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1)
2023(13373)
2022(11451)
2021(10968)
2020(9053)
2019(21263)
2018(20804)
2017(40529)
2016(21497)
2015(24420)
2014(24105)
2013(24149)
2012(22165)
2011(20109)
2010(19873)
2009(18510)
2008(17125)
2007(14522)
2006(12733)
2005(11404)
作者
(59911)
(49431)
(49007)
(46853)
(31504)
(23550)
(22420)
(19373)
(18956)
(17487)
(16925)
(16716)
(15706)
(15436)
(15276)
(15123)
(14683)
(14236)
(14148)
(14093)
(12302)
(11994)
(11756)
(11122)
(11092)
(11012)
(10866)
(10624)
(9817)
(9743)
学科
(87755)
经济(87664)
管理(58894)
(56884)
(47164)
企业(47164)
方法(41771)
数学(37118)
数学方法(36809)
中国(30584)
(27822)
金融(27821)
(25919)
银行(25887)
(25030)
(22337)
(21815)
(19022)
贸易(19005)
业经(18866)
(18621)
(18281)
地方(17602)
(16787)
农业(14702)
(14639)
财务(14577)
财务管理(14553)
理论(14242)
企业财务(13874)
机构
大学(302087)
学院(298014)
(129556)
经济(127031)
管理(119439)
理学(103487)
研究(103350)
理学院(102419)
管理学(100912)
管理学院(100410)
中国(85992)
(64330)
科学(60193)
(57759)
(50708)
中心(48195)
财经(47196)
研究所(46481)
(43245)
(43152)
北京(41531)
业大(41087)
经济学(41004)
(39720)
(37500)
师范(37208)
经济学院(37159)
(37053)
财经大学(35630)
农业(33753)
基金
项目(205079)
科学(161876)
研究(152027)
基金(151484)
(131079)
国家(130050)
科学基金(111959)
社会(97501)
社会科(92673)
社会科学(92650)
基金项目(80092)
(76061)
自然(71277)
自然科(69657)
自然科学(69643)
教育(68494)
自然科学基金(68410)
(64924)
资助(63448)
编号(60838)
成果(49468)
(46767)
重点(45483)
(43496)
(42644)
课题(41284)
国家社会(40930)
教育部(40695)
创新(39861)
人文(39304)
期刊
(132739)
经济(132739)
研究(93156)
中国(54600)
学报(43667)
(43059)
金融(43059)
管理(42617)
科学(41761)
(41660)
(38777)
大学(33556)
学学(31531)
教育(28982)
农业(26921)
技术(23765)
财经(23196)
经济研究(22824)
(19808)
业经(19155)
问题(17178)
理论(16136)
(15562)
图书(14804)
实践(14575)
(14575)
国际(14397)
世界(14210)
(14203)
技术经济(14111)
共检索到439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甘顺利  刘晓辉  
本文从两个方面修正了货币错配测算模型。一方面,引入了表外的外币资产和负债及金融部门的外币衍生工具;另一方面,运用GDP剔除经济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修正的ACMAQ模型,以中国金融部门24家上市企业的数据为基础,估算了中国金融部门的货币错配情况。本文发现,2001~2004年间,中国金融部门存在轻微的债权型货币错配,但2005年以后中国金融部门债权型货币错配现象十分严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勇  
通过加入非银行金融发展代理变量的方法对传统货币需求方程做出修正,然后运用协整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银行及非银行金融部门发展对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确实能够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显著影响。在长期内,无论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发展都会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短期来看,非银行金融部门发展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但银行部门的发展会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中国金融发展及创新对于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超  
引言在经过长时期的汇率稳定后,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理论上呈双向波动状态,货币错配风险开始显性化。如果说在汇率没有放开之前,这种货币错配风险不太为人注意,但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这种未经测度、未经控制管理的货币错配风险可能会带来非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资金流量表是分析全社会资金流动的重要工具,但是它不能显示"谁向谁融资"的信息,因此难以全面展示部门间的资金流动,从而不利于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本文基于"从谁到谁"资金流量表的方法,估计了中国部门间的资金流量。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实体经济对金融部门的依赖程度较高,而且基本保持平稳。进一步地,本文建立了ARDL模型,分析中国的金融部门提供的融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部门向非金融企业部门提供的融资阻碍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表明中国的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的资金配置有规模而缺乏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张宇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张宇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效应作用不显著,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显著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结构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郝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各国逐步放松资本管制,货币替代已成为开放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渐加快,这使得未来几年我国极有可能会面临货币替代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研究分析了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货币替代程度的变化,并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1994Q1—2013Q3近20年间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货币替代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分段回归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以汇率制度改革为例的金融开放将使得各因素对货币替代的影响程度更大。为保障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序推进金融开放,应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国强  张建华  
