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9)
2023(8483)
2022(7241)
2021(6789)
2020(5939)
2019(14038)
2018(13700)
2017(26632)
2016(14310)
2015(16710)
2014(16733)
2013(17122)
2012(16320)
2011(15000)
2010(14808)
2009(13981)
2008(14088)
2007(12680)
2006(10725)
2005(9740)
作者
(42471)
(35694)
(35674)
(34240)
(22478)
(16940)
(16331)
(13985)
(13385)
(12592)
(12194)
(11838)
(11401)
(11284)
(11217)
(11133)
(10788)
(10593)
(10227)
(10151)
(8939)
(8793)
(8714)
(8120)
(8116)
(7980)
(7828)
(7742)
(7197)
(7130)
学科
(72404)
经济(72349)
(37280)
管理(36672)
方法(33420)
数学(30172)
数学方法(30000)
(28440)
企业(28440)
中国(20085)
(18778)
(15471)
贸易(15466)
(15101)
(15094)
业经(14001)
地方(13585)
(12628)
(12212)
农业(12167)
产业(10774)
(10235)
银行(10215)
(9870)
金融(9868)
(9837)
(9833)
环境(9594)
技术(9282)
(8618)
机构
大学(218868)
学院(216631)
(103514)
经济(101822)
管理(82106)
研究(79661)
理学(70686)
理学院(69886)
管理学(68948)
管理学院(68537)
中国(60856)
(46646)
科学(46219)
(43349)
(40665)
研究所(37143)
(36875)
中心(35628)
财经(35248)
经济学(34048)
(32138)
经济学院(30958)
业大(30870)
(30576)
北京(30158)
农业(29274)
(27915)
(27255)
师范(27026)
财经大学(26132)
基金
项目(141708)
科学(111884)
基金(104785)
研究(103815)
(91231)
国家(90570)
科学基金(76571)
社会(68264)
社会科(64977)
社会科学(64960)
基金项目(55000)
(52708)
自然(47227)
教育(46355)
自然科(46114)
自然科学(46098)
自然科学基金(45333)
(45177)
资助(43706)
编号(40422)
(33261)
成果(32920)
(32336)
重点(32306)
国家社会(29455)
(29337)
中国(28769)
教育部(28526)
课题(27837)
创新(27604)
期刊
(109930)
经济(109930)
研究(65539)
中国(39743)
(33406)
(32778)
学报(32645)
科学(31245)
管理(28454)
大学(24489)
学学(23114)
农业(22891)
经济研究(19289)
(19037)
金融(19037)
财经(18046)
技术(17812)
教育(17138)
业经(16566)
(15780)
问题(15613)
(14628)
(13529)
世界(12743)
国际(12581)
技术经济(12348)
统计(11502)
商业(10018)
(10013)
理论(9852)
共检索到319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梅  陈鹏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灵  陈菡彬  
去产能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钢铁产业是我国诸多产能过剩产业中资产规模最大、就业人员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产业,因而也是承担去产能任务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文章阐述了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对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莉娜  童星  
文章以2005—2015年45家钢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存货变动率来衡量企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情况,实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确实对降低产能过剩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加速技术进步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状况的一条途径;与此同时,各钢铁公司应将其固定资产扩张率与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扩张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莉娜  童星  
文章以2005—2015年45家钢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存货变动率来衡量企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情况,实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确实对降低产能过剩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加速技术进步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状况的一条途径;与此同时,各钢铁公司应将其固定资产扩张率与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扩张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玫  王艳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钢铁产业与中国钢铁产业能耗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实证了中国钢铁产业从能耗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外资的,从而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引资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王腊芳  赖明勇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最终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后向直接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七国;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产业对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低于其他七个产钢大国,且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呈降低趋势;投资需求仍然是诱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钢铁强国,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钢产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对钢铁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和意大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黎明  陈富良  
文章借助种群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产业内部效应和产业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产业发展模型。以中国钢铁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分别与国外钢铁产业、水泥产业、铝产业、汽车产业形成的竞争、互利、偏害、偏利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产业发展模型。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面临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中国钢铁产业主要存在劣势(产业内部竞争效应)和威胁(产业外部竞争关系)两个方面的影响,提出了WT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陶忠元  褚丽彦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产能过剩问题不断显现。2009年,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将钢铁等六大行业列为产能调控的重点对象,从理论上剖析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不仅是深化产能波动相关研究的需要,也可为治理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基于我国钢铁产业2002年-2008年间的2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平均规模,产业集中度,产业产权结构,产业对外贸易程度与钢铁产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就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关系中,技术进步对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最大,其次为产业集中度和产权结构,对外贸易因素对钢铁产业能源效率贡献较小;从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来看,钢铁产业平均规模和产权结构对钢铁产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宏笪  张茜  张济建  闫东  
以21世纪以来的四份钢铁产业五年规划为分析样本,运用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构建各阶段高频词语义网络,探究不同阶段规划主题内容和演进脉络。并对"十四五"钢铁产业规划提出调整展望: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及市场活力、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等方面重点突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学军  何维达  
本文基于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视角,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有效的影响因素,认为当前中国钢铁产业政策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但在政策制定中需要注意评估信息不足、游说干扰和对市场机制的挤出效应等的影响,提高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在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环节,需要注意建立激励相容的政策实施机制,并通过精简政策控制指标、发挥产业中介作用、改进政策手段等途径,降低政策落实成本,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郁义鸿  张华祥  
经济转型意味着产业增长要从投资和出口的需求拉动转向内需拉动,本文根据用途的不同,将钢材区分为消费拉动型和投资拉动型两大类,梳理了投资活动和国内消费与钢铁下游产业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消费拉动型钢材与汽车和家电产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也验证了投资拉动型钢材与全社会建筑施工面积和主要机械设备产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基于对钢材引致需求结构特性及其与经济转型关系的分析,本文对未来引致需求结构变动下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并对政府产业政策和厂商策略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佘元冠  杜立辉  崔巍  
文章将"弹性系数"的概念引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提出了"钢铁产业集中度弹性系数"指标,对原有产业集中度指标进行了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合理界定了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军  谢锐  王腊芳  
运用有差异的技术复杂度指数,以世界十大钢铁生产大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这些国家的钢铁产业链上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和不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的出口技术附加值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出口附加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印度、巴西、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低,而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昌旭  徐长生  刘泽斌  
入世以后,中国钢铁贸易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进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着重研究了未来中国钢铁贸易的趋势,分析了相关经济政策变化对钢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钢铁贸易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