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8)
2023(11278)
2022(9541)
2021(8817)
2020(7123)
2019(16128)
2018(15881)
2017(29919)
2016(15620)
2015(17861)
2014(17884)
2013(18174)
2012(17564)
2011(16513)
2010(16645)
2009(15412)
2008(14947)
2007(13287)
2006(12239)
2005(11576)
作者
(47176)
(39508)
(39368)
(37548)
(25332)
(18946)
(17834)
(15418)
(15207)
(14065)
(13922)
(13093)
(12857)
(12857)
(12584)
(12083)
(11709)
(11402)
(11319)
(10911)
(10314)
(9655)
(9639)
(9165)
(8966)
(8904)
(8694)
(8461)
(8054)
(7823)
学科
(96470)
经济(96385)
管理(40417)
(38788)
方法(31674)
中国(28460)
数学(28246)
数学方法(28115)
(27505)
企业(27505)
地方(26380)
(22583)
业经(18274)
(17694)
贸易(17680)
(17036)
地方经济(16449)
(15906)
农业(15835)
(14619)
(14160)
(14136)
金融(14135)
(13786)
(13666)
银行(13649)
环境(13574)
(13450)
(11068)
产业(10523)
机构
大学(241062)
学院(240557)
(119799)
经济(117853)
研究(96273)
管理(86146)
中国(74580)
理学(72897)
理学院(71945)
管理学(70990)
管理学院(70549)
科学(54203)
(52913)
(50816)
(49524)
研究所(44631)
中心(41076)
财经(40153)
经济学(39293)
(37743)
(36562)
(35205)
经济学院(35109)
北京(35064)
(34277)
(33029)
师范(32764)
业大(30831)
科学院(29733)
财经大学(29673)
基金
项目(151737)
科学(120633)
基金(112219)
研究(112027)
(97975)
国家(97174)
科学基金(82101)
社会(76274)
社会科(72455)
社会科学(72444)
基金项目(58109)
(55757)
教育(49782)
自然(49157)
自然科(48031)
自然科学(48019)
(47484)
自然科学基金(47206)
资助(46504)
编号(42540)
(39283)
(35128)
成果(34742)
重点(34541)
国家社会(33163)
发展(32653)
(32152)
中国(30995)
课题(30847)
(30728)
期刊
(145528)
经济(145528)
研究(83673)
中国(52474)
(35895)
(35609)
管理(35043)
科学(35022)
学报(34226)
大学(26629)
(26290)
金融(26290)
经济研究(25841)
学学(25125)
农业(24820)
教育(22943)
业经(21926)
财经(21317)
技术(20147)
问题(18709)
(18698)
(16884)
世界(16263)
国际(15618)
(13913)
技术经济(13786)
商业(12885)
统计(12131)
经济问题(11740)
资源(11216)
共检索到389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顺艳  孙根年  
基于1985~2005年31个省区的时空数据,分析了我国钢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需求模型,结果发现:近21年来我国钢材的消费量的变化与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呈非线性特征;文章着重对1996年、2000年、2005年三个时段截面数据的分析,发现31个省区钢材的消费量与GDP、人口总量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Cobb-Douglas函数双因素驱动特征,给出了3个时段的模拟结果,并进行了有关弹性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钢材的生产和地区布局规划提供了参考和科学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德水  
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近年快速增长。本文重点分析了钢材消费的去向及其原因 ,研究了钢铁产品的市场潜力 ,并提出了防止盲目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系列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中金,杨朝辉  
在对全国1,636个中心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框架,讨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明显巨大,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谦  董艳玲  
研究目标:测度1993~2015年中国实体经济总量与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方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探究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的地区差异,并使用核密度估计研究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实体经济总量及经济实虚结构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两者总体差异均呈递增趋势,且区域间差异均为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中西实体经济总量均呈多极化趋势,东北则呈两极分化,经济实虚结构极化趋势则不显著。研究创新:揭示实体经济总量和经济实虚结构地区差异及其来源,并进行动态演进分析。研究价值:把脉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实虚结构现状,为解决实虚结构失衡提供现实依据,为缩小地区间实体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四大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黄龙   屈小娥  
文章构建由水平和效率两个维度组成的绿色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1997—2020年中国省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以及时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剖析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平缓爬升,整体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形成“沿海高、内陆低”“东部高、东北和中部居中、西部低”的发展格局。绿色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聚集特征,存在空间极化现象和俱乐部趋同效应;其总体差异以地区间差异为主,表现出先波动后缓慢下降的态势。邻域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状态转移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玮  
