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93)
2023(20046)
2022(16900)
2021(15784)
2020(13352)
2019(30506)
2018(29870)
2017(56939)
2016(31062)
2015(34821)
2014(34603)
2013(34153)
2012(31673)
2011(28536)
2010(28397)
2009(26548)
2008(26318)
2007(23438)
2006(20377)
2005(18311)
作者
(90883)
(76141)
(75838)
(72026)
(48035)
(36360)
(34505)
(29680)
(28858)
(27156)
(25923)
(25390)
(24342)
(23883)
(23847)
(23691)
(23130)
(22646)
(21895)
(21853)
(18994)
(18804)
(18589)
(17229)
(17177)
(16981)
(16794)
(16772)
(15349)
(15148)
学科
(125589)
经济(125432)
管理(92204)
(87680)
(71885)
企业(71885)
方法(55725)
数学(49120)
数学方法(48510)
(35961)
(35958)
中国(35054)
业经(28743)
(28249)
(25894)
贸易(25884)
(25253)
(25052)
地方(23498)
农业(23421)
(21812)
财务(21746)
财务管理(21690)
(21241)
银行(21171)
企业财务(20573)
(20189)
(19847)
金融(19842)
技术(19435)
机构
学院(444293)
大学(444244)
(186801)
经济(183106)
管理(169738)
研究(153472)
理学(146421)
理学院(144800)
管理学(142318)
管理学院(141507)
中国(116563)
科学(93745)
(93043)
(87573)
(80035)
(77885)
研究所(70809)
中心(70637)
财经(69006)
业大(68629)
(66469)
农业(63356)
(62739)
北京(58179)
经济学(57704)
(55783)
(55169)
师范(55090)
(52102)
经济学院(52074)
基金
项目(299248)
科学(235822)
基金(219046)
研究(213795)
(193232)
国家(191676)
科学基金(163558)
社会(137384)
社会科(130414)
社会科学(130379)
(116157)
基金项目(115186)
自然(106861)
自然科(104433)
自然科学(104393)
自然科学基金(102561)
(98799)
教育(98412)
资助(89806)
编号(84623)
成果(68924)
重点(68054)
(66703)
(64536)
(62543)
课题(59031)
创新(58579)
科研(57893)
国家社会(57697)
教育部(56947)
期刊
(202953)
经济(202953)
研究(128572)
中国(86869)
学报(74128)
(72742)
(69069)
科学(67031)
管理(62795)
大学(55845)
学学(53064)
农业(49087)
教育(43154)
(41708)
金融(41708)
技术(37540)
财经(34401)
经济研究(33592)
业经(32757)
(29681)
问题(26786)
(26526)
(23618)
(22269)
技术经济(21573)
统计(20946)
国际(20627)
科技(20522)
世界(20011)
理论(19806)
共检索到658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学军  何维达  
本文基于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视角,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有效的影响因素,认为当前中国钢铁产业政策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但在政策制定中需要注意评估信息不足、游说干扰和对市场机制的挤出效应等的影响,提高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在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环节,需要注意建立激励相容的政策实施机制,并通过精简政策控制指标、发挥产业中介作用、改进政策手段等途径,降低政策落实成本,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昌旭  徐长生  刘泽斌  
入世以后,中国钢铁贸易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进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着重研究了未来中国钢铁贸易的趋势,分析了相关经济政策变化对钢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钢铁贸易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春山  白龙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钢铁工业供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钢铁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市场长期需求规律的研究,将数量增长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本文利用协整方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等因素对我国钢铁工业推动作用进行动态分析,探讨钢铁市场的长期需求规律,对于当前钢铁产业政策发展导向、政策选择等提出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基于我国钢铁产业2002年-2008年间的2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平均规模,产业集中度,产业产权结构,产业对外贸易程度与钢铁产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就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关系中,技术进步对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最大,其次为产业集中度和产权结构,对外贸易因素对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较小;从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来看,钢铁产业平均规模和产权结构对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维达  何丹  张孟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钢铁产业安全态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安全态势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维达  万学军  武雅斌  
本文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建立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三双模型"分析体系。重点从国民福利与产业利润、前向竞争力与后向竞争力、比较势力与比较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研究表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前向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及前向产业相比,虽然在产业规模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整体势力与效率方面都居于劣势,最主要的是比较效率偏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后向竞争力来看,竞争力不足既有比较势力偏弱的原因也有比较效率偏低的原因,并以比较势力偏弱为主。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对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莉  
进入21世纪以来,出于调整产业结构、压缩过剩与低端产能、抑制盲目投资等方面的考虑,我国对钢铁产业实行了以限产为重要内容的产业政策。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以往的这种限产政策并不成功。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既有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与产业发展趋势相错位。在产量方面,当前中国钢铁产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资源环境压力,因此今后我国钢铁产业的产量政策应该实行一个彻底的生态转向,并围绕此展开一整套政策体系的改革和设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康宁  韩剑  
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是关系产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优化空间布局,是中国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和数据测算,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不仅很低,而且在2001年以来还在不断降低。研究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以市场指向为主、兼资源依托型之格局,临海港口型特征不明显。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绩效的比较研究发现,临海港口型的空间布局应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主要合理方向。论文对2005年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评论,探讨了产业政策的真正意义,主张作为产业政策不适宜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梅  陈鹏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玫  王艳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钢铁产业与中国钢铁产业能耗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实证了中国钢铁产业从能耗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外资的,从而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引资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王腊芳  赖明勇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最终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后向直接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七国;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产业对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低于其他七个产钢大国,且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呈降低趋势;投资需求仍然是诱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钢铁强国,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钢产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对钢铁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和意大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黎明  陈富良  
文章借助种群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产业内部效应和产业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产业发展模型。以中国钢铁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分别与国外钢铁产业、水泥产业、铝产业、汽车产业形成的竞争、互利、偏害、偏利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产业发展模型。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面临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中国钢铁产业主要存在劣势(产业内部竞争效应)和威胁(产业外部竞争关系)两个方面的影响,提出了WT策略。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谢忠泉  张治河  
本文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出发,根据产业创新系统相关原理,分析了钢铁产业创新的特点,并构建出钢铁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创新系统的角度出发,在钢铁产业创新政策系统、技术系统、环境系统和评价系统等方面,阐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与产业创新系统的不谋而合之处,以及产业创新系统超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为设计之处,并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政福  陈伟  
钢铁产业生态化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重点对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生态化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钢铁产业生态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灵  陈菡彬  
去产能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钢铁产业是我国诸多产能过剩产业中资产规模最大、就业人员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产业,因而也是承担去产能任务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文章阐述了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