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8)
2023(6247)
2022(5176)
2021(5116)
2020(4261)
2019(9921)
2018(9563)
2017(18139)
2016(9738)
2015(11381)
2014(10993)
2013(11151)
2012(10779)
2011(10145)
2010(9927)
2009(9236)
2008(9608)
2007(8356)
2006(7604)
2005(7197)
作者
(30668)
(25710)
(25702)
(24589)
(16594)
(12404)
(11515)
(10033)
(9861)
(9400)
(9202)
(8851)
(8683)
(8600)
(8533)
(7955)
(7622)
(7606)
(7523)
(6991)
(6848)
(6400)
(6214)
(5965)
(5942)
(5885)
(5790)
(5337)
(5310)
(5285)
学科
(41337)
经济(41293)
管理(20002)
方法(19270)
(19117)
(17762)
银行(17616)
数学(17505)
数学方法(17333)
(16423)
(15062)
中国(14587)
(14216)
企业(14216)
(11403)
(10744)
金融(10741)
(10576)
贸易(10567)
(10386)
(9792)
(9597)
制度(9585)
业务(9291)
(8072)
银行制(8055)
业经(6929)
(6691)
农业(6259)
环境(6119)
机构
大学(150606)
学院(143824)
(66479)
经济(65419)
研究(62311)
中国(54730)
管理(48826)
理学(41090)
理学院(40477)
管理学(39711)
管理学院(39446)
科学(37997)
(34011)
(33303)
研究所(30922)
(30314)
(29886)
中心(27248)
财经(24590)
农业(23867)
经济学(23156)
(22769)
(22346)
北京(22335)
业大(21510)
(21282)
经济学院(20904)
(19998)
(19477)
科学院(19283)
基金
项目(96527)
科学(76035)
基金(74183)
(68039)
国家(67626)
研究(65580)
科学基金(55320)
社会(43394)
社会科(41231)
社会科学(41221)
基金项目(38105)
自然(36214)
自然科(35430)
自然科学(35417)
自然科学基金(34833)
(32005)
资助(31789)
(30052)
教育(29391)
(23402)
重点(23143)
编号(22717)
中国(22412)
(20576)
国家社会(20033)
成果(19881)
教育部(19583)
科研(19288)
(19127)
创新(18268)
期刊
(68315)
经济(68315)
研究(50229)
中国(29163)
学报(28727)
(27784)
金融(27784)
科学(26998)
(26466)
大学(21073)
(20912)
学学(20059)
管理(17693)
农业(16638)
财经(13173)
经济研究(12391)
教育(11391)
(11357)
国际(10797)
(10632)
世界(10215)
(10116)
问题(9455)
技术(8823)
资源(7501)
(7297)
业经(7227)
业大(7036)
统计(6695)
理论(6564)
共检索到230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鹏  何凤仁  钱伯林  韦军  王莉  
银杏种内变异较大。 2 0世纪 5 0年代起 ,通过广泛调查、收集我国银杏的核用品种资源 ,对种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观察。主要根据种实的珠托、种核的形状、长、宽、厚及种核两侧、顶端的特征 ,将银杏种核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圆子 5种类型 ,并确定了隶属于各个类型的主要栽培品种。通过对每一类型的种核重、核形指数及种仁中干物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氢氰酸含量的分析 ,对种核品质作了鉴评 ,为银杏核用品种资源的利用和改良提供了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霞  曹福亮  方炎明  
借助扫描电镜对采自全国主要银杏分布区的33株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雄株的花粉外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银杏花粉外部形态基本一致,赤道面观为橄榄形或梭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萌发沟与花粉近等长。但在光滑程度、纹饰特征、条纹分布的规律性、微孔情况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银杏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世岩  李际红  邢浩  张芳  韩晨静  唐海霞  
以山东境内发现的8株叶籽银杏正常种实和叶生种实为试材,对其种实形态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的叶生种实具有明显的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珠领。叶生种实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叶顶端或边缘着生1~2(15)个大小不等的胚珠,珠领不连续。核体顶端锐尖,或直立,或为喙状,内种皮中缢线明显移向珠孔端、上端赤褐色的内种皮缺如或萎缩。种仁仅有胚乳、无胚。2)叶生种实质量和种核质量约为正常种实质量和种核质量的1/3,叶生种仁质量约为正常种仁质量的1/4。正常种实和叶生种实出核率分别为25.23%和20.16%,出仁率分别为74.26%,48.91%。对银杏的胚珠及种实的植物学和栽培学术语进行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符庆成  邱尔发  张媛  王慧超  黄岚虹  
