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1)
- 2023(16935)
- 2022(14608)
- 2021(13758)
- 2020(11540)
- 2019(26785)
- 2018(26125)
- 2017(50364)
- 2016(27017)
- 2015(30627)
- 2014(30106)
- 2013(29919)
- 2012(27494)
- 2011(24634)
- 2010(24238)
- 2009(21994)
- 2008(21068)
- 2007(17893)
- 2006(15353)
- 2005(13284)
- 学科
- 济(112505)
- 经济(112379)
- 管理(74491)
- 业(71962)
- 企(58900)
- 企业(58900)
- 方法(53596)
- 数学(46945)
- 数学方法(46371)
- 中国(30381)
- 农(29116)
- 财(28187)
- 贸(25557)
- 贸易(25546)
- 易(24979)
- 业经(24319)
- 学(22950)
- 地方(21357)
- 农业(19302)
- 制(18757)
- 技术(17844)
- 环境(17060)
- 和(17036)
- 理论(16986)
- 务(16739)
- 融(16736)
- 金融(16734)
- 财务(16669)
- 财务管理(16629)
- 银(16109)
- 机构
- 大学(383044)
- 学院(379288)
- 济(161058)
- 经济(158109)
- 管理(151611)
- 理学(132720)
- 理学院(131299)
- 研究(129103)
- 管理学(129062)
- 管理学院(128398)
- 中国(96092)
- 京(80715)
- 科学(78685)
- 财(70299)
- 所(63364)
- 农(60141)
- 研究所(58295)
- 中心(58130)
- 财经(57574)
- 业大(56463)
- 经(52762)
- 江(51405)
- 北京(50775)
- 经济学(50069)
- 范(48508)
- 师范(47992)
- 农业(47364)
- 院(47163)
- 经济学院(45409)
- 财经大学(43310)
- 基金
- 项目(267949)
- 科学(212489)
- 基金(198041)
- 研究(194216)
- 家(173088)
- 国家(171767)
- 科学基金(148288)
- 社会(124550)
- 社会科(118344)
- 社会科学(118317)
- 基金项目(104711)
- 省(101798)
- 自然(96659)
- 自然科(94486)
- 自然科学(94466)
- 自然科学基金(92768)
- 教育(88565)
- 划(86511)
- 资助(81725)
- 编号(76975)
- 成果(61253)
- 部(60084)
- 重点(59799)
- 发(57235)
- 创(55946)
- 国家社会(52529)
- 课题(52424)
- 创新(52302)
- 教育部(51850)
- 科研(51649)
- 期刊
- 济(164215)
- 经济(164215)
- 研究(110203)
- 中国(66053)
- 学报(60274)
- 科学(55814)
- 管理(54193)
- 农(53656)
- 财(52130)
- 大学(46109)
- 学学(43487)
- 农业(37896)
- 教育(37101)
- 技术(32086)
- 融(29771)
- 金融(29771)
- 经济研究(27954)
- 财经(27505)
- 业经(25780)
- 经(23660)
- 问题(22112)
- 贸(21244)
- 业(20440)
- 国际(19130)
- 图书(18229)
- 科技(18211)
- 技术经济(18201)
- 理论(17450)
- 世界(17340)
- 统计(17230)
共检索到541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桂田 徐昊
利用中国与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的投入产出表,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对钢铁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逐渐趋于增强,而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关联程度整体趋于减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钢铁业与能源、金融业、建筑业等部门的关联程度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展示出中国钢铁业对融资、基本建设投资及房地产开发具有突出的依赖,也表明中国较之于发达经济体的钢铁业负债率高、能耗高。同时发现中国钢铁业与农业、部分服务业的关联关系更加紧密。较之已实现工业化国家,中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现出工业化加速阶段的特征。要慎重关注钢铁产业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关注对与钢铁相关程度高的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
钢铁产业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桂田 徐昊
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了钢铁价格变化对其他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对一般价格体系、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的波及效应。研究发现,钢铁价格变化对重工业的生产成本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会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波动、投资和出口贸易产生显著作用;钢铁价格波动对于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由于中国钢铁价格波动实际幅度较大,钢铁价格不仅是决定PPI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钢铁产业 价格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盈之 吴海明
运用1997、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水平、产业关联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仍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的产业;其发展动力主要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的拉动作用略有上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有所波动,但影响力系数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对钢铁行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影响得到显著提高;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和出口。
关键词:
钢铁行业 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王腊芳 赖明勇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最终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后向直接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七国;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产业对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低于其他七个产钢大国,且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呈降低趋势;投资需求仍然是诱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钢铁强国,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钢产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对钢铁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和意大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庆英
文章基于多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计算了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首先,房地产业表现出商品属性时与传统意义上的上下游产业关联紧密,表现出资产属性时与金融等虚拟经济部门联系紧密。其次,房地产业发展程度越高与金融业的关联度越高。再次,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关联越来越弱。中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集聚了大量风险,建议采取措施疏导房地产业市场的过剩资金逐步流出,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并有效拓展投资渠道,使其为实体经济服务。
