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8)
- 2023(18018)
- 2022(15485)
- 2021(14735)
- 2020(12251)
- 2019(28351)
- 2018(27844)
- 2017(53819)
- 2016(28926)
- 2015(32704)
- 2014(32222)
- 2013(31683)
- 2012(29256)
- 2011(26358)
- 2010(26249)
- 2009(24067)
- 2008(23445)
- 2007(20303)
- 2006(17848)
- 2005(15733)
- 学科
- 济(120725)
- 经济(120602)
- 管理(84261)
- 业(81316)
- 企(67877)
- 企业(67877)
- 方法(54300)
- 数学(46997)
- 数学方法(46390)
- 中国(33621)
- 农(32885)
- 财(29481)
- 业经(27547)
- 地方(24054)
- 贸(23703)
- 贸易(23688)
- 学(23280)
- 易(23095)
- 制(21761)
- 农业(21627)
- 理论(19375)
- 技术(19087)
- 和(18870)
- 策(18609)
- 环境(18074)
- 务(18067)
- 银(18028)
- 银行(17992)
- 财务(17989)
- 财务管理(17951)
- 机构
- 大学(408476)
- 学院(407846)
- 济(172116)
- 经济(168712)
- 管理(164396)
- 理学(142789)
- 理学院(141267)
- 管理学(138956)
- 管理学院(138202)
- 研究(138092)
- 中国(103741)
- 京(86539)
- 科学(81985)
- 财(76751)
- 所(67130)
- 中心(62287)
- 财经(61984)
- 研究所(61290)
- 农(60739)
- 江(57651)
- 业大(57342)
- 经(56684)
- 北京(54917)
- 范(53904)
- 师范(53462)
- 经济学(52173)
- 院(50677)
- 农业(47284)
- 经济学院(47112)
- 州(46578)
- 基金
- 项目(279705)
- 科学(222113)
- 研究(207865)
- 基金(204841)
- 家(177283)
- 国家(175832)
- 科学基金(152291)
- 社会(132753)
- 社会科(125905)
- 社会科学(125877)
- 基金项目(107805)
- 省(106747)
- 自然(97655)
- 教育(95606)
- 自然科(95413)
- 自然科学(95393)
- 自然科学基金(93694)
- 划(90127)
- 资助(84696)
- 编号(84475)
- 成果(68426)
- 部(62852)
- 重点(62190)
- 发(60143)
- 创(58251)
- 课题(57985)
- 国家社会(55066)
- 教育部(54547)
- 创新(54266)
- 人文(53192)
- 期刊
- 济(184559)
- 经济(184559)
- 研究(122119)
- 中国(74156)
- 管理(61569)
- 学报(59081)
- 科学(57123)
- 财(57015)
- 农(54781)
- 大学(46206)
- 教育(45589)
- 学学(43367)
- 农业(38398)
- 技术(36209)
- 融(34903)
- 金融(34903)
- 经济研究(30628)
- 财经(30082)
- 业经(30073)
- 经(25939)
- 问题(24201)
- 业(20389)
- 贸(20330)
- 技术经济(20158)
- 图书(19863)
- 科技(19045)
- 理论(18939)
- 现代(18493)
- 世界(18032)
- 统计(17985)
共检索到593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维达 万学军 武雅斌
本文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建立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三双模型"分析体系。重点从国民福利与产业利润、前向竞争力与后向竞争力、比较势力与比较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研究表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前向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及前向产业相比,虽然在产业规模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整体势力与效率方面都居于劣势,最主要的是比较效率偏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后向竞争力来看,竞争力不足既有比较势力偏弱的原因也有比较效率偏低的原因,并以比较势力偏弱为主。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对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取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玉海 黄超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可同时测算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的计量模型,然后利用2007-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直接测度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在劳动力雇佣市场上具有较大程度的买方势力,在此条件下其在钢铁产品市场上整体而言并不存在市场势力而是处于相对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钢铁产业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建立公平竞争与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理应成为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根本所在;分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钢铁企业相比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具有更为明显的价格成本加成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玉海 黄超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可同时测算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的计量模型,然后利用2007-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直接测度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在劳动力雇佣市场上具有较大程度的买方势力,在此条件下其在钢铁产品市场上整体而言并不存在市场势力而是处于相对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钢铁产业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建立公平竞争与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理应成为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根本所在;分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钢铁企业相比于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闫军印 宋怡
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产业集群优势的直接体现,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必须关注集群竞争优势主导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在分析钢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主导要素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发展"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思路,具体研究了钢铁产业集群在其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运行特征,以及系统临界状态分叉点的演进规律。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集群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精益战略选择、系统临界状态条件下的临界战略选择及系统功能转换条件下的集群系统功能转换战略,得出了实现我国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的根本途径在于集群系统精益战略选、临界战略及功能转换战略的循序渐进和有机结合。为合理规划我国钢铁产业集群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竞争要素体系构建,实现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龙 宋丹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自从1996年钢产量达到1亿吨成为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钢铁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近两年,由于钢铁企业的下游产业发展的制约,钢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产量大、利润率水平低、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认真研究我国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其在国际竞争力及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一、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海刚
