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4)
2023(8855)
2022(7264)
2021(6799)
2020(5596)
2019(12633)
2018(11894)
2017(22903)
2016(11870)
2015(13583)
2014(13161)
2013(13263)
2012(12682)
2011(11602)
2010(11651)
2009(11143)
2008(10241)
2007(8817)
2006(7963)
2005(7640)
作者
(32771)
(27101)
(26922)
(25805)
(17277)
(13024)
(12413)
(10497)
(10453)
(9404)
(9372)
(9176)
(8896)
(8683)
(8522)
(8491)
(7951)
(7942)
(7776)
(7339)
(6963)
(6438)
(6308)
(6214)
(6088)
(6080)
(5970)
(5589)
(5458)
(5358)
学科
(58186)
经济(58135)
(28100)
管理(27784)
(27141)
金融(27140)
中国(25244)
(23827)
银行(23820)
(23235)
方法(22367)
(21514)
企业(21514)
数学(20015)
数学方法(19914)
(15428)
贸易(15414)
地方(15345)
(15138)
(13357)
(13190)
(13071)
中国金融(11272)
业经(11108)
农业(9074)
(9040)
(8424)
地方经济(8419)
环境(8284)
关系(8280)
机构
大学(171298)
学院(168664)
(86525)
经济(85197)
研究(67834)
管理(60257)
中国(60233)
理学(50943)
理学院(50313)
管理学(49805)
管理学院(49478)
(37989)
(37016)
科学(35517)
(33804)
中心(31870)
研究所(30709)
财经(30495)
经济学(29949)
(28015)
经济学院(27159)
北京(24592)
(24310)
财经大学(23045)
(23025)
(22644)
(22439)
金融(22077)
(21697)
师范(21540)
基金
项目(109509)
科学(87882)
研究(83332)
基金(82614)
(71699)
国家(71198)
科学基金(60341)
社会(56960)
社会科(54419)
社会科学(54411)
基金项目(42245)
(38260)
教育(36526)
自然(34902)
资助(34562)
自然科(34125)
自然科学(34118)
(33720)
自然科学基金(33536)
编号(31542)
成果(26631)
(26319)
(26019)
国家社会(25671)
重点(25632)
中国(25272)
(23216)
教育部(22988)
课题(22325)
发展(22198)
期刊
(91043)
经济(91043)
研究(58848)
(34562)
金融(34562)
中国(33819)
(26384)
管理(22451)
科学(22068)
学报(21670)
(20715)
大学(17109)
经济研究(16865)
学学(16003)
国际(15857)
财经(15614)
(14983)
教育(14751)
农业(13981)
(13629)
世界(12769)
问题(12372)
技术(11949)
业经(11201)
(8622)
理论(8201)
统计(8013)
技术经济(8007)
资源(7305)
(7302)
共检索到271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翰·罗斯  秦凤鸣  
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尤其是银行业的服务方式呈现了更强烈的国际化倾向。因此,分析中国金融业的地位是观察中国突飞猛进的国际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中国金融部门与五个最大的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部门进行了国际比较。这五个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德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本文采用中介化比率和证券化比率两套指标体系从银行、金融部门两个层次以及资产和负债两个方向度量了1978-2007年中国的金融脱媒,并与美国、日本同期的金融脱媒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业的金融脱媒将贯穿于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2)中国金融部门的资产方很可能会出现一个中介化比例先下降,之后回调上升的过程,但回调到什么点是有待检验的问题;(3)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吸纳资金、提供资金两方面都的作用都不明显,但考虑到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梯上仍处于较低的阶段,未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吸纳经济中的盈余资金上可能会具有较大的潜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颖  
本文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金融领域面临的风险进行剖析 ,并提出了应对外部冲击的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珂  
在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动员性金融的实施以及对战略产业和部门的融资支持,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变迁。但是,金融体系的融资歧视,扭曲了要素价格体系,一方面造成对外贸易中"逆比较优势"现象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制约了非国有经济比较优势的转换。此外,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结构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获取外部融资,从而抑制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与升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鞍钢  王大鹏  
文章回顾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过程,通过目标一致法的评估显示:中国直面这场由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挑战,在与世界各国同时面对的这场"大考"中,率先复苏,实现稳定增长,实现了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瞩目和惊奇的"答卷"。通过中国与其他国家应对危机措施与结果的经验总结,文章从"一个大脑"、"两只手"机制、"两条腿"走路和"两个积极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在体制机制的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清  刘庆富  