当前,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但经济已出现复苏苗头,钢铁行业景气程度有所提升,钢材价格虽持续低位波动,但总体有所回暖。笔者在客观分析市场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山东省泰山钢材市场内部进行研究,剖析潜在风险,提出下一步钢材市场信贷业务发展思路和信用风险缓释措施。一、泰山钢铁市场的特定机遇现阶段,国家明确提出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焦建宇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钢材市场需求及价格均出现大幅回落。我国钢材价格快速落入低谷,市场变得比较冷清,钢铁行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行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积极应对这一轮行业低潮,及时采取一些振兴钢铁行业、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就愈显重要。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侯建朝  谭忠富  谢品杰  
运用协整理论,研究了195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和实际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建立了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实际GDP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存在能源消费到实际GDP的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存在实际GDP到能源消费的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采用HP滤波技术分离出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对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周期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雪清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宋雪清本文根据地区产业结构截面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产业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三次产业划分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艳华   王丙参   马立平  
文章基于TOPSIS法,通过CRITIC权与灰色关联理论构建CRITIC权灰色关联TOPSIS法,并将其在空间与时间上应用两次,从而可对面板数据进行短期评价。根据新评价法测算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显著,主要取决于三大地区间的差异,且有扩大趋势;北京、上海稳居前2名,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江苏稳居第3至第7名;贵州、青海数字经济发展进步较大,东北三省排名退步显著;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状态转移较难,跨级状态转移基本不会发生,较低水平状态为贫困陷阱,陷于其中的省份很难靠自身得到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基于配对t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限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牛建林  齐亚强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建立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县级社会经济特征对各地区男女平均教育年限的影响,以及这些社会经济特征与个体和家庭特征之间可能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对提高中国居民(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有助于降低户口性质、家庭性别偏好等微观因素对个人教育状况的差异性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庞钰凡  
文章采用2013—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代替传统GDP统计指标重新度量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首先通过核密度估计法与椭圆标准差法分析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然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子群分解的方法探究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来源,最后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开展空间依赖机制识别。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东密西疏”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主要由群间差异与超变密度的交叉重叠现象引起,总体差异水平虽逐年下降,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马太效应”标志着未来城市群间的经济发展分化将愈加明显;(2)除哈长、天山北坡与晋中城市群外,其余城市群均具有显著的“区域层级”空间依赖特征;(3)按“地理区位”制定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政策并不能对城市群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增大起到显著遏制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徐杏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推动互联网普及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居民通过使用数字经济平台进行网购等新型消费行为,显著改变了城乡消费的差异性。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分组加权法”构建城乡家庭消费基尼系数以刻画我国城乡消费差异情况,并采用SYS-GMM模型考察互联网普及、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降低了我国城乡消费差异水平,这一正向效应在控制特征变量、替换核心指标等稳健性分析中依然保持可信度;居民收入与消费提升对城乡家庭消费差异的影响系数方向不一致,居民收入提升会缩小城乡消费差异,消费提升会扩大城乡消费差异,居民的消费“惯性”导致城乡消费差异始终存在;结合分位数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结果,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提升更有利于消弭城乡消费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具体效应值约为74.6%。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黎明  史云鹏  贺颖  
基于消费函数理论,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文章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异的直接效应,再利用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估计法通过验证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符合库兹涅茨假说考察了经济发展对于城乡消费差异的间接效应,最后通过直接研究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异的函数关系形态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前者对于后者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作用结果。实证分析显示无论是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消费差异,两者与经济发展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就如何处理发展与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