【目的】揭示银杏古树心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银杏古树资源管护策略,为银杏古树的健康管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社会文化传承和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科学理论。【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100株银杏古树,利用ARBOTOM应力波树干断层扫描仪进行心腐测定和实地调查,探究银杏古树心腐特征;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银杏古树心腐与生长指标、健康指标、形态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关系,探讨银杏古树心腐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银杏古树心腐等级数量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3级>2级>1级>4级;树干3个区域心腐始点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边材(Y)>髓心(S)>中部(X);心腐频率排序为髓心(48.75%)>中部(41.63%)>边材(37.06%),呈从内到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影响因素中胸径(R~2=0.376)、树龄(R~2=0.237)、树高(R~2=0.038)、主干病害(R~2=0.268)、主干虫害(R~2=0.230)、树皮损伤(R~2=0.224)和土壤紧实度(R~2=0.024)与心腐指数关系极显著(P<0.01),冠高比、根系生长空间和树冠生长空间与心腐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银杏古树心腐最初主要发生在树干的髓心和边材区域,虽然初期心腐主要是因树干边材受到侵害造成的心腐,但髓心出现的心腐危害更严重;银杏古树树干健康随树木生长逐渐衰退,且当树干出现腐烂或空洞时,树干衰退速度加快。银杏古树心腐与生长指标和健康指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环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杏古树心腐。管理者应及时评估银杏古树健康状态,加强古树树干健康检测;可以银杏古树生长指标为参考,评估内部健康状态,以高效评估银杏古树群体健康状态;管护时应注意银杏古树病虫害防治和树皮损伤修复,以降低外界环境侵害发生,在可实现范围内应扩大银杏古树生长空间,并及时松土保证其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补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会  甘居利  贾晓平  
多氯联苯(PCBs)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动物体的危害早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为了解PCBs在中国近岸海域哺乳动物体内的积累状况,本研究采用Agilent 6890N型气相色谱仪、63Ni放射源-μECD检测器测定了广东红海湾银杏齿喙鲸(Mesoplodon ginkgodens)鲸脂中PCBs的含量水平、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毒性评价。本研究结果对于探讨PCBs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保护野生水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银杏齿喙鲸鲸脂中共检出43种PCBs同系物,PCBs总含量平均为4.4μg/g(湿重),属污染相对较轻水平。PCBs组成以PCB87为主,相对含量为19.5%;其次是PCB15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钊妍  刘甘萍  李芳弟  曹福亮  郭起荣  
【目的】全面测定银杏无性系种实的无胚率以及有胚、无胚种实的主要成分,筛选出无胚率高的银杏无性系种质资源,深入研究种实无胚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机制,为银杏产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国家银杏良种基地随机采集47个无性系雌株种实,抽样后逐一剥开,开展无胚现象调查,计算无胚率。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区分银杏无胚种实、有胚种实,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47个银杏无性系的无胚率在17.16%~100%之间,平均59.74%,中位数59.02%,方差分析发现无性系之间的无胚率差异显著。银杏无性系的果形指数在1.19~1.81之间,果形指数与无胚率存在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285。选择12个无性系测定发现,无胚银杏种实的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总氨基酸、总黄酮、萜内酯含量与有胚银杏种实差异不显著,银杏毒、Ca、Fe含量显著低于有胚种实。无胚率与淀粉、萜内酯含量均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98、-0.599。【结论】从胚性有无角度深化对银杏种实加工利用的科学认识,发现银杏主要无性系胚性关系,找到无胚率90%以上或完全无心的银杏种质资源,区分无胚、有胚种实,分析其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成分差异及其与胚性的关系,证实银杏无胚率与其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萜内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等,为银杏果业开发提供更精准的科技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中新  孙绪艮  刘学辉  
The selectivity of Tetranychus urticae and Tetranychus viennensis to Ginkgo biloba leaves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method of petri dish, and elucidated the resistance of G.biloba against spider mites, and then the influence of volatiles from G.bioloba leaves on selection behavior of spider mites w...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建  魏刚  高成德  刘昌迎  马连宝  
