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1)
- 2023(6528)
- 2022(5397)
- 2021(5316)
- 2020(4543)
- 2019(10418)
- 2018(10014)
- 2017(19569)
- 2016(10227)
- 2015(11763)
- 2014(11662)
- 2013(11810)
- 2012(11131)
- 2011(10093)
- 2010(9969)
- 2009(9632)
- 2008(9703)
- 2007(8409)
- 2006(7456)
- 2005(7155)
- 学科
- 济(43452)
- 经济(43409)
- 业(25561)
- 管理(24253)
- 方法(22281)
- 数学(20675)
- 数学方法(20586)
- 银(20439)
- 银行(20294)
- 行(18926)
- 企(18612)
- 企业(18612)
- 中国(17768)
- 制(16889)
- 融(13505)
- 金融(13505)
- 贸(12039)
- 贸易(12027)
- 易(11899)
- 财(11047)
- 险(10941)
- 保险(10850)
- 度(10829)
- 制度(10825)
- 业务(10691)
- 农(9230)
- 银行制(8857)
- 体(7240)
- 业经(7137)
- 务(6484)
- 机构
- 大学(146719)
- 学院(141449)
- 济(73148)
- 经济(71979)
- 中国(56366)
- 管理(54306)
- 研究(53320)
- 理学(44968)
- 理学院(44525)
- 管理学(44064)
- 管理学院(43810)
- 财(36099)
- 京(32120)
- 财经(28461)
- 科学(26992)
- 经(26364)
- 中心(26185)
- 所(26182)
- 经济学(25650)
- 银(25488)
- 银行(24375)
- 研究所(23582)
- 经济学院(23260)
- 行(22671)
- 农(22043)
- 财经大学(21885)
- 北京(21433)
- 融(21251)
- 金融(20941)
- 江(20481)
- 基金
- 项目(89573)
- 科学(71814)
- 基金(70297)
- 研究(65464)
- 家(61079)
- 国家(60685)
- 科学基金(51967)
- 社会(46030)
- 社会科(43891)
- 社会科学(43882)
- 基金项目(35712)
- 自然(31593)
- 自然科(30919)
- 自然科学(30909)
- 资助(30906)
- 自然科学基金(30424)
- 教育(29116)
- 省(28761)
- 划(25982)
- 编号(23306)
- 部(22806)
- 中国(21646)
- 国家社会(21169)
- 教育部(20258)
- 重点(20206)
- 成果(19462)
- 人文(18684)
- 发(18271)
- 创(18141)
- 大学(17652)
共检索到237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义根 胡志九
竭力保证银行贷款有效偿还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的内在要求。2003-2015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以2011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保持连续多年的下降轨迹,随后进入上升通道且短期之内难言见顶。受贷款基数扩大影响,不良贷款率微小上升带来不良贷款绝对量大幅增加,商业银行潜在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惯性上升,需要趁早防范不良贷款的潜在增量风险,多手段灵活处置存量不良贷款,改善不良贷款处置的外部环境,减少不良贷款处置的道德风险。文章进一步剖析债转股化解不良贷款的利弊,认为现阶段需要谨慎推行债转股。
关键词:
银行业 不良贷款 债转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敏
不良贷款是关系银行体系稳定性与否的关键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 ,面对国外同业的压力 ,压缩不良贷款比例、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有效防范和减少风险 ,我们必须得把问题认识得清楚一些 ,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不良贷款 信贷结构 金融产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晓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平稳趋势,但规模持续增加,风险不断积累。不良贷款是由经济波动、行政干预、不合理信贷规模和结构三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带来的后果是,提升了银行信贷风险、影响银行流动性、降低了银行经营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基于此,应提升金融服务企业水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控制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提升银行经营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娄彦坤
笔者是位从事过人行、工行管理工作的退休人员,退休后仍念念不忘银行的业务发展,因此,就对银行贷款形成风险呆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据调查,基层银行不良贷款的比率居高不下,大大超过了规定的控制线,对银行的业务开展带来很大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天新
近年来,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一直高于规定水平,这不仅影响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又会增加财政风险,引发通货膨胀;而且一旦发生严重金融风险,还将有可能会引发地区性的金融危机。为了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大力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形成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化解和防范不良资产的多种方式,从而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许晓婷
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存量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金融生态环境原因。在此,在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下降的前提下,以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激增为背景,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演变轨迹、成因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设计出防止不良贷款反弹、控制信贷风险积聚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生态 银行业 不良贷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朱宁
本文运用共同边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9年中国27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表示偏离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比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呈"V"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平稳,城市商业银行逐步上升;总体上,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纯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进步都不明显,技术规模变化显示中国银行业趋向CRS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纯技术赶超最优,而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表现较弱;外资银行进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银...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沈智扬 白凯璇 陈雪丽
不良贷款影子价格是呈现金融风险与收益关系的重要指标,研究其变化对银行业稳健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7—2020年中国95家银行机构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维非参数前沿面和Meta-frontier模型,探究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影子价格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影子价格在样本期内呈现下降趋势,银行业经营风险稳定下降;其中,政策性银行的风险管理意愿最高,其次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研究结论为研判如何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柳
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激增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遗留问题。由于不良贷款增加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影响巨大,近两年欧盟和各成员国加大了银行业监管力度,在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降低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及其处置现状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突出。根据IMF的统计数据,2007年欧元区平均不良
关键词:
不良贷款处置 银行业 欧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柳
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激增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遗留问题。由于不良贷款增加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影响巨大,近两年欧盟和各成员国加大了银行业监管力度,在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降低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及其处置现状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突出。根据IMF的统计数据,2007年欧元区平均不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俊寿
当前,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综合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有效处置银行业不良贷款,防控化解信用风险,已成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战役。笔者站在实践者的角度,结合山东银行业的实际,对不良贷款处置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直面不良贷款处置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危中求机的态度和除症解难的思路,提出工作建议,以期能够坚定信心决心,凝聚多方合力,加快不良贷款处置,亦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
关键词:
不良贷款处置 银行业 核销标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曾博 杨虎 王梦凯
金融科技是当前商业银行重要的技术和模式创新。本文采用2005—2020年A股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科技、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绩的理论与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高银行业绩,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金融科技削弱了银行当期业绩,但是在平均滞后4—5年后,对银行业绩增进作用开始显现,并呈现边际贡献递增趋势。第二,金融科技有助于银行进行风险识别、量化和定价,通过抑制不良贷款风险损失,进而提高了银行预期收益,其中信息技术人员投入、软件投入和硬件投入对关注类贷款率和损失类贷款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第三,银行规模异质性将扩大金融科技投入差距,并会引起信贷市场风险外溢和风险迁移,中小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有扩大趋势。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商业银行合理布局金融科技,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改进业务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麟 索彦峰
在全球经济变动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周期及银行亲周期性的双重特征极易触发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的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上述问题并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研究、评估经济波动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审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推进银行战略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有效预防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不良贷款 信贷周期 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