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21)
2023(16091)
2022(13686)
2021(12799)
2020(10755)
2019(24914)
2018(24467)
2017(47712)
2016(25665)
2015(29083)
2014(29072)
2013(28822)
2012(26366)
2011(23732)
2010(23562)
2009(21854)
2008(21574)
2007(18954)
2006(16663)
2005(15128)
作者
(73508)
(60618)
(60278)
(57670)
(38876)
(29129)
(27605)
(23950)
(23361)
(21771)
(20895)
(20764)
(19289)
(19075)
(18975)
(18857)
(18118)
(17693)
(17505)
(17415)
(15050)
(14872)
(14772)
(13679)
(13592)
(13547)
(13454)
(13332)
(12166)
(11930)
学科
(106712)
经济(106600)
管理(72474)
(71237)
(57263)
企业(57263)
方法(51552)
数学(45721)
数学方法(45311)
中国(32585)
(27505)
(27111)
(25916)
银行(25769)
(25423)
(24249)
业经(22870)
(20692)
贸易(20676)
(20518)
金融(20517)
(20180)
(20136)
地方(19676)
农业(18277)
(17601)
财务(17528)
财务管理(17488)
企业财务(16687)
理论(16173)
机构
大学(365955)
学院(361023)
(152642)
经济(149596)
管理(145438)
理学(124829)
理学院(123533)
研究(122697)
管理学(121611)
管理学院(120976)
中国(102815)
(78735)
科学(72979)
(71830)
(60686)
财经(57732)
(56791)
中心(56687)
研究所(55271)
(52746)
(51895)
业大(51280)
北京(50423)
经济学(47538)
(45605)
师范(45225)
(44392)
农业(44345)
财经大学(43348)
经济学院(43084)
基金
项目(245145)
科学(193528)
基金(180354)
研究(179704)
(156455)
国家(155203)
科学基金(133827)
社会(115722)
社会科(109798)
社会科学(109771)
基金项目(94880)
(92182)
自然(85945)
自然科(83936)
自然科学(83916)
自然科学基金(82435)
教育(81695)
(78417)
资助(75753)
编号(71876)
成果(58305)
(55547)
重点(54452)
(51266)
(50085)
课题(49172)
国家社会(48386)
教育部(48096)
科研(46898)
创新(46852)
期刊
(160012)
经济(160012)
研究(113785)
中国(68935)
学报(54316)
(53591)
管理(51578)
科学(51353)
(50684)
(48883)
金融(48883)
大学(41757)
学学(39196)
教育(35835)
农业(33966)
技术(29808)
财经(28493)
经济研究(26533)
(24205)
业经(23874)
问题(21052)
理论(18902)
(18593)
技术经济(17997)
(17804)
图书(17525)
实践(17072)
(17072)
统计(16807)
科技(16096)
共检索到541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阎庆民  蔡红艳  
本文首先论述了国际通用的各信用风险模型的适用条件,提出改进的KMV模型作为度量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模型。同时,提出了计算其违约概率的方法。然后根据我国不良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模拟的不良资产包,分析其证券化中各个不同发债规模下的信用风险,得出其资产变现收入在对数正态分布下和真实分布中的违约概率,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彤明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对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16年重启以来,因法律、税收、会计等配套机制和措施不完备、市场主体有限、不良贷款估值难等短板制约,不良资产证券化尚难以向深度发展成为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实践运作的特点,阐述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结合国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彤明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对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16年重启以来,因法律、税收、会计等配套机制和措施不完备、市场主体有限、不良贷款估值难等短板制约,不良资产证券化尚难以向深度发展成为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实践运作的特点,阐述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结合国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梅  
本文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关键问题即证券的定价,利用无套利分析的方法对不良资产证券的发行利率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的定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银行业的部分不良资产实施证券化是可行的。另外,本文设计的不良资产证券同我国目前已经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相比,各指标基本是一致的,设计也是合理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庞明  郭菊娥  
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信用风险的定量研究在我国非常匮乏。文章立足我国不良资产信用数据严重不足的现状,尝试使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单笔不良资产的信用风险: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甄选出其中16个作为输入变量;经过反复测试,确定1个隐含层;以单笔资产的信用风险作为输出层。然后通过整合信用风险附加模型,量化资产池的信用风险。通过对我国某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为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资产池信用风险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李梦艺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转移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实践中政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政策因素在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一方面,2014年底及2015年初,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制向注册制或备案制的政策转变,显著促进了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银行微观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若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营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同时相比上市银行和规模较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程度更高。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行为,防止针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佳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7年银行业面板数据,充分识别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不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甚至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通过道德风险倾向,提高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以及创造更多"基础资源"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并且在发展初期,更注重基础资产池的质量,这均不利于信用风险的缓解。长期来看,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并且伴随时间推移,资产证券化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的效应不断弱化。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持续为资产证券化功能发挥提供空间,渐进推动"表外化"模式,同时,也要完善约束监督机制,防止银行对风险转移功能的过度利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建锋  
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刻不待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于持续上升模式,信用风险不断增加。监管层与银行先后采用多重方法进行处置,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金融创新工具,虽减少了不良资产信用增级成本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结合案例从审计视角对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进行识别评估,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给出了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勇  张琪  雷华跃  
国外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成熟,但国内除在2008年以前尝试过几单外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不良资产的持续上升,商业银行试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鉴于这一情况,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照辉  
在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一度被搁置的银行业不良资产证券化又重新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国在不良资产证券化探索方面进展较慢,实践中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存在异化问题。因此,需要找准发力点,切实推进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严武  洪道麟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重大金融创新。它是指把基于 一特定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金融手段,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分散和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鉴于我国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理论界提出了用资产证 券化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观点。但是,决定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关键在于被证券化的基础 资产必须具有稳定的预期现金收入流,并能实现真实出售,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尚不具 备这些基本条件,因此它们不宜证券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守川  刘世伟  丁岩  
不良资产证券化与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但其在制度体系建设、信用评级规范、二级市场建设等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空间2016年5月26日,中国银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项目"成功发行,这不仅是中国银行系统内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也标志着2008年以来一度中止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重启,拓宽了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