为了揭示银杏种子生长发育对矿物质养分的需求规律,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银杏种子中N、P、K、Ca、Mg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子中N、P、K、Ca、Mg元素的含量随时间呈从高到低的规律性变化,但不同元素间变化的幅度不同,整个生长季中4月底至5月下旬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银杏种子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各有其特点。同一时期正常发育种子和脱落种子中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成熟种子中8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为N10.4g/kg,P1.3g/kg,K14.9g/kg,Ca1.3g/kg,Mg0.9g/kg,Mn3.2mg/kg,Zn27.6mg/kg,Fe10.0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彭方仁  郭娟  黄金生  周坚  
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杏叶片分泌腔的发生发育进程、超微结构特征及与分泌物积累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银杏叶片分泌腔是以裂溶生方式发生、发育。首先 ,原始分泌细胞团中央几个细胞的胞间层膨胀、溶解 ,形成裂缝状胞间隙 ;然后 ,分泌细胞的胞间层继续溶解 ,胞隙增大 ,同时中央的一些分泌细胞退化、溶解、脱落于腔内。银杏分泌腔内分泌物的合成主要在分泌细胞的质体和内质网中进行 ,但线粒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质也似乎参与分泌物的合成和转输。当分泌物在质体或内质网上合成后 ,以小泡形式接近质膜 ,并与质膜融合 ,释放分泌物于质膜和细胞壁之间 ,然后这些分泌物主要以扩散渗透形式穿出壁外在分泌腔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云跃  马常耕  林睦就  李柏海  
对我国银杏全分布区 2 0 0多个单株种核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气候区种核特征有一定的不同 ,但气候区内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别更大。表明遗传改良以在遗传变异丰富的群体内开展基因型选择最有前途 ,但考虑到适应性 ,育种还应立足于本气候区群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世岩  樊纪欣  孙霞  有详亮  宋永诗  
收集国内及日本大粒优质银杏核用品种 2 9个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核用品种的结实特性进行研究。 2 0个品种高接换种后 2~ 4年相继结实 ,但早实性品种间差异较大。平头接和分层接种实主要分布在树冠内膛。银杏幼年期相对较长 ,初果期结实量变异系数高达 5 0 %以上。不同品种平头接单核质量 (g)、出核率 (% )及单位树干横断面积种核产量 (kg·cm- 2 )均大于分层接。采用结实株率 (% )、单株鲜果产量 (kg)、单株种核产量 (kg)、单位树干横断面积种核产量 (kg·cm- 2 )、单位树冠投影面积种核产量 (kg·m- 2 )、单位种植面积种核产量 (kg·hm- 2 ...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定梅  饶世平  
银杏产品与人类的医疗保健密切相关,银杏从种植到加工提取 GBE(现有银杏提取物有效成分)产品,再进一步到加工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但由于起步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科研与产业化生产中,尚有许多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法国、德国的银杏产业科研及产品开发、生产都走在世界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巧霞  刘清生  
通过对脱壳前的银杏核进行干燥和冷冻预处理方式来改善脱壳效果 ,结果表明 :干燥和冷冻处理对改善银杏核脱壳效果是完全可行的 ,尤其是干燥处理 ,既可大幅度提高银杏核一次性脱壳率 ,又能降低其碎仁率 ,而且对果仁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福亮  欧祖兰  张往祥  汪贵斌  郁万文  
以邳州市银杏种质资源圃20个银杏无性系为材料,利用耐热性、种核产量、单核重以及光合生产力等指标对20个银杏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能够有效评价不同银杏无性系的耐热性差异,耐热性顺序为:9#>37#>54#>27#>40#>39#>11#>15#>57#>31#>44#>20#>34#>36#>42#>50#>28#>33#>35#>55#;从种核产量来看,37#、36#、27#、57#、39#种核产量较高;从单核重来看,27#、57#、34#、31#和42#的单核重位居前列;从光合速率来看,54#、40#、27#、31#、39#、33#属高光合速率的无性系。通过综合评价,2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钊妍  李芳弟  Muhammad Ali  汪贵斌  曹福亮  郭起荣  
【目的】探究银杏种实受精时的内、外部形态变化;观察种胚发育的结构及数量变化规律。【方法】在7月中旬银杏种实形态建成后,以5 d为周期连续采样,观察其受精前、中、后期的外种皮颜色变化;制作系列石蜡切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种胚结构的内部变化。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圆球胚、小子叶胚、大子叶胚、近成熟胚、完全成熟胚”5种类型种胚比例。【结果】五天一候的频度观察发现,银杏外种皮由绿转黄是受精的外部形质标志;外种皮由圆润变得缩皱,是胚胎开始发育的外部形态指标。8月中旬完成受精,形成合子;9月初,种胚肉眼可见,此时绝大多数为圆球胚和小子叶胚;9月下旬,小子叶胚占比最多(85%);到10月中旬,大子叶胚占比数量上升(63%);至11月上旬,近成熟胚占比为71%;到翌年1月下旬,57%已达完全成熟胚阶段。【结论】采用气象候周期采样频度,辅以光镜、电镜显微技术,首次获得了银杏在受精以及种胚始育时段种实的外部形质变化高精图;以候周期统计了种胚发育过程中相应的各种胚类型的数量比例。在研究过程中,新发现银杏种胚的子叶表面已经具气孔,中部具螺纹管胞,胚轴具维管束;首次大数据统计获得约1.5%的银杏种实有双胚发育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银杏生殖发育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