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1)
2023(11715)
2022(9997)
2021(9398)
2020(8191)
2019(18938)
2018(18422)
2017(35788)
2016(19300)
2015(22002)
2014(21926)
2013(22081)
2012(20800)
2011(18763)
2010(18896)
2009(17770)
2008(17839)
2007(16014)
2006(14012)
2005(12790)
作者
(56155)
(47156)
(46869)
(45129)
(29832)
(22544)
(21636)
(18401)
(17954)
(16741)
(16301)
(15765)
(14999)
(14956)
(14846)
(14780)
(14166)
(13956)
(13568)
(13507)
(11647)
(11616)
(11463)
(10718)
(10691)
(10539)
(10369)
(10333)
(9533)
(9385)
学科
(84252)
经济(84179)
(51381)
管理(48880)
方法(41326)
(38481)
企业(38481)
数学(37703)
数学方法(37456)
中国(26344)
(23488)
银行(23343)
(22127)
(22072)
(21902)
(21680)
(18764)
贸易(18752)
(18331)
(17457)
金融(17455)
(15559)
业经(15478)
农业(14638)
地方(14372)
(13329)
财务(13307)
财务管理(13273)
(12980)
制度(12973)
机构
大学(280832)
学院(276908)
(125546)
经济(123278)
管理(104321)
研究(98461)
理学(88746)
理学院(87721)
管理学(86426)
管理学院(85888)
中国(85072)
(59579)
(59132)
科学(57279)
(50327)
(49906)
财经(47071)
中心(46082)
研究所(45724)
(42957)
(41249)
经济学(41069)
业大(40107)
农业(39732)
北京(38095)
经济学院(37411)
财经大学(35246)
(34419)
(33923)
师范(33580)
基金
项目(179204)
科学(140887)
基金(132937)
研究(129217)
(116116)
国家(115228)
科学基金(97741)
社会(84384)
社会科(80109)
社会科学(80086)
基金项目(69572)
(66586)
自然(62012)
自然科(60617)
自然科学(60596)
自然科学基金(59642)
教育(59417)
(57255)
资助(56028)
编号(50505)
(41857)
成果(41610)
重点(40775)
(38372)
(36707)
国家社会(36158)
教育部(36075)
科研(34955)
课题(34842)
创新(34497)
期刊
(132212)
经济(132212)
研究(88988)
中国(54775)
(45976)
(44766)
学报(43795)
(42263)
金融(42263)
科学(40196)
管理(35687)
大学(32904)
学学(31127)
农业(28922)
财经(24095)
教育(23489)
经济研究(23026)
技术(21602)
(20690)
业经(18860)
问题(17889)
(17276)
(16531)
国际(15775)
世界(14638)
技术经济(14443)
统计(14177)
理论(14129)
(12710)
实践(12469)
共检索到425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志君  
本文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然后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进行了回归分析,揭示了银行利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分析表明,规模扩张和利差是中国银行利润增长决定因素,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对银行利润有负面作用,但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变量与利润的关系与静态理论的预测相反,表明货币政策操作往往是顺周期的,对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估计不足,需要加强对经济周期规律性研究,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利率市场化给银行带来的可能影响,从道德风险、国内外利差和汇率波动角度分析了银行和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志刚  黄解宇  孙维峰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在于资产头寸的相关性。运用上市银行股票回报率的相关系数来反映银行间资产头寸的相关性,并以之测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结果发现,2007年系统性风险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和2010年系统性风险最高,超过了0.8,其它年份大多在0.7-0.8之间高水平波动。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宏观因素和中观因素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银行间业务的相互渗透及信贷规模的过度膨胀都有可能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监管机构应推进宏观审慎监管,尽早控制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卫东  陈龙  
本文采用16家商业银行1997~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对比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高于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中银行总资产、存款占比、净利息收益率、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净利息收入之比与非利息收入占比负相关,管理费用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正相关。股份制银行中银行总资产、存款占比、净利息收益率与非利息收入占比负相关,贷款损失准备金与净利息收入、管理费用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正相关。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宁  刘伟其  于之倩  王兵  
在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银行业的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早期针对个体样本的技术性TFP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并分解加总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及来源进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TFP增长表现良好,其中,整体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进一步分解发现,制度创新改善和加总的个体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TFP增长。在整体效率变化方面,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和结构效率变化都有待提高,其中,范围效率变化是抑制结构效率改善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类型银行,制度创新变化对所有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都影响显著,加总的个体技术变化对股份制和地区性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贡献更突出;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结构效率变化、范围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作用有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静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利润不断攀升,税后利润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1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更是突破万亿大关,创历史新高。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我国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在全球经济暗淡无光、国际银行业危机暗涌以及国内经济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暴利"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家臻  刘亚  
以监管者视角,通过时变的Copula-ΔCoVaR模型计算了2011—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从横截面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同时期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并利用面板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截面维度,国有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最高;在时间维度,中国工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变动,提前3~6个月对银行业风险预警;影响因素上,银行关联度、GDP增长率、杠杆率和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显著。建议监管当局采用微观和宏观审慎工具,实施逆周期监管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张慧  
本文在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开放的双重背景下,选取四大国有银行与十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4~200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中国银行业的绩效生态以及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绩效差异的决定机制,从比较中寻找差距,探讨国有银行的改革之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吴勇毅  
经凭借独到的本土化经验在本土PC市场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联想,能够在智能手机市场再次复制其成功路径,为充满艰辛坎坷的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布下完美棋局了吗?近期,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发生了自2004年联想并购IBMPC之后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杪  任昊  
银行投资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可能给银行带来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控制是实现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环境信息收集和传递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风险管理部门建设是环境风险控制业务的保障,环境风险动态评估和管理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和加入国际准则是提升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控制领域的举措进行分析,总结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珏帅  
本文借鉴银行危机发生机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和银行风险因素,对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判断。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爆发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确实存在一些深度的风险因素,需要中国银行业引起重视与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芳  陈德棉  
信贷集中利弊的理论研究尚缺乏结合中国银行业数据的论证,而近年商业银行实际发放信贷有明显的集中倾向,实证研究信贷集中的风险、收益效应对银行未来信贷决策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根据我国信贷的周期性,选取2005—2009年12家样本银行数据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贷集中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但也会带来不良贷款率增加、贷款减值损失增加和贷款质量恶化等负面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邱崇明  
本文认为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 ,具有 6个方面的优势 ,即人力成本和分支机构优势、本土优势、后发优势、体制改革所能挖掘的潜力优势、整体协作优势、政治动员力优势。文章分析了这些优势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基础 ,并对如何利用这些比较优势 ,制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朱宁  
本文运用共同边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9年中国27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表示偏离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比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呈"V"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平稳,城市商业银行逐步上升;总体上,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纯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进步都不明显,技术规模变化显示中国银行业趋向CRS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纯技术赶超最优,而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表现较弱;外资银行进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中国银行业效率分析黄宪我国银行业探索现代银行制度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段期间里,银行业市场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架已形成,银行的“商业化”性质已确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也正在向现代公司制转化。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国际银行业自益临近的竞争压力,中国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纯锴  
保险业中的寿险业务高速增长,其中通过银行代理的保险业务更是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文章通过对历年我国银行保险业务数据的分析,以及比照国际经验,得出结论:这样的高速增长是不正常的,背后充满了各种风险,必须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长远的眼光,妥善处理好保速度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维护保险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根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