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7)
2023(14085)
2022(11613)
2021(10682)
2020(9073)
2019(19987)
2018(19730)
2017(37462)
2016(19749)
2015(22198)
2014(21658)
2013(21600)
2012(19862)
2011(17884)
2010(18018)
2009(17202)
2008(17330)
2007(15834)
2006(14039)
2005(13192)
作者
(54823)
(46054)
(45858)
(43372)
(29273)
(21496)
(20645)
(17632)
(17317)
(16462)
(15794)
(15388)
(15003)
(14618)
(14374)
(13933)
(13749)
(13262)
(13162)
(12883)
(11546)
(11111)
(10950)
(10504)
(10286)
(10267)
(10118)
(10073)
(9054)
(8986)
学科
(92700)
经济(92571)
(88227)
(80471)
企业(80471)
管理(77561)
方法(36772)
业经(31371)
(29991)
(27911)
数学(27849)
数学方法(27697)
中国(26215)
技术(23551)
(22713)
(21024)
财务(21000)
财务管理(20974)
企业财务(19876)
农业(19595)
(17536)
贸易(17521)
(17113)
(16942)
(16400)
(16077)
(15985)
理论(15660)
地方(15604)
(14995)
机构
学院(290874)
大学(286709)
(136196)
经济(134019)
管理(117978)
理学(100567)
理学院(99628)
管理学(98665)
管理学院(98085)
研究(97543)
中国(79295)
(63726)
(60499)
科学(52360)
财经(49656)
(47452)
(45160)
(44391)
中心(43812)
(42583)
经济学(42320)
研究所(42158)
北京(38721)
经济学院(38090)
业大(36623)
财经大学(36579)
(34865)
(34373)
商学(34058)
商学院(33744)
基金
项目(184481)
科学(149399)
研究(141283)
基金(137156)
(117010)
国家(116026)
科学基金(102101)
社会(95259)
社会科(90678)
社会科学(90662)
基金项目(71919)
(71081)
教育(62572)
自然(61709)
自然科(60333)
自然科学(60320)
自然科学基金(59381)
(57953)
编号(54580)
资助(54500)
(44876)
成果(43546)
(42471)
(41217)
重点(41215)
(41138)
创新(41072)
国家社会(40827)
(39949)
课题(37854)
期刊
(157902)
经济(157902)
研究(92759)
中国(62141)
(53112)
管理(52243)
(41159)
科学(38038)
学报(34655)
(29449)
金融(29449)
技术(28834)
大学(28590)
农业(28523)
学学(27051)
教育(26223)
财经(26180)
业经(26125)
经济研究(25780)
(22864)
问题(20332)
技术经济(18727)
(18329)
(17890)
世界(16956)
国际(15769)
现代(15103)
科技(14976)
商业(13968)
财会(13528)
共检索到454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纪珍  杨志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业规模迅速扩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产业的发展,中国钢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也从政府主导、行业研究机构研发、企业推广应用的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其中,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行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化对企业创新投入激励的增强作用,以及钢铁业技术体制自身的特点,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市场化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参与技术创新合作,正成为中国钢铁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新特点,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重复引进或创新投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保持产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汪琦  
日本钢铁业的崛起及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持与美国钢铁业的衰落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丧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协整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日美两国钢铁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演变关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岱  陈溪  
一、引言积极的技术创新被认为是韩国钢铁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韩国政府鼓励钢铁工业发展重大技术的实用化和海外建厂,如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  
基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几个关键指标对我国1993~2003年期间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变化进行了测算,同整个工业的相应指标做了比较分析。进而从钢铁工业本身的结构特点和需求市场的角度对这种变化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了今后增强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三个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毕克新  赵山山  付珊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顾佳峰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是国内购买和自助研发,企业的研发能力对于创新动力和技术来源途径都会产生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彦和  王荣均  
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相对应的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科技行为的被动性。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通过转机建制,产权明晰了,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晓波  
互补资产是企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促进集群中企业共享互补资产,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因为它们中的一部分由集群中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而生产力促进中心能够引进外部创新源,提供共性技术和创新信息;企业孵化器提供经营场地、财务与融资的渠道、创业技能训练服务,提供创业家的相关网络、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密切的关系;行业协会则可以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环境,制定行业标准和开发人力资源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兴亮  
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 ,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 ,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 ,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 ,是从新产品开发直到实现市场销售的一个全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 ,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立志  
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机制分析刘立志在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处于主体地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机制的状况是技术创新系统整体运行的关键,而反映一个国家技术创新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支柱产业中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水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着产业结构分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翠锦  
在科学发展观成为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企业应采取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而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创新机制的优化。首先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界定了绿色技术;其次,从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两方面,构建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轮式"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模型;最后,深入阐述了优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的具体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一、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和现状(一)中国钢铁工业的成就建国48年(1949~1996)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致力于发展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我国只生产15.82万吨钢,居世界第26位。经过恢复和发展,1957年产钢535...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天奕  
全球重工业中,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每年直接排放量26亿吨,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总量的7%。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钢铁技术路线图》要求,为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2050年钢铁行业至少要降低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钢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平均值由现在的1.4吨降至0.6吨。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规模占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的60%和国内碳排放的15%。因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军印  侯孟阳  
本文依据我国20家大中型上市钢铁企业1998~2013年各项技术创新指标的面板数据,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及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对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布及发展演变态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单峰→双峰→单峰"的演变规律,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同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2不同钢铁企业Kernel密度分布状态与企业所在地区铁矿资源禀赋和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高度关联性;3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低水平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