术(7127)
教育(6856)
理论(6151)
业经(6117)
农村(5877)
(5877)
(5744)
技术经济(5533)
统计(5303)
共检索到183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森  张翼  邢尧  
人们普遍有这样一个认识,为了补贴相对低效率的银行业,中国政府通过利率管制等手段长期维持着一个较高的存贷利差。但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在国际范围内其实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本文讨论了利差偏低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本文从与存贷利差相关的三个有趣经济现象入手,在对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高进行结构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存贷利差高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二是中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形成"大银行、小企业"的资金市场供求矛盾。存贷利差高对居民贫富差距、银行利润和企业效率均有不利影响。本文就政策制定的方向提出了三点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晓芳  王瑞君  胡啸兵  
本文运用重心理论,考察了1991年~2009年全国银行业存款重心与贷款重心的演变轨迹。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存贷款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在信贷投放方面,东南方向占了很大的比重,造成东南部和西北部不均衡程度加剧,中央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信贷倾斜来调整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嘉璘   王雪标   高西  
完善存贷比监管政策对于防范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10~2020年6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探究存贷比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贷比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存在资本充足率、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中介效应;当资本充足率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当同业资产、影子银行业务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影响。鉴于此,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存贷比作为流动性检测指标的监管,鼓励商业银行构建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控,从而提升金融监管效果,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育红  张宗益  
在Ho-Saunders领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利差收入、非传统贷款资产及央行基准利差因素,提出了更适合中国银行业现状的多产品纯利差决定模型。采用2000~2008年间2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净利差的因素有:风险厌恶程度、运营成本、信用风险、资产规模、上年净利差、非利差收入、非传统资产及基准利差等。根据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四大商业银行近年净利差波动性较大,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日趋稳定。中国商业银行应致力于拓展中间业务及产品多样化,逐步改变传统盈利模式和收入结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鹏飞  
大量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然而对能源利用低效的解释却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要素影子价格将价格信息引入到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分解框架,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来进一步探析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从1998年到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主要来源于配置无效的降低,而技术无效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环境管制的加强、市场化进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能源效率有明显的改善,而经济结构重型化、能源资源禀赋和工业产业占比增加等对能源效率有明显负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军  杨戈  李睿  
我国银行业与实体部门盈利水平的背离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与广泛关注。本文在存贷利差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假设框架内,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结合实证分析,论证了作为分割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收益界限的贷款利率具有合理性,而作为分割银行业与储户收益界限的存款利率具有非合理性,即通货膨胀条件下,贷款利率随投资收益率的提高而及时调整,而存款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具有粘性,结果使银行的存贷利差加宽,是银行高利润的形成渊源。由此证明了银行高利润并非源于侵害实体经济利益、而是源于侵害居民储户利益的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邓鑫  
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下,各国纷纷实施注资行为救助问题银行。而我国政府曾多次向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过各种形式的注资,中国银行业的注资问题也一直受到了学术界与实务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从中西方对比的视角,探讨中国银行业注资的背景、方式、期限选择的特殊性所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俊文  
利用86家商业银行1996—2012年的混合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股份制改革对银行实际利差的影响。第一,进行财务重组的商业银行,其重组之前的实际利差低于未进行财务重组的银行的实际利差。第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其在引入之前的实际利差低于未引入的实际利差;引入后实际利差短期内上升;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时间越久,银行实际利差越小。第三,上市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利差不具有显著影响,或者说影响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当伟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业利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影响银行业利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市场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银行业利差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市场结构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及其他因素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制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纯毅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贷款分类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技术无论在基本思路、客户细分、行业、规模、区域、国家风险方面,还是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差距作者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银行业改进现行的分类技术,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卢霞  黄旭  
自2007年7月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开始建立绿色信贷理念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出台以来,中国银行业在推进绿色信贷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中国银行业推行绿色信贷,短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变、科学的部署和长期的坚持: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银行发展战略,成立相关决策机构,负责绿色信贷战略的制定与工作指导,从战略层次布局绿色信贷相关工作;有计划推动内部机构设置、流程调整和人才储备等工作,为推进绿色信贷奠定基础;重视即期实践,循序渐进,相机推进绿色信贷战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利莎  张同建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产品定价行为主要受到贷款成本分析、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信贷资金监督、信用风险计量、客户市场定位与客户关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定价机制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加点模式,而基准利率加点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成本加总定价模式。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在定价机制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信用风险计量与客户市场定位要素发挥着一般性的作用,而贷款成本分析与信贷资金监督要素则处于功能缺失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