关键词:
产业关联 资产属性 实体经济 软着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任继球
以往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就业影响的研究,大多仅限于研究和分析这些过剩产能产业在去产能过程中本身面临的失业问题。这些研究忽略了产业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产业的产能化解势必带来其他产业的产能消减,从而带来其他产业的失业问题,因此这些研究会低估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弥补了这一点不足,利用2012年13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估算出在最大去产能任务下,钢铁和煤炭产业直接损失的最大就业量为224.46万人,而通过中间投入拉动对其他产业就业的最大间接影响则会达到457.62万人,
关键词:
去产能 就业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任继球
以往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就业影响的研究,大多仅限于研究和分析这些过剩产能产业在去产能过程中本身面临的失业问题。这些研究忽略了产业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产业的产能化解势必带来其他产业的产能消减,从而带来其他产业的失业问题,因此这些研究会低估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弥补了这一点不足,利用2012年13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估算出在最大去产能任务下,钢铁和煤炭产业直接损失的最大就业量为224.46万人,而通过中间投入拉动对其他产业就业的最大间接影响则会达到457.62万人,总计损失达到682.08万人,是仅考虑直接影响的3倍。忽略去产能对其他产业就业的间接影响,将严重低估去产能的失业风险。
关键词:
去产能 就业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蒋萍 王勇
本文基于中国省区间比较和国际比较的双重视角,应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关联系数,全面分析了中国金融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及各省区金融业产业关联链长;东部地区金融业的关联效应最大,东北地区金融业的关联效应最小;中国金融业对各行业的总影响正在不断变大;中国金融业关联作用较大产业主要为物质资本型和流通服务部门,而发达国家则主要为服务业部门。最后,文章从产业关联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金融业 关联效应 投入产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兴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纠正资源错配。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关联存在放大资源错配损失的可能,因此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建立了模型分析框架,探讨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损失效应的放大机理,分析三种经济类型中放大机制的异同,并使用中国1995—2011年17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会放大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损失,平均而言,能够使产出损失放大2~3倍;从经济类型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强,而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弱;不同行业部门对总体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总体而言,我国投入产出关联的损失放大系数合计值在不断上升,表明我国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造成损失的放大机制在不断增强。政府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若改善重点行业的资源错配状况,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绩效。研究结论还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类型应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以弱化投入产出关联对错配损失的放大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永庆 金锐 汪文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提供根本动力,金融健康发展又对经济形成支撑和推动,两者休戚相关。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金融业与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西部地区金融业都与本部门存在较高程度双向关联关系,东部地区关联程度最高;三个地区金融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等产业支持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梯度。
关键词:
金融业 投入产出 关联效应 区域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利用投入产出分解模型,研究了29个行业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各行业能耗绝对量、直接能耗系数和完全能耗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呈现递减的趋势。(2)从29个行业的合计值来看,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但是对部分行业则有可能内部效应最大,例如煤炭采选业等行业。(3)无论是总效应还是细分值,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内部效应最大,反馈效应次之,溢出效应最小,但是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利用投入产出分解模型,研究了29个行业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各行业能耗绝对量、直接能耗系数和完全能耗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呈现递减的趋势。(2)从29个行业的合计值来看,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但是对部分行业则有可能内部效应最大,例如煤炭采选业等行业。(3)无论是总效应还是细分值,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内部效应最大,反馈效应次之,溢出效应最小,但是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因此从节约能源角度,有必要大力发展低能耗行业,并注意其关联行业(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艳娟
本文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模型,将中日价格差异用中间投入生产率、劳动价格、劳动生产率、固定资本价格、资本生产率和"其他"等6个要素进行解释,并推算出这些要素在整个中日价格差异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对中日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中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低廉的劳动成本和资本价格,而日本则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中间投入生产率。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投入产出分析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王明雁
在对流通业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前提下,以历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相关指标,对流通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历年相关数据,揭示流通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的演变趋势。从产业关联视角看,流通业在中间需求结构方面呈现出中间产品属性逐渐减弱、最终消费属性逐渐增强的趋势,但目前其中间产品属性仍高于最终消费属性;在中间投入结构方面的演变趋势呈现出行业分化的态势,批发和零售业的中间投入率逐渐递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