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7)
- 2023(10292)
- 2022(8737)
- 2021(8402)
- 2020(7255)
- 2019(17340)
- 2018(17188)
- 2017(33106)
- 2016(17933)
- 2015(20665)
- 2014(20760)
- 2013(20828)
- 2012(19507)
- 2011(17651)
- 2010(17748)
- 2009(16925)
- 2008(17280)
- 2007(15489)
- 2006(13595)
- 2005(12683)
- 学科
- 济(76054)
- 经济(75976)
- 业(45141)
- 管理(44812)
- 方法(36424)
- 企(34668)
- 企业(34668)
- 数学(33098)
- 数学方法(32881)
- 中国(25678)
- 制(24429)
- 银(23488)
- 银行(23343)
- 行(21930)
- 财(20468)
- 农(19780)
- 融(17236)
- 金融(17233)
- 贸(17061)
- 贸易(17050)
- 易(16702)
- 业经(14449)
- 度(13872)
- 制度(13865)
- 学(13537)
- 体(13349)
- 农业(12429)
- 地方(12066)
- 务(11533)
- 财务(11515)
- 机构
- 大学(258292)
- 学院(253380)
- 济(116768)
- 经济(114565)
- 管理(94936)
- 研究(92811)
- 中国(82122)
- 理学(79611)
- 理学院(78720)
- 管理学(77645)
- 管理学院(77140)
- 财(57500)
- 京(55887)
- 科学(52141)
- 所(47400)
- 财经(44412)
- 中心(43422)
- 农(43187)
- 研究所(42688)
- 经(40574)
- 江(38638)
- 经济学(38418)
- 北京(36582)
- 经济学院(34756)
- 农业(33925)
- 业大(33883)
- 财经大学(33209)
- 院(32481)
- 范(31966)
- 师范(31684)
- 基金
- 项目(158523)
- 科学(124505)
- 研究(117447)
- 基金(117324)
- 家(101682)
- 国家(100900)
- 科学基金(85281)
- 社会(76315)
- 社会科(72383)
- 社会科学(72363)
- 基金项目(60753)
- 省(57609)
- 教育(54121)
- 自然(52675)
- 自然科(51429)
- 自然科学(51411)
- 自然科学基金(50552)
- 划(50003)
- 资助(49761)
- 编号(46497)
- 成果(39487)
- 部(37772)
- 重点(36089)
- 发(33792)
- 国家社会(32915)
- 教育部(32786)
- 课题(32286)
- 创(32184)
- 中国(31997)
- 性(31143)
- 期刊
- 济(126660)
- 经济(126660)
- 研究(87504)
- 中国(54973)
- 财(44771)
- 融(43092)
- 金融(43092)
- 农(38904)
- 学报(37089)
- 科学(34895)
- 管理(33503)
- 大学(28366)
- 学学(26419)
- 教育(25732)
- 农业(24311)
- 财经(23074)
- 经济研究(21519)
- 技术(20605)
- 经(19792)
- 业经(17457)
- 问题(17159)
- 贸(16499)
- 国际(15157)
- 业(14233)
- 世界(13956)
- 理论(13830)
- 技术经济(13135)
- 统计(12805)
- 实践(12206)
- 践(12206)
共检索到405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耿明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浴火重生的变化,完成了从濒临破产到实现高额利润的惊险跳跃。回顾这一改革进程,总结这一改革进程中的经验,评判这一改革过程中的风险,对于深入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防范或化解高利润掩盖下的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银行业风险累积期的改革(1978年至1998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缓慢恢复期;我国经济也处在"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同时开始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针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新特点与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银光
本文在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银行业的经营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要优化市场结构,以利于银行业绩效优化和竞争力提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改革 绩效评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建华 杨明中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凯风
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有着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等较实际的作用。本文将先对2003年银行业监管改革的一些较根本的动因进行回顾,然后依据这些动因,对此次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行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改革 动因 成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李源 李政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各国监管当局和学术界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SCC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设计了针对SCCA技术关键环节的优化算法,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估计时变相依函数,提出了新的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J-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动态监测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优化后的SCCA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时变风险相依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SCCA 风险相依结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军 杨戈 李睿
我国银行业与实体部门盈利水平的背离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与广泛关注。本文在存贷利差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假设框架内,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结合实证分析,论证了作为分割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收益界限的贷款利率具有合理性,而作为分割银行业与储户收益界限的存款利率具有非合理性,即通货膨胀条件下,贷款利率随投资收益率的提高而及时调整,而存款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具有粘性,结果使银行的存贷利差加宽,是银行高利润的形成渊源。由此证明了银行高利润并非源于侵害实体经济利益、而是源于侵害居民储户利益的结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谢魁星 彭小泉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我们对所处新环境的分析将不再停留在表层大致的描述上,而应随着相关承诺的逐步兑现,做出更为清晰的预测和分析,只有这样,结论才更富说服力和可信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草原 李运达
一般认为,限额存款保险制度让存款人的资产部分地暴露于风险之中,从而市场约束虽然比无保险状态下较弱但仍然有效,因此世界上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多采用限额保险。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特殊的股权结构,以及长期以来政府对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形成了存款人"规模偏好"和银行"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预期;这一预期特征必将异化市场约束,进而导致银行陷入无序的规模竞争并激励其风险承担;如果单纯实施限额存款保险制度,非但不能修正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约束的异化问题,而且将强化公众的"大而不倒"预期,使市场约束面临更严重的扭曲。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牛亚楠 徐索菲
金融业气候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低碳转型中搁浅资产风险的增加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运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从搁浅资产风险视角计算的全球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指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气候风险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便越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二,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时,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便越大,资产收益率越高则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越小;第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气候风险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银行业气候风险监测,将气候风险因子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辛兵海 郝培 程栋
基于中国52家上市银行2002—2020年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银行业风险加权资产(RWA)的风险敏感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银行业RWA的风险敏感性具有统计显著性,但缺乏经济显著性,RWA与实际风险存在显著偏离。第二,内部评级法试点政策降低了试点银行的RWA水平,但未能有效提高RWA的风险敏感性程度;商业银行保持资本缓冲,有助于提升RWA的风险敏感性;复杂金融工具使用越多的商业银行,RWA风险敏感性程度越低。第三,RWA与实际风险的偏离,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杪 任昊
银行投资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可能给银行带来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控制是实现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环境信息收集和传递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风险管理部门建设是环境风险控制业务的保障,环境风险动态评估和管理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和加入国际准则是提升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控制领域的举措进行分析,总结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志君
本文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然后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进行了回归分析,揭示了银行利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分析表明,规模扩张和利差是中国银行利润增长决定因素,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对银行利润有负面作用,但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变量与利润的关系与静态理论的预测相反,表明货币政策操作往往是顺周期的,对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估计不足,需要加强对经济周期规律性研究,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利率市场化给银行带来的可能影响,从道德风险、国内外利差和汇率波动角度分析了银行和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
银行利润 风险因素 汇率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珏帅
本文借鉴银行危机发生机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和银行风险因素,对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判断。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爆发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确实存在一些深度的风险因素,需要中国银行业引起重视与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
银行危机 风险判断 机理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家才
本文对我国当前金融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探讨 ,对其多样的表现和复杂的成因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剖析 ,指出了银行潜在风险的危害 ,并据此提出了根据风险苗头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银行业 潜在风险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