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9)
- 2023(18176)
- 2022(15199)
- 2021(14542)
- 2020(12148)
- 2019(28037)
- 2018(27371)
- 2017(53316)
- 2016(28675)
- 2015(32300)
- 2014(32082)
- 2013(31693)
- 2012(29443)
- 2011(26673)
- 2010(26782)
- 2009(25311)
- 2008(24963)
- 2007(22090)
- 2006(19977)
- 2005(18339)
- 学科
- 济(116908)
- 经济(116760)
- 业(98041)
- 管理(95036)
- 企(91642)
- 企业(91642)
- 方法(52981)
- 数学(42876)
- 数学方法(42392)
- 财(37152)
- 中国(36290)
- 银(35006)
- 银行(34859)
- 行(33250)
- 业经(32944)
- 融(32111)
- 金融(32109)
- 制(30821)
- 农(28909)
- 务(26299)
- 财务(26226)
- 财务管理(26191)
- 企业财务(24927)
- 贸(23314)
- 贸易(23293)
- 学(22994)
- 易(22775)
- 理论(22452)
- 地方(21363)
- 和(21216)
- 机构
- 大学(411009)
- 学院(409063)
- 济(171638)
- 经济(168089)
- 管理(165077)
- 理学(140604)
- 理学院(139119)
- 研究(138211)
- 管理学(137102)
- 管理学院(136340)
- 中国(116759)
- 京(88273)
- 财(83130)
- 科学(80868)
- 所(68935)
- 财经(65954)
- 中心(64716)
- 研究所(62350)
- 江(60962)
- 农(60709)
- 经(59935)
- 北京(56570)
- 业大(55106)
- 经济学(52552)
- 范(51646)
- 师范(51234)
- 州(49981)
- 院(49538)
- 财经大学(49078)
- 农业(47453)
- 基金
- 项目(267289)
- 科学(211959)
- 研究(198473)
- 基金(196783)
- 家(169987)
- 国家(168499)
- 科学基金(145842)
- 社会(126586)
- 社会科(120125)
- 社会科学(120096)
- 基金项目(103174)
- 省(100984)
- 自然(93804)
- 自然科(91689)
- 自然科学(91665)
- 教育(90255)
- 自然科学基金(90102)
- 划(85659)
- 资助(82040)
- 编号(80809)
- 成果(66993)
- 部(60220)
- 重点(59278)
- 发(56301)
- 创(56137)
- 课题(54800)
- 国家社会(52357)
- 创新(52337)
- 教育部(52265)
- 人文(50867)
- 期刊
- 济(189114)
- 经济(189114)
- 研究(127635)
- 中国(78702)
- 财(66170)
- 管理(64397)
- 学报(59653)
- 融(59253)
- 金融(59253)
- 科学(56887)
- 农(54329)
- 大学(45422)
- 学学(42529)
- 教育(41219)
- 农业(36016)
- 技术(34564)
- 财经(33559)
- 经济研究(30384)
- 业经(28958)
- 经(28721)
- 问题(23810)
- 图书(22159)
- 理论(21770)
- 贸(21021)
- 技术经济(20956)
- 业(20391)
- 国际(19652)
- 实践(19547)
- 践(19547)
- 现代(19275)
共检索到628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阙方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豹 黄祖辉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是银企金融交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银企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存在不可避免。目前,运用制度创新的手段,改善微观经济运行环境,加强银企信用的培育是解决银企债务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在讨论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基础上,通过运用数理金融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再结合现代金融理论中的定性分析方法,对金融交易中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外部机制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同时对于金融机构的在金融运营中的风险控制,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交易 信用担保 风险 金融市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瑞华 杨舟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冲 郭琪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企业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不断发酵,部分企业的授信风险正蔓延成区域风险,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基于"多对多"的普通银企关系的信贷管理制度的弊端。主办银行制度"一对一"的特点有利于构建稳定、排他、密切的银企关系,进而通过促进信息透明和稳定预期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本文通过对1844家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主办银行制度更适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强的领域。因此,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最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率先实施,实现融资与增信的双促进。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付岩
以2003~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规模和深度两个变量来表示银企关系,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的抑制投资不足;银企关系与现金缺口具有替代效应,银企关系越紧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会减弱,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就会增加,现金缺口减小,从而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增加了投资效率。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西部区域的上市公司银企关系相对于对应组能够显著抑制投资不足。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银企关系 投资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发友 俞健
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企信贷行为动态博弈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分析了银企信贷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演化稳定策略,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可能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贷行为 演化博弈理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涂杰平 夏彦娉
中小企业失信于商业银行是造成如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而使得中小企业贷前隐藏信息,贷后偏离合约规定,发生违约行为又是取决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别从贷款发生前和贷款发生后的两个方面,研究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博弈,并提出创建全面的信息网络、提高违约惩罚成本以及引入物流金融做贷款担保等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促成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赢。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博弈论 物流金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曹沥伟
文章基于一个企业产出水平具有异质性的搜寻和匹配模型,分析了在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劳动市场长期失业率之间的差异。文章研究表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放贷和企业还贷的成本,从而增加了劳动市场长期失业率。同时,由于短期内企业"如实宣布产出水平"的承诺不是一个动态一致的承诺,因此银行缺乏激励放弃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的代理成本,这使得长期劳动失业率难以有效地降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熊泽森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问题仍然是"融资难"。为此,本文借助于"金融缺口"理论再次考察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困境,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深层分析了信贷约束的原因,最后,为化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探讨商业银行信贷制度安排。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信息不对称 信贷制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文虎 杜双成 杨云龙
当前,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影响金融扶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分析研究信息不对称对金融扶贫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各地治理信息不对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金融扶贫领域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可行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扶贫 信息不对称 经验借鉴 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文强 李雪灵
近来,我国股票市场的巨幅波动引起了大家对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出了降低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豹 丁国杰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 ,是银企金融交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 ,银企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存在不可避免。目前 ,运用制度创新的手段 ,改善微观经济运行环境 ,加强银企信用的培育是解决银企债务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菡 张裕强
影响银行动产抵押业务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没有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为银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而通过物联网将银行风险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商品交易流通等进行融合,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或弱化传统动产抵押的瓶颈,推动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创新。中货公司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货物变化等信息进行动态化监测、过程化管理,为银行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增信、发展普惠金融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动产抵押 浮动抵押监管 第三方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