文章利用VECM模型构建了我国的金融状况指数,并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预测检验,发现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金融状况指数能够在当前金融市场频繁波动、资产价格急剧变化的市场条件下,对通货膨胀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测。这表明资产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影响。然而,当利用金融状况指数对货币政策的资产传递渠道进行分析时,却发现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资产价格对产出的影响不大。因此,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可以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但由于资产价格在传导过程反应不足,目前还暂不能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指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谷慎  汪淑娟  胡耀平  
基于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和麦克杜加尔模型,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了美国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异质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FAVAR模型,以中美两国2005年8月至2017年12月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稳定有显著影响,其主要通过贸易和资本渠道作用于中国金融稳定,且其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特征;(2)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整体上不利于中国金融稳定,其不利影响在政策实施后期逐渐减弱;(3)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前期有利于中国金融稳定,实施后期不利于中国金融稳定,且近年来,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强。本文对中国如何采取相应对策抵御美国货币政策冲击,进而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超  
本文回顾了国际上测度货币错配指标体系的演变进程,提出综合货币错配绝对量指标,并用该指标测度中国总体货币错配,而且将经济体分解至公共部门、银行部门、公司部门、居民部门进行部门层面间的交叉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净外币资产型的货币错配,并已经造成巨大损失。部门之间交叉程度不高,货币错配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79%)和银行部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宋元  
由于忽视我国货币错配的性质,国内部分学者对我国货币错配程度测算的准确性令人质疑。文章紧紧把握我国货币错配的债权型特征,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货币错配测算公式,并运用公式对我国1985~2006年共22年间的货币错配指数进行了测算,对测算结果的分析表明,我国近年来债权型货币错配有加速增长态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曾利飞  李治国  徐剑刚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利率和实际产出,经验证明两个常规因素已经不能完整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本文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受金融发展与创新、企业融资期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三者分别对应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占总资产比率、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率(或短期贷款比率)和短期贷款中第三产业所占比率。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有正面影响,但影响不大:而企业融资期限结构变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邝希聪  
以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7年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贫困率考察减贫效应,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哑变量回归法控制片区和县区固定效应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引导下金融减贫的作用机理、路径以及货币政策与金融发展交互作用的减贫效果,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均能有效地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降低贫困发生率;在交互项作用下,货币政策对金融发展减贫的引导作用并不显著,而更多地体现在支持金融发展上;货币政策的减贫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在金融发展更好的地区更能有效惠及贫困人口,减贫效果更加显著。建议完善贫困地区"政府搭台央行主导金融机构唱戏"的普惠金融政策设计,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金融减贫的针对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纪志宏  
2013年5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7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解析我国‘高货币化之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认为,高货币化现象是中国金融深化的结果,高货币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靠投资和信贷扩张有关,高货币化现象还受预防型储蓄较高和广义货币量统计口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选取1993~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的金融结构弱化了信贷传导、货币供给量传导、汇率传导的效果,但在利率传导与资本市场传导过程中金融结构未起到显著影响。然后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以及进一步优化调整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