本文从政策法规角度解析和论证了金融对外开放的内涵,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与本文测度方法相匹配的金融对外开放定义;然后,建立了测度金融对外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公式;借助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公式,本文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行了测度,并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纵向来看,自1979年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是上升的;在入世过渡期间,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的上升幅度较大,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的上升幅度则略有下降。从横向来看,中国当前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处于新兴市场国家的中等水平,与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李昊然  
如何准确测度中国的金融周期并构建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意义重大,这是因为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深远。但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金融周期特征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本文根据我国金融风险的短周期性特征,试图提取金融周期的短周期和中周期特征。采用UCTSM模型及相移方法,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和卡尔曼滤波估计,以GDP、信贷、信贷/GDP、股市和房地产五个宏观金融变量作为衡量金融周期的指标,对中国金融周期的长度、幅度、领先滞后程度进行计量。我们还选取了几个典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以刻画中国金融周期的典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都同时存在短周期与中周期;金融周期长于经济周期这一理论在短周期范畴内成立,而在中周期范畴内并不明显;中国的短周期特征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类似,中周期特征与发达经济体类似。鉴于中国金融周期的特殊性,在中国应同时关注短周期与中周期特征,构建适用于中国金融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欧阳胜银  
以IMF公布的金融稳健性核心指标为基础,本文重新构建了12项金融体系稳健指标,并对2010~2011年的中国与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存款机构进行金融稳健性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的金融稳健性指标要优于其他国家,说明中国金融体系整体较为稳健,但在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栾光旭  费淑静  
本文从后发优势的角度建立一个分析中国金融发展问题的框架。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是一个向先发国家学习的过程。金融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包括技术性后发优势和制度性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现要求后发国家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受很多因素制约 ,包括外部环境、先天禀赋和学习意愿等。要发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后发优势 ,需要改善微观经济机制 ,以激励金融机构提高学习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荣康  刘凤朝  
本文利用1987-2015年国内和国外在国际专利分类(IPC)大类层面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基于马尔可夫链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技术体制下我国技术领域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技术领域比较优势在连续两年为同一状态的"固化性"概率较高,呈现一定的"马太效应",而技术领域比较优势的"流动性"主要体现为相邻的两种状态之间。从技术体制视角看,在外国创新的独占性较低、国内外初始知识存量差距较小的技术领域,我国更可能由比较劣势转移到比较优势状态,且维持住已有的比较优势地位;在技术创新累积性较低、技术机会和技术轨道不确定性较高的技术领域,我国更可能突破已有比较优势被固化的陷阱,通过把握机会窗口实现技术比较优势的变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郝宏杰  秦丽  
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外部融资支持渠道影响一国比较优势的传导机制,并利用中国23个行业的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外部融资支持提高了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强行业的比较优势。相应地,政府应加大金融系统对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和年轻企业的融资支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卓群  
金融人才国际化是当代全球城市和金融中心崛起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上海应以开放创新打通金融市场的"本土化"和"国际化"藩篱,充分利用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以及改革开放红利,推动上海金融人才国际化进程,并注重内部金融环境治理,积极构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雯雯  
本文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础上,将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行为与宏观层面的国家资本结构相联系,通过引入投资偏好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包含厂商、金融投资者和金融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提出并论证了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融资成本的下降将导致企业投资偏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过程,因此一国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随着金融发展,也将出现先提升后下降的倒U型过程。该机制最终导致了资本密集型行业从传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分工新形态。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还利用2000~2006年25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22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通过行业特定要素投入模型和HOV模型两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