自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备受关注。本文以2002~2007年钢铁上市公司的DEA技术效率为基础,首先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技术效率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然后结合中国转轨过程中钢铁产业的特征,研究了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管理效率、规模水平、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价格、区域市场市场化等因素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管理效率、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抛物线关系;区域市场化水平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尚难确定。
关键词:
竞争力 技术效率 企业绩效 市场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维达 林陟峰
本文采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利用2003年、2007年和2012年的截面数据,首次对亚洲四个钢铁大国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是四国中钢铁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和韩国综合实力不相上下,印度最弱。其中,中国的钢铁产业在生产能力和经济环境指标上处于竞争强势,但在市场绩效和技术水平指标上的表现处于竞争弱势。
关键词:
钢铁产业 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成本模型估算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下降,且加入世贸组织前后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势力均较小;然后选取SITC(Rev.2)中两位码为67的钢铁产品,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实证研究了其在韩国、印度、日本和美国这些主要出口国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在韩国、日本和印度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依次降低,在美国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尚未形成,说明中国钢铁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势力,但与此同时,总体上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比有下降趋势,其低成本优势也趋于减弱,中国从钢铁产业贸易中获得的比较利益正不断减少,钢铁产业没有明显的现实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庆贤 陈劲松
文章构建了中国钢铁产业安全评价指标并得出了实证结论,提出了中国钢铁产业打造转型升级版战略内涵,从改革开放、供需平衡、科技创新等三个维度,提出了战略实施路径。
关键词:
钢铁产业安全 转型升级版 战略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梅 相晨曦 杨佳琳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价值增值法,选取反映钢铁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纵向一体化程度的相关指标,采用2002-2015年18家钢铁上市公司数据,对竞争力水平和纵向一体化程度分别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纵向一体化对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钢铁企业 纵向一体化 企业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帆 朱博雅
文章构建了基于资源禀赋、规模实力、生产能力、经营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区间数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并以18家钢铁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钢铁企业 企业竞争力 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学军 何维达
本文基于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视角,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有效的影响因素,认为当前中国钢铁产业政策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但在政策制定中需要注意评估信息不足、游说干扰和对市场机制的挤出效应等的影响,提高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在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环节,需要注意建立激励相容的政策实施机制,并通过精简政策控制指标、发挥产业中介作用、改进政策手段等途径,降低政策落实成本,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国钢铁产业 政策 有效性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忠生 许榛铄
通过构建财务标准显示性竞争力指标(FNRCA)对中国7个主要钢材生产区域各类财务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近年来中国钢铁业金融支持政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华东、华北地区钢材产品价值较高,但是在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方面竞争力较弱;西北、西南则相反;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各方面财务竞争力均较弱。同时,目前中国的钢铁业金融支持政策也未关注财务竞争力差异问题。因此,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引入资金时要综合考虑负债水平和盈利能力的金融支持策略。
关键词:
钢铁业 财务竞争力 FNRCA 金融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昌旭 徐长生 刘泽斌
入世以后,中国钢铁贸易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进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着重研究了未来中国钢铁贸易的趋势,分析了相关经济政策变化对钢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钢铁贸易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贸易政策 钢铁产业 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姝琴 郑洪超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原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必须解决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的问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综合的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是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大国,但远非世界钢铁强国。因此,提高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是钢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钢铁工业 国际竞争力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